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12 01:34:19瀏覽262|回應0|推薦3 | |
英研究:不良少年的腦結構異於常人 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的《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指出,有反社會行為的不良少年腦結構和普通人不同,主要在於大腦中與同情心有關的杏仁體(Amygdaloid body)和島葉(Insula)結構比較小。 這次研究針對60多名具有品性障礙的青少年進行大腦磁共振掃描,發現他們大腦中的杏仁體和島葉結構比普通人還要小,而這些結構正好與同情心、感情和認識別人處於悲痛的能力有關,研究還發現,不良行為的程度越高,腦結構異常就越大。 所謂的品行障礙(Conduct disorder),就是在青少年階段的患者會出現反覆、持續的攻擊性,並且有對立違抗性的行為障礙,相較於頑皮和叛逆的青少年而言,更具備持久性的行為模式,除了會影響患者自身的學習和社交功能之外,在成年後往往會出現更多的精神問題。(今日新聞網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 歧視是天生的?研究:猴子也會排外 歧視、偏見、排外諸如此類的行為是怎麼來的?一項由耶魯研究生與一批心理學家針對猴子所進行的研究指出,猴子對外來者懷有警戒之心,且帶有負面評價。這項研究刊登在「美國科學」(Scientific American)網站上。 報導指出,猴子與人一樣是群體動物,擁有團體意識,並且對有帶威脅性的對象具有警覺性。研究人員馬罕珍(Neha Mahajan)為研究猴子如何分辨「外來者」與「自己人」,與一群科學家到波多黎各的一座「猴子島」上進行觀察, 當地有不少恆河猴。 研究人員讓猴子互看其他猴子的照片,發現猴子盯著「外來者」照片的時間比較久,顯示牠們對不屬於自己團體的猴子比較有警戒心。而為了確定牠們不是因為好奇心所以盯的比較久,研究人員又進行另外一項實驗。 公的恆河猴在進入繁衍年紀時,會離開原本的團體;研究人員利用這點,讓猴子看熟悉的「外來者」(因進入繁衍年紀而離開團體的公猴),以及不熟悉的「自己人」(最近才剛加入團體的新猴子),結果發現,猴子還是花上比較長的時間盯著熟悉的外來者瞧,因此推斷,猴子並不是因為好奇心而緊盯著外來者瞧,而是因警備心。 研究人員還進行了另一項「偏見實驗」,當中將「外來者」與「自己人」的照片與「好東西」(如:水果)或「壞東西」(如:蜘蛛)做連結,當猴子看見外來者與好東西放在一起時,牠們會花比較久的時間緊盯著瞧,顯示牠們覺得困惑,因為牠們早已將外來者與壞東西做連結。 (今日新聞網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