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24 13:22:25瀏覽1117|回應7|推薦71 | |
上星期日與朋友聚餐, 一位新友人黃媽媽來自於高雄市, 來這裡要幫女兒照顧小孩, 順便可以到處遊覽, 跟她談起以前鹽埕區的一些地方, 金城戲院, 國際戲院, 大溝頂菜市場, 屈江市場, ....等等. 哇! 喚起小時候生活及玩耍的片段.
以前小時候的生活方式跟現在小孩子的生活可真的很不相同, 沒有電腦, 沒有手機, 沒有電話, 甚至沒有電視, 可是在那時代每天卻都有許多小朋友聚集在一起, 玩一些不同的遊戲與不同的賭博籌碼. 以前沒有那麼多的車子, 很多的遊戲都是在大馬路旁就玩起來了. 我們這些小朋友的父母全部都是在市場內做生意的, 有賣菜的, 賣肉的, 賣魚的, 做小吃的, 雜貨店的, ...., 來吧! 看一下這些玩藝, 是否你也曾經有玩過. 1. 千巴拉(台語): 將小朋友分成兩隊, 每一隊約五至十人不等, 依人數而定, 在路旁各隊佔據一電線桿, 可以一對一的對決, 也可以團體戰, 以手代替劍, 誰先碰到對方的頭部包括臉各部位及膝蓋以下的部位, 就算贏, 輸的人就要到對方的電線桿下等待救援或互換戰俘, 直到有一隊全部輸光, 才結束.千巴拉的發音來自於日本武士刀的影片. 2. 打陀螺: 地上劃一個大圈直徑大約一公尺, 各人把自己的陀螺往圈內丟, 陀螺必須跑到圈外, 而且必須直立旋轉, 才算是活的, 否則必須把自己的陀螺放在圈內, 讓別的陀螺打在上面, 一方面是被打另一方面是被救, 若是被打到圈外則算復活了, 可以重新再來, 這個遊戲大概在公園或學校操場, 有時候也會在路旁. 人數只要兩人以上, 通常有四, 五個或甚至更多的小朋友. 3. 跳橡皮筋: 用橡皮筋一節一節串成像一條繩子, 每一節大約三至十個橡皮筋, 由兩個小朋友各拉著繩子兩端, 成一直線, 其餘的人則以跳過橡皮筋為主要任務, 橡皮筋由最底部也就是地上開始, 高度慢慢升高, 兩個拉著繩子的小孩由蹲著一直到站著, 這其中有許多規則, 例如沒有跳過去則要去換下拉繩子的其中一個小朋友, 人員跳高程度的不同, 規則也有變化, 一兩個小時一下子就過去了. 4. 游泳去: 走路去西子灣游泳, 有時候繞鼓山區沿著海岸走過去, 有時候爬山過去, 比較少去市立游泳池, 需要較多的錢, 西子灣可以偷爬鉄絲網, 不必付錢. 5. 看漫畫書: 有錢時自己租, 沒錢時坐在別人旁邊一起看, 通常是坐在旁邊跟別人一起看的, 實在是沒有錢, 那時候最有名的漫畫書應該是四郎, 真平, 笑鉄面, 哭鉄面, 還有另一套是地球先鋒號. 6. 看電影: 不必付錢, 因為個子小, 大人要進去戲院時, 就走在他的前面, 收票員以為人家帶的小孩, 也就進戲院了, 有時候會在賣票口, 拜託人家帶進去. 通常都在金城, 國際, 光復, 亞洲等戲院. 7. 看布袋戲: 不是電視上看的, 而是廟會時, 在空地上搭野台, 現場表演, 常常看到忘記吃晚飯, 回家沒得吃還要挨罵. 8. 聽收音機: 那時候很流行廣播劇, 一面寫功課一面聽, 還記得" 賓漢 ", 真的很感人. 9. 鬥蟋蟀: 養在鉄罐子, 用地瓜或綠豆養它, 比鬥時有一個竹筒子, 一隻先放下去, 再放另外一隻, 兩隻頭對頭互相對咬, 咬輸的就退下來, 嬴的就很囂張得留在裡面. 蟋蟀分成兩種黑色的稱為" 黑龍仔 ", 紅色的稱為" 紅蟹仔 ". 10. 賭博的各種籌碼: 紙牌, 彈珠, 橡皮筋, ...等. 大概在小學四年級以後, 可能功課較忙, 就很少跟這些朋友一起玩了, 後來也可能電視的出來, 許多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 回想以往, 看看現在小孩子的生活, 是否覺得世界改變的洪流, 一直往前走, 不論你喜不喜歡, 它就是一直在變, 你, 我也只有接受了.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