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5/13 10:55:07瀏覽412|回應0|推薦10 | |
《3歲起,阿德勒式勇氣育兒》 ,清野雅子, 岡山惠實著,遠流出版。 之前看了很多本阿德勒心理學的書,這本是以孩子的教養方式為主題。 再來複習一下「阿德勒心理學」的基本概念: 「阿德勒心理學」是由出生於奥地利的精神科醫,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年)研發出來的心理學。 阿德勒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擔任軍醫,目睹戰爭的的悲慘,深受震撼,認為長此以往,未來的世界將是一片黑暗。於是阿德勒思考「如何教養孩子,創造美好的未來」,最終得到「不使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創造美好的社會環境,都靠家庭教養以及學校教育」這樣的結論,並展開以此理論作為基礎的心理療法。 假如在家庭和學校用體罰來教育、培養孩子,孩子長大之後,也將使用相同的方式教養下一代。因此阿德勒認為,先教育大人不使用暴力,才能創造光明的未來。首先,學習人類生而平等。人的價值沒有貴賤之分,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是對等的,換句話說,親子關係也是對等的,換句話說,親子關係也是對等的關係。阿德勒心理學主張:不「獎賞」孩子;孩子不聽話時,父母親要控制情緒,也不可以「處罰」。為了構築對等的人際關係,解決問題,需要學習「賦予勇氣」。 因此,阿德勒心理學,可說是「賦予勇氣」的心理學。 為了之後有需要的時候,能夠順利想起內容,所以詳細的將目錄繕打下來。 第1章給勇敢的父母 訂定目標開始教養孩子吧-給肯花力氣,讓孩子感受「家人是我的夥伴,我有歸屬感」的父母 ・教養孩子分「心理層面」與「行動層面」兩大目標 ・孩子以母親為範本,學習跟世界相處 ・開始賦予勇氣吧 專欄 配合孩子的成長,賦予勇氣 第 2 章為了理解孩子 「不當行為」必有其原因-孩子做出不當行為時,要冷靜觀察 ・正向關注與負向關注 ・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 ・找出自我冷靜的方法 ・刻意發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專欄 孩子做出不當的行為=「偏差行為」的目的是什麼? 專欄 架構「賦予勇氣」的方法 第 3 章沒有「賞罰」的教養方式 「獎賞」和「懲罰」都會讓孩子變糟-基本上不要忘記「教養孩子心理層面的目標」,傾聽孩子說話 ・懲罰的副作用 ・傾聽孩子說話的要點 ・不可以用獎賞=讃美,讓孩子行動 ・獎賞的不良效果 ・獎賞和賦予勇氣不同 ・失敗是賦予勇氣的契機 ・給失敗的孩子賦予勇氣 專欄 建議使用「提問式教養法」 第 4 章分開課題與共同課題 這樣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分開課題」是不想支配,而想協助孩子增添勇氣的父母的第一步 ・「為孩子」其實是「為雙親=自己安心」 ・父母把孩子的課題當作「共同課題」提供協助 ・父母清楚告訴孩子困擾的理由,並且請求協助 專欄 沉溺情緒的家長 第5 章一致的目標 家長如何協助孩子解決「麻煩」? 親子一起決定可能實現的目標,把目標設定 「共同的課題」,互相協助予以實現 ・形成共同課題 ・無法形成共同課題 專欄 關於家長的課題 第6 章體驗自然的結果 會不會是「過度干涉」的父母? 透過「自然結果」,讓孩子多方學習,請不要成為剝奪孩子體驗機會的家長 ・無法放任「自然結果」的四種狀況 ・預測尚未發生的結果 ・整理所有發生的結果 第 7 章建議召開家庭會議 騰出時間,全家一起溝通 隨著你的改變,全家人跟著改變。 定期召開家庭會議,共同分享教養孩子的目標 ・利用家庭會議,學習「親子互助合作」 ・制定家庭規則 專欄 有永遠做孩子後盾的決心 第 8 章體驗社會結果 倘使不遵守家庭規則的話 體驗「社會結果」,有機會學習「擔負社會責任」 ・慎重體驗社會結果,小心「不要處罰」 ・體驗社會結果時,需要注意的要點 這本書提出教養孩子的心理層面目標是「我有能力」、「大家是我的夥伴」,以 及讓孩子覺得「在這裡有歸屬感」。對孩子而言,最早的「歸屬位置」便是「家庭」,也就是「家人中的一份子」。在每一個篇章中,都時時提醒家長,對孩子做出的任何反應,是否都圍繞在讓孩子能夠感受到我有能力」、「大家是我的夥伴」以及「在這裡有歸屬感」,如果沒有,就是無效的教養方式,需要修正。 基本上,這本書裡寫的教養觀念,我都還能接受,只是書裡有寫到要「尊敬孩子」,覺得用詞有點奇怪,應該是「尊重孩子」吧?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關係?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