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40517老梅石漕、八煙聚落、阿里磅農場 探訪
2014/05/18 21:13:41瀏覽490|回應1|推薦6

這次的活動是系上的生態旅遊課程的戶外教學探訪。上午去老梅石漕...中午左右在八煙聚落...下午到傍晚就在阿里磅農場結束這次的教學探訪。

雖然昨天因為某些緣故睡得很差,但是讓自己放空後的效果還是可以讓我觀察到不少東西,不過對我來說主要有學習到的地方只有前兩個地方,阿里磅主要是逛逛用。

事實上...,這種放空的的過程可以讓身體的知感能力變強;思緒也不容易出亂子,我想這是將來要成為研究者以及增強身體能力的基礎功吧... ...。

如果有人願意告訴我植物、昆蟲和其他動物名字就感激不盡啦!





1.









2.

老梅石漕的形成效應是由許多藻類凋亡後逐漸堆積而成的大塊有機物質岩盤過程中,也受海浪的沖蝕所形成的縱向侵蝕結果。
侵蝕效應的結果主要是由大物質中「物質的軟硬鬆實的組成 」以及大物質的「節理」所決定。水流影響相較之下反而影響沒想像中大。









3.

另外...有人常踩過的地方不會長出藻類。道理就類似於農夫不想原諒去採到田埂更別說田裡的遊客一樣,是因為踩下去的後除了把土地物質壓實了,也有直接傷害藻類的作用,所以植物長不出來。還有就是...比較常接觸到水的部分較容易長出。









4.









5.

吶...可以看出來是一整塊的有機質層...









6.









7.









8.









9.

這裡的藻類清一色是石蓴...(可能極少數有石花凍吧)









10.









11.

此外...這裡也曾發生過像是地震一樣的地質事件









12. ㄟ... ...???(汗)









13.









吃完午餐上遊覽車後開始往八煙的方向去。沿途的山形出乎意料漂亮,一下子以為自己身在南投,沒有想過北部會有這種風景存在,不過還是和南投不同啦!
到公車站後...就下遊覽車,進入八煙聚落。 








14.









15.









16.









17.









18.

一進來映入眼簾的盡是難以置信的農村光景... ...。八煙聚落在很久以前是很普通的農村,但是也因為年青人外流和農田的荒廢使得這裡一度只是曾經有農村的存在。直至 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 的介入再加上當地的老年人也想重建這裡,所以才有現在的村景。









19.

不太明白...人造林下的一堆苔蘚是怎麼來的,感覺應該是人種的吧...。









20.









21.

現在八煙聚落的耕作方式以水梯田為主,其實能有時間仔細看這裡的引水渠的話,應該能看出不少端倪。









22.

同學們忙不過來喔... ...我也是呢~









23.











24. 









25.









26.     まほろば (意即:很棒的地方、居住的地方;的日文古語)









27.白痣珈蟌 雄









28.

是真的玫瑰喔。不知道是誰放的... ...









29.









30. 鼎脈蜻蜓 雄









31.









32.









33. 台灣大椿象









34.









35.

現在的八煙聚落(以及阿里磅)以日本的里山倡議為指標,而藉由八煙的案例,讓整個金山地區的環境復興之的目標,就是當地所強調的金山倡議。








36.阿里磅農場就是一個專門為生態旅遊設計的景點喔...









37.









38.









39.  放空吧








40.

目前是黑翅蟬的出蛹期間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ric321458&aid=13431041

 回應文章

需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18 21:28

27.白痣珈蟌雄蟲。30.答不出來該打屁股了,鼎脈蜻蜓雄蟲。33.台灣大椿象。

原來是去阿里磅農場,想說哪還有時間去走阿里磅瀑布。里山台灣的DVD我有買,忘了跟你說,可以放電腦看看。


夕陽依舊那麼美麗,明天還是好天氣^^

http://jac3158.com/blog
Yamabito(eric321458) 於 2014-05-20 19:43 回覆:
了解~
Yamabito(eric321458) 於 2014-05-20 20:40 回覆:

補充:

日本里山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模式在於由耕作區和未開發區組成,並且兩者之間有最精華"半自然區"的「鑲嵌地景」的農業地景。

2008年在該州舉行G8環境監測會議中提出"里山倡議",提出以傳統和新穎發展以永續利用環境資源的願景,並且成為世界性的環境指標。而台灣的金山地區也以此為目標性願景提出金山倡議。

里山地區的地景組成元素有森林、溪流、池塘、竹林、草澤、草地、農田、農村,各自扮演不同的生態地位互相組合成提供各式各樣的生物種不同時節的棲息空間。但是從20世紀中期開始里山地區遭受到農業集約化與農法現代化的環境衝擊。

Kazuhiro Katoh等研究學者曾在研究中(Factors maintaining species diversity in satoyama,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landscape of Japan)提出管理單位建立土地使用計畫、棲地地圖、以及當地活化(產業)的建議。同時文字中也隱藏了當地人口老化缺乏人力管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