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09 04:44:03瀏覽4980|回應0|推薦5 | |
整理教育名詞解釋,一來供自我成長與精進,二來給準備教師檢定與教師甄試的未來準老師們參考! 名詞:分流教育
指在制度上分別對不同教育對象,採取不同的教育實際措施而言。分流教育體系中的不同體系,不僅在教育的形式上(如名稱)不同,而在教育實施上(如課程內容)有相當程度的差異。分流教育的源頭來自制度上的不同,亦即因制度上的差異,造成育實際的差異。當制度無差異,而教育實際卻有差異時,則不能以逆推方式,把這種差異訴諸分流教育體系。
名詞:合流教育
指政府採取單一化學校制度,使每個人不分智愚共同就讀各級各類學校的意思。合流育之精神,在於所有學校同時容納不同教育對象,並施予同等的教育,因此,在合流教育體系之下,學校的設立要充分符合學生的最大需求可能,教育實施要以廣泛滿足不同學生能力、興趣為依歸。基本上,合流教育與分流教育是兩個相對的概念。
名詞:回流教育(recurrent education)
係指成人(在職的人、失業的人、休閒中的人、退休的人等)每隔一段時間之後,再回到教育機構裡進行有組織、有系統的學習。所以,它可以說是一種終身學習的歷程,教育與工作可以輪流交替,不會相互衝突。它常常被視為「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的同義詞。
名詞:學校本位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 簡稱SBM)
基本上,學校本位管理可說是一種權力下放的學校管理。換言之,美國各地方學區(類似我國縣市教育局,但其一般規模卻較我國為小)將作決定的權力授權各個學校,以便改進教育的一種策略。學校本位管理的主要特徵有二:(一)增加學校之自治,減少地方學區法令之限制;(二)學校教師、行政人員、家長、社區人士和學生共同分享作決定的權力,並予績效責任。職斯之故,學校本位管理之目標不只是在重組行政的責任,而且亦在使傳統權力架構進行改變,以建立學校教師、行政人員家長、社區人士和學生的新關係。
名詞:EQ(Emotional Quotient)的內涵
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Peter Salovey將EQ的涵意分成五大類,分述如下: (1)認識自己的情緒 認識情緒的本質是EQ的基石,這種隨時隨刻認知感覺的能力,對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不了解自身真實感受的人必然淪為感覺的奴隸,只有掌控感覺才能成為生活的主宰,在面對人生大事較能知所抉擇。 (2)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 情緒管理必須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學習如何自我安慰,擺脫焦慮、悲傷、灰暗或不安。這方面能力較匱乏的人常需與低落的情緒交戰,掌握自旳人則能很快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出發接受挑戰。 (3)自我激勵 無論是要集中注意力、自我激勵或發揮創造力,將情緒專注於一項目標是絕對必要的。成就任何事情都要靠感情的自動力,諸如克制衝動或延緩滿足,保持高度熱忱是一切成功的動力。大體而言,能自我激勵的人做任何事情效率都比較高。 (4)認知他人的情緒 即尊重了解他人,較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來考慮事情的利害關係,是一種利他的精神,也就是所謂的同理心。 (5)人際關係的管理 人際關係就是管理他人情緒的藝術,察知他人內在情感,善體人意的一種能力。一個人的人緣、領導能力、人際和諧程度與這項能力有關,充分發揮這項能力的人常是社會上的佼佼者。
名詞:遠距教學系統(Distance Learning System, DLS)
是一種採用媒體科技以傳授知識、技巧及態度的方法,他是工業化(industrialized)「教」與「學」的模式,大量複製高品質的教材,使大量的學生,不管其所處的地理位置,皆能接受教學。
名詞:遠距合作學習
藉由電腦網路所具備的通訊能力,可達到師生、同學間即時互動的可能性,而使原本孤立的學生也可在遠距學習的環境中溝通,甚至進行合作學習,達到遠距學習中最理想的三種互動方式: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而形成遠距合作學習。
名詞:開放教育(Open Education)
是指因應學生個別差異妥慎設計學習環境,激發生學生不斷主動學習,使兒童獲得全人發展的教育理念與措施。開放教育強調教師專業知能及自主權,肯定學生個別差異,教學及學習內容具彈性、多樣化,重視學生命面性發展,鼓勵不同的答案。
名詞:學習權
學習權的意義及其功能分述如下: 一、意義: a.閱讀和書寫的權力。 b.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的權力。 c.想像和創造的權力。 d.了解人的環境和編寫歷史的權力。 e.接受教育源的權力。 f.發展個人和集體技能的權力。 二、功能: a.滿足自己的基本需要。 b.能健康生活。 c.學會和平生活、學習互相了解,以避免戰爭。 d.工農業的復甦、人類社會健康的進步、學習條件有變化。 f.改善城鄉勞動者生活的條件。 g.解決當今人類關鍵問題的最好貢獻之一。
名詞:暫時性疼痛
教育部對學生輔導及管教的辦法,其原則及省思分述如下: (一)原則: a. 不得由教師自行為之,實施時必須有其他教師在。 b. 不得因學業成績為之。 c. 必須事前取得家長或監護人同意(書面)。 d. 實施暫時性疼痛管教的部位只限於手心。 e. 實施前應說明理由,並給予學生或家長陳述意見的機會,實施後也應觀察成效,作為記錄。 (一)省思: a. 教育的目的在追求真、善、美、聖,以及個體的自我潛能實現,體罰並非達到教育目的的最好手段。應該培養具人性化的教師,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價值觀。 b. 教育部對於如何導正學生偏差行為宜從多方面的角度出發,不應侷限於以體罰手段達到目的一途。我們希望學校教育能協助學生成為具有積極、有建設性與潛能開發的個體。
名詞:混齡式教學法
將混齡式教法以對象、理由、課程摘要說明如下: 對象:招收十到十八歲的學生。 理由:十二至十五歲為青少年生理及心理發展中心期,十歲為青少年前期,十八歲為青少年後期,此三期相連貫為青少年發展不可分割的階段。以學習能力的進展和學習慾望的強弱,來決定學習的時機和速度。 課程:自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藝術生活五大類。學生選一、二科為必修學分,教師視學生的需要開設選修課程,以滿足特殊興趣的學習者。
名詞:在家教育(Home School)
台北市一群【專職媽媽】,向台北市教育局陳情,希望能比照美國部份州所實施的(Home School)制度。意指學生不到正式的學校機構接受教育,讓有能力的家長把到了入學年齡的孩子留在家中自行教育,等到把孩子教到比較成熟穩定,足以抵抗外來環境不良影響後,才回歸到學校接受教育。其在家自行教育的學生大多是國小階段學生,但事先必須提出教法、教學計劃的申請,審查通過後,還必須每三至六個月的時間,定期接受學期能力評量。
名詞:認知學徒制
首先由教師示範(modeling)所欲學的知識或技能,在教師的助構(scaffolding)下,學生完成該項作業,接著由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自我闡釋(articulating),最後教師淡出(fading)學習歷程,由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達成教學目標。
名詞:後現代教育(Post-Modern Education)
針對現代教育不進步、不啟蒙的地方加以提出修正批判,意指提醒教育工作者要長反省自身,於制約別人的過程中,不要被反制約而不自知。後現代教育提倡個體性,注重個體差異,不求統一、具有一致性學生可以做真正想做的個體。企圖找回學生的主體理性,並提升自我的精神層面及人際間的社會層面。
名詞:環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
環境教育是一種過程,在這過程中,個人和社會認識他們的環境,以及組成環境的生物、物理和社會文化成分間的交互作用,而得到知識、技能和價值觀,並能個別地或集體地解決現在和將來的環境問題。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