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毗盧遮那七支坐法 📿】🌳#南懷瑾大師傳授打坐方法🌳
2022/04/28 14:49:59瀏覽802|回應0|推薦7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毗盧遮那七支坐法 📿】

🌳#南懷瑾大師傳授打坐方法🌳

學習佛法若不實修,所學的佛法,將會被煩惱給吞噬掉。

當遇到境界起煩惱時,我們的EQ只剩下0,所學的佛法一點也派不上用場。

因此禪修很重要。提起覺照,放下諸根對塵境的執著分別。煩惱自然不生,所以要常常訓練覺照的能力,覺而能照,是自性的功夫,功用純熟,自然不被外在的這些幻化境界所轉。

【🧎‍♂️毗盧遮那七支坐法🧎‍♀️】

毗盧七支坐,是打坐時的最標準姿勢,「毗盧」者,是指本坐法由 毗盧遮那佛傳法的,「七支」是指打坐時肢體的七種要點:

💠#雙足跏趺:趺是足背,跏趺指把足背加壓於腿或足上。右腳放在左腳上,再將左腳放在右腳上叫吉祥坐。此坐可收氣血心意平和之效。反之,叫金剛坐。此坐有利於降伏雜念、調和氣血之用。兩足跏趺,使氣不浮,易沉丹田,氣息安寧,心易靜止下來。(一般為左腳放於右腳上,表示以靜制動,因左為靜,右為動。)

💠#脊樑直豎:腰挺脊直不可過度僵硬,自然輕鬆,可使五臟六腑順暢運行,氣血無阻,促進身體健康。

💠#兩手臂自然緊貼腋下,右左兩手圜結在丹田下面。兩手心向上,兩個大姆指輕輕相觸,叫「#法界定印」。如此可以使左右氣血相互交流。

💠#平胸左右兩肩稍微張開,使其平整適度,可使肺量自由擴張,故不可左右傾斜,不可沉肩拱背。

💠#頭正目直視,頸項自然垂直,從側面看,耳朵和肩膀成一直線的姿勢,收下巴,後腦微後收,前顎內收,稍為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使氣血運行和緩減少思慮,易得寧靜;頭頸低伏易昏沉(低頭氣易下沈、易睡),高仰易煩躁亂思。

💠#雙目微張,似閉還開,可防止散亂之心。目光隨意設定在坐前三、四尺之間以免昏睡。或眼觀鼻,鼻觀心,令眼、鼻、臍成一直線。

💠#唇微閉,#舌抵上齶。

*如果無法雙盤坐,可以改為單盤或散盤。不過當然效果會打點折扣。

【佛教】是重修持戒、定、慧,來息滅我們的貪、瞋、癡。戒能滅除貪念,慧是從定中。

人們初習靜坐常被妄念所迷,依照密法所示,我們的心識和身體的內息有著密切關係。如能保持氣脈暢通心念自然得以集中。在我們體內有三條主脈分中、左及右脈,在脊骨前端以同一方向行走。

一般未經修習者,氣息主要是運行於左及右脈而未能進入中脈,這樣會容易生妄念。如能將身體的內息帶進中脈,心念便會集中妄念隨之終止,從而進至禪定我清淨境。

#毗盧七支的坐姿要訣是:

#身直→#脈直→#氣直→#心靜

#毗盧七支坐能助我們把氣息集中和起導引作用,其坐姿如下:

🔹️結雙跏趺或單跏趺坐,使身體呈環狀,則上下氣能得循環,且能令下行氣攝入中脈,滅除妒忌心。

🔹️須將背脊骨保持筆直,使能集中心力,減少妄念,更可令偏行氣攝入中脈。

🔹️雙手結禪定印放於丹田(肚臍下四手指處),可使水大氣進入中脈及滅輕瞋恨心。

🔹️兩肩平張,能令土大之氣進入中脈,減除無明。

🔹️下顎微收,能令火大之氣帶入中脈,減輕貪念。

🔹️舌尖輕觸上顎,主要是調攝細脈,且能使前後氣點能得循環。

🔹️眼睛半開,微微俯視(約平放七隻手指處),使風大之氣進入中脈,減輕驕傲心。

【📿#靜坐開啟內在的智慧📿】

靜坐時並不是什麼都不想,腦部的運作並沒有關閉。禪修中的「一念代萬念」,或是「念念不住」,都是提醒我們不要試圖消滅念頭,而是學會專注。

在靜坐中,隨著專注的練習,大腦枕葉活動雖然會減弱,但腦前區域的額葉活動卻增強了。

額葉與人類的智力活動相關聯,所以在靜坐中人們經常會迸發出靈感,產生新的思路、回憶起遺忘的事情,長久的靜坐會使頭腦變得更加清晰、敏銳。當然,這些僅僅是靜坐的副產品。

通過靜坐,我們得以開啟內心的智慧,這是更高的追求。有的靜坐方法從「止」入手,訓練心靜止在一物之上,這樣的方法能夠培養出生命的「定力」。有的靜坐方法從「觀」入手,訓練心的覺察力和敏銳度,這樣的方法能夠成就「慧力」,通過「止觀」的練習,就能定慧等持。

還有的靜坐方法運用「思維」,如同《瑜伽經》的許多冥想方法,將人與太陽、天空、自然、空間等通過冥想聯接在一起,感受人與整個存在世界的合一。這些方法都能夠引導人內省、開啟智慧,覺察到身心世界的交互緣起,洞見生命的實相,達到解脫。

靜坐很簡單,貴在堅持。只要我們每天打坐,不追求效果、不期待什麼,只管打坐,生命的改變自然由此發生!

🌳#南懷瑾大師傳授打坐方法 🌳

所謂七支坐法,就是指打坐時肢體的七種要點:

(一)雙足跏趺(雙盤足)。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剛坐。開始習坐,單盤也不可能時,也可以把兩腿交叉架住。

(二)脊梁直豎。使背脊每個骨節,猶如算盤子的疊豎。但身體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過拘泥直豎,更不可以過分用力。

(三)左右兩手圜結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兩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拄。這在佛家,便叫做“結手印”,這種手勢,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四)左右兩肩稍微張開,使其平整適度為止,不可以沉肩嚲背。

(五)頭正,後腦稍微向後收放。前顎內收(不是低頭),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

(六)雙目微張,似閉還開,好像半開半閉地視若無睹。目光隨意確定在座前七、八尺處,或一丈一、二尺許。(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靜坐之初,先行閉目為佳。)

(七)舌頭輕微舔抵上齶,猶如還未生長牙齒嬰兒酣睡時的狀態。

🌿附帶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凡在靜坐的時候,必須使腦神經以及全身神經與肌肉放鬆,絕對不可有緊張狀態。最好是微帶笑容,因為人在笑時,神經自然會全部放鬆。

(二)初學靜坐者,不可以吃過飯就打坐,以免妨礙消化。同時也不能在肚子餓時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三)靜坐時空氣必須流通,但是不能讓風直接吹到身上。

(四)靜坐時光線不能太暗,否則容易昏沉;光線也不能太強,否則容易緊張。

(五)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和後腦包裹暖和,即使熱天打坐,亦不可使膝蓋裸露。

(六)初學靜坐不要勉強坐太久,以時間短、次數多為原則。

(七)初習靜坐時多半無法雙盤,則以單盤為宜。單盤時臀部必須加坐墊,坐墊的高矮依各人身體狀況而定,總以舒適為原則,如果坐墊太高或太矮;都會使神經緊張。至於坐墊的軟硬程度也必須適中,否則引起身體的不適,則影響靜坐的心情和效果。

🌿“雙跏趺坐”說明:

(一)兩腿雙盤的跏趺坐為最正規的七支坐法。

(二)跏趺坐也要在臀部後加坐墊、除非氣脈全通,才可以不墊。

(三)初學靜坐多半無法雙盤,則酌情採用以下的其他坐姿。

🌿“單盤坐”說明:

(一)坐墊約兩、三寸。隨各人舒適度自作調整。

(二)初習靜坐無法兩腿雙盤,則採用單盤。隨各人生理狀況,自由選取金剛坐或如意坐。

(三)如果無法單盤,或者單盤坐到腿麻,而想繼續用功,則可改用下列任何一種姿勢。

🌿 “其他坐姿”說明:

(一)正襟危坐為歷來儒家所慣用的靜坐姿勢。

(二)吉祥臥為佛家所主張的睡姿。孕婦如果單盤對腹部造成壓力可改用吉祥臥,或任意選取對自己較為舒適的坐姿。

      卍 南無阿彌陀佛 卍

    卍 嗡 嘛 呢 唄 美 吽 卍

卍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卍

               _/|\_

   📿 🌿 感恩善知識 🌿 📿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nergy7429&aid=173687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