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07 17:26:08瀏覽419|回應0|推薦1 | |
2010.04.04 你讀過比<東尼瀧谷>描寫「孤寂」更舉重若輕的文章或,電影嗎?我,沒有。 說到這篇小說的名字,我有兩個意見。一是「譯名」問題;日文外來語的表現當然比起中文洋味多多,翻成「東尼」也沒啥錯,但是,若要吻合原著的行文氣氛(東尼瀧谷的本名,就是東尼瀧谷……中文看來就沒啥意思,作者用意不見了。但若是翻成「Tony瀧谷的本名,就是Tony瀧谷」,讀者一下子就明白為何作者要特別這樣命名了吧?) 另外的意見是「瀧」這個字。大多數人都會念錯,這個字的音應該是「雙」,意思是「瀑布」,原本是很美麗、幽深的味道,如果讀成「龍」,嗯,真的整個俗掉。 當然這純粹是我很個人的意見,也是非常孤寂的感受。無所謂。 話說<Tonyㄕㄨㄤ谷>這個故事(或電影),裡面的人物嚴格說起來也很一般(我們多少也都認識或自己就是個宅男或購物狂女)。看似流俗膚淺的名牌堆疊,機器人般精準的冷漠構圖……(多是電影印象了)怎麼能流瀉出龐大如山似海的「孤寂」,連Tony跟父親說明為何喜歡女友的理由──她是為穿衣而生的──也能讓我感受一股詭異的暖流湧上雙眼,口中泛出酸苦,幾乎要先往後跳到那段情節,與妻子死後來應徵工作卻哭倒在裝滿新衣新鞋walking closet 之中的女子同聲哀哀涕泣……(真的跳開來補充一件事:走進去的衣櫃真的是我夢寐以求的「室內裝潢」,最好順便裝上冰箱冰啤酒,將那廣告中兩夫妻友人的尖叫共冶一爐)。 但我不知為什麼這般帶了點荒誕的小故事能讓人如此難忘?又能悲涼不已? 朋友總對「村上春樹」在台灣的流行現象頗有些不解(多少也有著不屑,礙於禮貌,沒有太明示與堅持),我依然甘冒大不諱繼續我對村上春樹「全閱讀」(包括所有相關研究與分析,除了掛羊頭賣狗肉的純綁架書籍除外)。 可惜不能以原文展讀,因為這正是朋友深深懷疑失真程度恐怕甚巨而不願輕易展讀得原因。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