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句麗滅亡後大約5%的高句麗人融入朝鮮民族,約95%都融入了滿族和漢族
2008/07/24 18:32:46瀏覽2689|回應0|推薦1

高句麗滅亡後大約5%的高句麗人融入朝鮮民族,約95%都融入了滿族和漢族

安瑪中韓高句麗歷史爭議評論之二

高句麗生前是中國的屬國,亡後被大唐軍全盤接收,生來死去沒有一天歸屬過韓國。現在的韓國人總是說高句麗是朝鮮民族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在具體分析高句麗亡後韓國先後分批兩次從中國手中接過小部分高句麗遺址對韓國歷史的影響,這對探討高句麗對朝鮮民族的組成的影響的輕重至關重要。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韓國學者對這中韓邊界歷史上的這兩次北移都避而不談。

今天朝鮮境內的高句麗遺址是分兩個時期兩部分劃入韓國版圖的。第一次是公元748年唐玄宗下詔同意把邊界從漢江北移到大同江,這份土地約為3萬平方公裡,其中包括原部份百濟故地。粗略高句麗故地佔兩萬,百濟故地佔一萬,安高句麗最鼎盛的時期的約為四十萬平方公裡計算,也就是只有約佔5%的原高句麗故地劃入了統一新羅的疆域,5%如此小的比例, 按照世上任何一種歷史劃分的方法,高句麗都不可能是韓國的歷史,只能說高句麗的後人對朝鮮民族的形成有影響而已。正因為高句麗故地所佔的比例實在太小,統一新羅和後來的高麗王朝全都沒有把高句麗列入本國歷史,這就反駁了04年中韓高句麗爭議公開後,韓國媒體及外長潘基文登的訴求:高句麗是韓民族的根。

新唐書,舊唐書裡描寫唐朝全盤吞並高句裡後把相當部分的高句麗人送到了中原, 按常理應從5%融入朝鮮民族,和95%融入女真族等中各減去一部分為融入中原的高句麗人,但由於古書沒有具體的數字記載到底多少高句麗人去了中原,所以這裡粗略把的大同江以北和遼視為東的約佔95%的高句麗後人融為滿人和漢人

當然,按今天的地域的來劃分當年高句麗後人的去向只是其中的一種劃分法,但是一千多年前的歷史,人去樓空唯有當時的地域還在,還有更好的劃分辦法嗎?除非韓國人能提供新的証據,比如古書上寫明當時大部分的高句麗人逃到南部的特殊情況,否則按常規情況的地域劃分是可行的也是可接受。

第二次是朱元璋公元1392年下詔後,中韓邊界北移到了鴨綠江,這塊土地約為九萬平方公裡,加入這塊土地是韓國的版圖比原來增大月了70%,而且全是原高句麗的故地,這時朝鮮王朝開始修改國史把高句麗列入本國歷史的《三國遺志》《三國史》等陸續出版。

朝鮮王朝的這種劃分是片面的,違反這塊土地的真實歷史的。從地理上來看,擴大後朝鮮王朝的版圖是由原新羅百濟和高句麗三國組成,但這並不代表韓民族是由這原三國的遺民所融合組成,因為這些土地是分不同時代劃入韓國版圖的。朱元璋的詔書是公元1392年,距離高句麗滅亡已經經歷了七百多年。朱元璋的詔書之前的大同江以北與遼東地區的高句麗後人全部融合為女真族,而南部的新羅百濟和約5%高句麗人融合為朝鮮民族。換句話說,朝鮮王朝這時候得到的是一塊高句麗亡後已經歷的七百多年中國不同的政權統治的中國領土。 如果朝鮮王朝把剛入版圖的這快土地列入本國的歷史,應該如實地記錄這塊土地732年的中國統治,之前才是高句麗統治在大同江以北的半島北部約為400-500年的統治(高句麗在今天的遼寧本溪發源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總共生存了705年,但是擴展到半島北部大約只有400-500年的歷史),再往前就是漢四郡,衛滿朝鮮...因此,如果以這塊中國邊疆土地上的高句麗遺址對韓國歷史有很大的影響,還不如說這塊中國邊疆土地上本身上印記的不同的中國朝代的歷史烙印對韓國有決定性的影響,不對嗎?

特別應當指出的事,朱元璋割讓大片土地後,自古由於生存壓力而形成的排外仇外的民族性格,朝鮮人沒有對大同江以北的原住民女真人實行懷柔包容,與女真人組成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是上演了一場對女真人實行了大規模的武力驅趕的人倫悲劇。女真人唯有流著眼淚離開世代居住的家園遷逃到鴨綠江以北,滿韓從此結為世仇。這些女真人都是原半島北部高句麗人的後代,當年佔地趕人,把半島北部的高句麗後人全部趕走,現在還有資格來爭奪高句麗歷史?也可以這麼說今天的半島中北部大同江以北的高句麗遺址並不是南北韓人的祖先創造的,而是被武力驅趕到鴨綠江以北的女真人的先人創造的。綜上所述,無論把高句麗看成是中國的地方政權,還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再深入量化到高句麗亡後韓國分兩次從中國手中得到的小部分的高句麗故地的年代與所故地的分量,按照當今世界上任何一種通用的歷史衡量的方式,高句麗都不是韓國的歷史。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mma123&aid=207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