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古籍承認長白山是滿人神山,印證從古到今都不是韓領土
請問臺灣電視臺公開鼓吹長白山是韓國的領土出自哪一個具體史料?都說兩蔣的傳統教育很好使得臺灣人比大陸人更熟悉中國的歷史喝文化如何這般,實在令人納悶。
以下列舉無可反駁的史實揭露和反擊以歪曲偽造歷史實施領土擴張的半島人,以及不知何故跟著韓國人的口舌胡言亂語的臺灣電視臺。中國人應當了解和警惕像韓國這樣對我領土懷有其心可株的侵略野心的惡鄰,時時警鐘長鳴防微杜漸才能確保邊疆的和平睦鄰。
韓古籍承認長白山是滿人神山,印證從古到今都不是韓領土
韓古籍承認長白山是滿人“神山”,印證從古到今都不是半島人領土。所謂的長白山時韓國的領土完全是後來為了搶奪長白山憑空捏造的。
朝鮮古代新羅時代的“五嶽”之中,根本沒有他們所謂的“發源地——白頭山”的蹤跡,壓根就沒有提到長白山,因為當時新羅的國界龜縮於半島南部。
由於受中國文化影響,新羅時代的朝鮮也像中國一樣有五嶽、四鎮。中國的五嶽制度始於漢武帝,隋文帝時南嶽嘗易為衡山,此後遂成定制。“四鎮”始見於《周禮》,東漢鄭玄註為四座具體的山,隋文帝開皇十六年(596年)增加吳山後為五鎮 。東國新羅的五嶽、四鎮,從其所屬政區菁州、熊川州、大城郡、柰已郡、押督郡、推大郡、馬屍山郡、比烈忽郡等名稱 來看,當屬新羅統一半島以後、景德王大改名之前這段時期內形成的。
中朝五嶽、四鎮的對比
五 嶽 四 鎮
東嶽 西嶽 南嶽 北嶽 中嶽 東鎮 西鎮 南鎮 北鎮
山名 隋初 泰山 華山 天柱山 恒山 嵩山 沂山 霍山 會稽山 醫巫閭山
新羅 吐含山 雞龍山 地理山 太伯山 父嶽 溫沫懃 加耶岬嶽 海恥也裏 熊谷嶽
可見,朝鮮古代的“五嶽”之中,並沒有他們所謂的“發源地——白頭山”的蹤跡,如果真按其所說,他們的神山白頭山,為何沒有出現在朝鮮古代的“五嶽”之中?這個問題很值得思考。
到了朝鮮王朝時代,朝鮮的古籍仍沒有提長白山,因為根本就不在他們的國境線內。
朝鮮國李朝的地理著作,數量頗為可觀,著名的有梁誠之《高麗史·地理誌》、尹淮等《世宗實錄·地理誌》、《八道地理誌》、《大東地誌》、《朝鮮各道邑誌》等,其中內容最為豐富、門類最齊全的要數由盧思慎、徐居正等47人於成宗十二年(1481年)修成、中宗二十五年(1530年)由李荇、洪彥弼等20人增修的《新增東國輿地勝覽》。
《新增東國輿地勝覽》55卷,系仿中國南宋祝穆編《方輿勝覽》、明天順五年(1461年)官修《大明一統誌》而撰成 ,因而體例上多有因襲、雷同之處。中國的地理誌書,具有豐富的地名淵源解釋內容,由此構成了中國傳統地名學的主體;無獨有偶,這部《新增東國輿地勝覽》也多處揭載地名淵源解釋,共計有165處。
朝鮮《新增東國輿地勝覽》記載:'長白山:胡(女真)人奉之為神山。' , 史書白紙黑字記載著清軍入關以後,清朝的每一位皇帝都曾回到東北拜祭發祥地長白山, 而歷史上任何一位的半島人的國王從未拜祭過“韓民族的發祥地”長白山,原因是從來都就不在他們的國境管轄裏,圖謀侵蝕長白山是“鮮寇”“北拓精神”的有一無恥加無賴的典型。
以下是朝鮮李朝《新增東國輿地勝覽》的記載:
《新增東國輿地勝覽》的地名淵源解釋 數量 地名舉例 地名淵源解釋舉例
像形地名 42 鼓 巖(12/209上)
釜 山(23/387下)
臼 淵(26/446上) 卷二三慶尚道東萊縣[山川]釜山:“山形如釜,故名”。
官墮 (55/994上) 卷一八忠清道石城縣[山川]藏軍洞:“世傳唐將蘇定方伐百濟時,藏兵於此,故因以為號”。
史跡地名 17 利 川(8/139上)
軍入山(34/594下)
柴 原(51/936上) 卷八京畿道利川都護府:“高麗太祖南征,郡人徐穆導之利涉,故賜今名”。
詞義地名 16 可連山(33/577上)
水分峴(39/696下)8}6R8R3L-`_k
朝 鮮(51/921上) 卷五一平安道平壤府[郡名]:“朝鮮,居東表日出之地,故名朝鮮”。
儉丹山(15/252下)
致遠峰(24/401下)
書狀江(53/962上) 卷二四慶尚道安東大都護府[山川]致遠峰“在清涼山,崔致遠讀書於此,故名”。
烏曷巖(49/883下) 卷四四江源道襄陽都護府[山川]竹島:“滿島皆蒼竹”。
合成地名 9 昌原府(32/557下)
康翎縣(43/776上) 卷四三黃海道康翎縣[建置沿革]:“本朝世宗十年(1428年)永康、白翎合為康翎縣”。
數字地名 6 三水郡(49/891上)
五臺山(44/783上)
十二瀑布(45/808下) 卷四九鹹鏡道三水郡[建置沿革]:“郡在魚面江、鴨綠江、三水洞水三歧之間,故名三水”。
靈鷲山(27/464下)
金剛山(47/838上)
(M 卷四七江原道淮陽都護府[山川]金剛山:“僧徒謂之金剛山,其說本諸華嚴之書,書有‘海東菩薩住處名金剛山’之文”。
女真語地名 4 伊板嶺(49/883下)
豆滿江(50/902下)
長白山(50/907下)
護府[山川]豆滿江:“女真語謂萬為豆滿,以眾水至此合流,故名”。長白山:“女真語謂善顏阿林,以白色的山峰,故名,胡(女真)人奉之為神山。”
礦產地名 4 棋 浦(23/397下
墨 井(34/610上)
玉 江(53/962上) 卷三四全羅道鹹悅縣[山川]墨井“在鹹羅山西,周五千尺,幽邃黝碧,沙石皆黑,故名”。
劍 山(53/977上) 卷三八全羅道濟州[山川]漢拏山:“其曰漢拏者,以雲 青 巖(50/916上)
鴨綠江(53/961下)
白 山(54/984下) 卷五三平安道義州[山川]鴨綠江“水色似鴨頭,故名之”。
安興梁(19/319上)
開雲浦(22/372上) 卷一六忠清道鎮川縣[山川]吉祥山:“新羅真平王時萬弩郡太守金舒玄妻萬明,妊身二十月生子,曰庾信,藏胎於此山,因號吉祥”。
望嶽樓(31/528下)
坤地島(32/550上)
海 州(43/755上) 卷四三黃海道海州[建置沿革]:“高麗太祖以郡南臨大海,賜今名”。
]龍潭縣(39/686下)
雪 嶽(44/798上) 卷四開城府[山川]禮成江:“高麗朝宋,皆於此發船,故謂之禮成”。
可見,在朝鮮李朝時代,那時候的朝鮮人尚且對長白山沒有任何感情,只是把它當做“胡人(女真人)的山。”
駁“白頭山是韓發祥地”,朝鮮《李朝肅宗實錄》記載:長白山或白頭山的發明權屬於胡人(滿人)
據朝鮮《李朝肅宗實錄》記載:十七年十一月丙寅:“長白山,胡人(滿族人)或稱白頭山,以長白故也” 。可見,“白頭山”稱謂的發明權屬於中國,屬於滿族,朝韓是沿用了滿族對長白山的稱謂。
那麽,《李朝肅宗實錄》中所用的“長白山”這個名詞的發明權屬於誰呢?屬於朝鮮(韓國)麽?也不是。
金女真人定其名為“長白山”,傳至今日,已有八百多年。據《金史·世紀》記載,“長白山”一詞,最早是由金世宗完顏雍最早使用的。即為後世滿語稱“果勒敏珊延阿林”。
綜上可知,無論“長白山”還是“白頭山”,都是滿族及其先民的發明 ,與朝鮮半島上的高麗民族並沒有關系。
那麽,除了長白山和白頭山兩個名稱外,朝鮮民族對這一山脈是否有自己“獨立”的稱呼呢?現在尚不知道。但在有一點可以說明點問題:
清末,“韓人”把長白山貶稱為“小白山”(不同於吉林市小白山)。據《長白匯征錄·山川篇》記載:長白山“韓人稱之小白山”。
那麽,為何當時的朝鮮民族對長白山有逆厭之嫌呢?事出有因,請看下面:
清末,由於清政府邊防無力,很多朝鮮人越境來到了今天中國的東北,但是這些朝鮮人一進入內地中國境區後,就受到清朝法規限制,如驅趕返回,留者剃發易服等(註意,清朝時候,朝鮮族也是要求剃發的),在這種受到限制後的逆反意識支配下,朝鮮人為了達到心理上的發泄,便把清朝尊奉為神山的長白山蔑稱為“小白山”,這一褒一貶,意義深遠。
可見在清末,朝鮮人剛進入中國之初,長白山在朝鮮人眼中並不是什麽聖山,只是一座普通的山,而且帶有仇恨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