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28 17:20:18瀏覽4678|回應0|推薦2 | |
「隱喻式設計」(Metaphorical design)理論
隱喻一詞從字面上解釋為暗喻、作比喻地,就意義上而言是指一種形而上、極抽象的機智比喻技巧,運用此方法所進行的設計經由抽象化過程以「暗示(Symbolic)作用」呈現之,如此便可避免具象或突兀的借形失敗結果產生。隱喻的目的在於使觀賞者對於觀賞物產生類似或相同「感官(Sense)經驗」上之認同感進而發生共鳴,例如運用意象圖(Image)將設計理念經由數張影像圖片「述說」心情故事(Mood story),意象經過以圖像轉化作用並產生自由聯想即是一例。避免設計過於具象化(Concretize)的解決方法是運用抽象轉化亦為一種隱喻方式,而為使意象不會在抽象過程中失真致使無法令多數觀賞者達到相當程度共鳴,頻繁、反覆地練習並加強自我美學經驗與素養才是根本之道。 「暗示(Symbolic)作用」理論 「暗示作用」如同在色彩學中對視覺進行實驗測試所得之「後像」原理,但在形式上亦屬於抽象的心情反應,英國美學家瓦倫汀(Valentine, Charles, Wilfred, 1879~1964)在「實驗審美心理學」(The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of Beauty)一書中對於「暗示運動」視為審美過程中「美」經產生潛意識或無意識方式進入我們心靈而引起快感,但這種體驗在當時不一定清晰被分析,可能在最後才被證明出來作用發生之當時背景,故稱為潛意識或無意識方式。「暗示運動」之劇烈與否在於線條欣賞過程中的作用影響,優美的運動產生自由自在的流暢聯想,規律中帶有頻率強弱變化的暗示則產生如律動美感。由以上論點可知,不論隱喻與暗示方式皆為將具象形以抽象方式進行轉化。 (摘錄自本人創作論文-借形轉化經暗示作用至造形構想方法之探討2.3-3 ,2.3-4 )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