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摘錄自-文化介入設計創作之思維
2007/06/28 19:10:09瀏覽572|回應0|推薦0
2-2、社會學影響服裝與人的關係
有關社會學的方法,乃探討藝術品產生之背景文化,也是一種與人的關係。服裝是一種特殊形式的人體包裝與包容(body adornment),服裝不若文學或其他藝術之純粹性,換言之,若將一個人「制度化」,完全不顧一件衣服是以甚麼的方式穿著於某一特定的個人身上,那麼這種一以概之、結構化、制度化的穿衣方式統稱之為「服裝」,但若將穿著方式實體化、個人化之結果則稱之為「裝扮」,事實上,每個人對於如何將自己「包裝」有著非常個人化的訴求。
自有人類文明以來,服裝經由旅行者、發現者、媒傳者的紀錄與評論,以文字、圖示紀錄媒介,輾轉傳到另一個個不同的世界,結果,研究人類與服裝的關係便成為一個重要的人類科學探究-人類學以及服裝心理學。服裝與人形成了重要的關係,文明背景即反應出社會學之於藝術的區隔性。

2-3、圖像學應用於造形構想
「形」是泛指形體的外在表現樣式、之所存在形狀而言,是一種可視元素,具體物在可被辨識、界定的視覺距離範圍內,當其進入視線並傳達到腦中,視覺訊號便傳遞對此輪廓(Silhouette, the outline of shape)的定義即為「形」。相同於產品設計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形」相對於色彩、材質之於設計,經研究證實一直是最容易影響產品意象的因素,因此,「對於造形的認知意義與象徵作用研究已是設計之焦點」(Krippendorff & Butter, 1984)。圖像學的方法在於探討藝術呈現結果之內涵意義,即是指一種形而上、極抽象的機智比喻技巧,運用此方法所進行的設計經由抽象化過程以「暗示(Symbolic)作用」呈現之,如此便可避免具象或突兀的借形失敗結果產生。

2-4、符號學與結構主義
個人對於服裝風格的認知以及所產生的意象之知識與經驗,更顯重要,這個不靠言語傳達的語彙是可以如同其他「語言」一般被學習的,其基本構成名詞解釋如下:
(一)、語言:一種制度,一個有所限制的抽象體,需要具備共通性的基本元素才能作為溝通工具,套用於服裝的學習上是指一切相關的專業知識。
(二)、言語:「語言制度」中,個人為了達到溝通的目的所運用之辭彙,並將辭彙加以實質化之非結構句,亦稱為「詞素」,在服裝上指服飾之專有名詞、專業術語、特定部位名稱形容、溝通代號、操作技術符號與風格意象確切形容詞。
(三)、語彙(lexicon):結合共通之語言,並將所有言語、詞素集結成辭典謂之辭彙。如此經由基本認知訓練、學習,方能產生流利溝通、傳達訊息無誤之服裝語彙。
而服裝的語彙可以經由三種結構過程轉譯而得:
(一)、從真實到意象:指從「技術服裝」到「肖像服裝」,亦即由設計圖經由打版、縫製等過程轉化而來,成為視覺可見之服裝,其基本的轉換言語是:製衣版型,強調經由機械裝置、結構(construction)、縫製的技術本源。
(二)、從真實到語言:從「技術服裝」到「書寫服裝」,將設計圖轉化成真實的衣服過程中,其基本的轉換言語是縫製流程或步驟,雖屬過渡語言(意指是一種過程),但卻是將經驗轉化、規格化紀錄的重要過程,學習者經由閱讀以符碼闡述之「書寫服裝」的細節內容,可以以理性、量化之非感性的有效方法學習服裝。
(三)、從意象到語言:「肖像服裝」以文字、符碼和圖像轉譯、傳達,將信號(signs)、符號(symbols)從一種符碼轉移到另一種符碼,使服裝可以跳經「肖像服裝」而直接以「書寫服裝」溝通或定義,亦稱之符號學(Semiotics)。
創造力是一種「解難」的能力,培養學習設計的學生如何將設計理念與設計圖轉為實質作品以呈現之,便是教導其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開發學生創造力應加強整合性課程規劃。筆者於「存在空間裡的『結構思維』」(2005)論文中強調平面構圖轉換為立體結構時必須以專業技術輔之,並且經歷邏輯思維之形式組成,經證實:創作過程中,精準的「結構思維」與組織技術有助於將抽象的「思考對象」經由「形式邏輯」組織觀念轉化為具象形體,整個創作以一個完整作品達到目的,然而,過程中舉凡描繪設計圖、製作圖形、素材認知與專業或多媒體技術、美學養成、人文素養等等…皆是整合的因子元素,以期達成完整的創作。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llieshih&aid=105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