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將「懷疑論」視為創作之積極態度之探討
2007/06/28 17:00:37瀏覽661|回應0|推薦1
將「懷疑論」視為創作之積極態度之探討--以「仿生」形式應用於服裝設計為例

德國著名教育家、哲學家郝伯特.曼紐什 Herbert Mainusch (1929—) 認為:藝術家本身並不是天才,而是一個時時在心裡與自我進行獨白與對話的「漫遊者」,對於任何事物除了表面所展現出來的面貌之外,試圖尋求事物的另一方面可能。換言之,與其說藝術家是天才,不如說是不斷產生想法,發現許多不確定性的人。在進行心智運動的過程中因不斷地問「為什麼」而發掘更多原本未知的「什麼」,這種好奇、懷疑的態度是一種具有思維的運動,是一種反思與自我覺醒,若放諸於創作過程也就是創意的原動力。筆者在服裝設計教學中,不斷試圖研究「如何產生『需要設計』」的念頭,而非「動手作設計」這件事,這個「需要設計」的念頭換言之就是一種懷疑的態度。一個有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能力的設計者是需要比常人具有更敏銳的觀察力與「解難」能力的,並且須對制式、理所當然的認定進行發明另一種創意的產生可能。

若干世紀以來人類思想文明因為愈趨成熟而勇於承認:對事物認知之能力侷限的事實,於是藝術便或因而用來解釋人類所不知道的世界的謎團,或是用來做為心靈慰藉的形式。人們精神演進過程中認為藝術與創作是懷疑主義的展開,乃是因為它因應了人類對「確定性」開始懷疑的時刻,這裡所指出的懷疑,其實是一種「覺醒」,也是致力從一切必然的束縛力中解脫出來的努力結果。因此,一個積極的懷疑主義者相信:凡是想當然爾的認知則會是一種侷限,因而會不斷設法對自身懷疑的事物尋得設法解決的方式。「創作與設計」本身就是一種不斷設想出「解難」的方法的心智運動與實現,對表面熟悉或傳統、制式的東西產生檢討與發問,才能從而獲得新的發現和新的選擇。
本文提出將「懷疑論」視為創作設計之積極態度,對傳統、制式、基本形態之創作設計產生創意之需求,並實際以「仿生」形式造形應用於服裝設計為例實驗之,乃意識到自己或學習設計者本身對於認識「自己能力是具有侷限性的」這個認知產生隱憂,並期許藉由此哲學思維督促設計者為服裝設計找尋到更多創意可能。

魯道爾夫.安海姆(Rudolf Arnheim, 1974)說:「人類心智以所有意識與潛意識的力量,去吸收、形塑與詮釋外在世界的形象,但是若不去『反思』所知覺到的事物,則潛意識的領域永遠無法進入我們的經驗(註9)。」懷疑精神是一種潛意識態度,「反思」更是一種積極懷疑、自主性思維;「創意」與其說是一種 "Creativity",不若以 "Original thinking" 形容更來得貼切。

(摘錄自本創作論文之摘要 / 前言 / 結論部分)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llieshih&aid=105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