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10 04:50:02瀏覽977|回應9|推薦39 | |
小學舞台劇 孫兒女就讀的小學於五月四﹑五兩日演出 Willy Wonka歌舞劇﹐我家的兩個非常認真參加排練演出﹐他們在劇中沒有台詞也沒有演唱﹐他們是往巧克力工廠運送核果的松鼠。 媳婦問我要觀賞哪一場﹐以便提早買票﹐我需要把五日空出來參加小外孫的慶生會﹐所以訂了四日晚的第一場演出。 兒子來接我到家裡一起吃晚飯然後出發到演出地點﹕校區高中的禮堂。 按規定提前把孫兒女送到後台入口﹐前台入口處還在繼續賣票﹐一大堆志工用智慧型手機幫忙驗票﹐還準備了花束﹐每束三元﹐我為兩個小松鼠各買了一束﹐獎勵他們賣力演出。 Willy Wonka 的故事敘述一個巧克力糖工廠的主人為了遴選一個人品值得賦予重任的新廠長﹐舉辦了世界性的金券獎﹐從五張金券得主中﹐透過測試﹐觀察得獎者的人品。最後決定把工廠傳給貧家出身卻能以正面思想及態度面對困境的 Charlie Bucket。 這部戲劇原著為﹕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by Roald Dahl; Stage Adaptation by Leslie Bricusse and Timothy A. McDonald. 故事的背景資訊﹕ (Willy Wonka & the Chocolate Factory is a 1971 musical[1] film adaptation of the 1964 novel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by Roald Dahl, directed by Mel Stuart, and starring Gene Wilder as Willy Wonka. The film tells the story of Charlie Bucket (Peter Ostrum, in his only film appearance) as he receives a golden ticket and visits Willy Wonka's chocolate factory with four other children from around the world.) 電影最初賣座並不驚人﹐不過四十年來經過不斷在電視上重播以及改編為舞台劇後﹐已經和胡桃鉗組曲﹑奧克拉荷馬﹑窈窕淑女等劇一樣﹐成為美國中﹑小學演出的重要取材。我也是跟著孩子們看過好幾次電影﹐知道故事的梗概。 讓我驚訝的是﹐一個本區的高中就有這樣的場地。通常的設備只是多功能綜合體育館而已。 從不斷湧入的各年齡層觀眾也感受出學生家長全力支持的熱情﹐尤其是很多像我這樣的老人家﹐嘻嘻﹐也都舉著花束入場… 這些年從旁觀察美國的教育精神﹐和我經歷的學習過程非常不同。 我初來美國讀研究所﹐從抄筆記的世界爬上天馬行空的自我學習環境﹐每次上課不再是擔心被老師點名問書上說什麼﹐而是爭取機會向老師提問﹐置疑書中的論點。 當我的孩子進小學讀書﹐不像我們小時候讀不好就留級﹐他們雖然按年升級﹐不同科目卻按程度編在不同學習組合﹐每個月都安排教師與家長面談﹐互相溝通彼此對孩子的學習進度和對他們的想法的觀察。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對話是﹕ 我﹕“我兒子說﹐他希望閱讀成績能從A進步到A+” 老師﹕"Is there such a thing as A+?" 這正是我們中國話﹕學無止境啊! 自從他們大學畢業後﹐知識不斷以爆炸速度在進步。單就電腦的社群功能的來說﹐如何把最新的功能帶入工作之中? 教科書上沒有﹐學校老師沒有教過﹐全憑個人智慧的無限發展。 孫輩的演出﹐讓他們體會團隊精神。每個人都盡心賣力﹐前台後台所有的角色一樣重要。並且從劇中人物的誇張對話及演出中﹐學到個人品德必需經得起淬練。 連老師們也客串為廚司上場﹕ 佈景搬運和從老到小的演員全力演出﹐博得全場歡呼!
我的孫兒女從後台出來﹐臉上還帶著松鼠的彩妝…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