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經濟研究》:老派建議,找最好的朋友當伴侶
2015/04/22 23:40:06瀏覽578|回應2|推薦22

    

 

               《美經濟研究》

             老派建議,找最好的朋友當伴侶

         (新頭殼 newtalk/林介平/綜合報導)2015 4 5

    根據內政部 2013 年的統計指出,台灣 30~39 歲未婚女性平均年增 2 萬人,突破 61 萬人次,男女的初婚年齡較 20 年前晚了 3 歲,同居比例也大幅提升,婚姻不再是成家的必要條件

    然而,許多研究發現,擁有婚姻者似乎比單身者幸福,問題在於,當女性擁有財務自主權、當照顧子女與成就自我相互衝突,以及家庭角色扮演往往令人精疲力竭等因素,都可能讓婚姻更容易破碎,如何讓婚姻更持久對社會學家而言是一個頗具挑戰的議題例如,為何有愈來愈多的人不結婚?

     

    在美國,新近發表的一篇經濟學論文,給正面臨生活壓力的人提了一個有些老派的建議,找最好的朋友做你的配偶」。研究發現,視配偶或伴侶為至交的人,從婚姻中獲得的生活滿足感大約是其他人的兩倍。

    紐約時報報導,社會科學家向來知道,已婚人士往往更幸福,但對於這結論是因為婚姻帶來了幸福,還是說越幸福的人越可能走進婚姻,他們意見不一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新近發表的一篇論文,將婚前的幸福水平作為控制變量。

    文章的結論是,婚姻使人們比孑然一身者更幸福,對生活更滿意,特別是在壓力最大的時期,中年危機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 2 名經濟學家,分別是溫哥華經濟學院Vancouver School of Economics的約翰‧赫利韋爾John Helliwell和加拿大財政部的肖恩‧格羅弗Shawn Grover他們認為,生活最困難的人從婚姻中的受益最大。「當生活中出現了壓力,有了問題時,婚姻可能是最重要的」格羅弗說。

    原因之一或許是婚姻中的友誼所起的作用。研究發現,視配偶或伴侶為至交的人,從婚姻中獲得的生活滿足感大約是其他人的兩倍。

    紐約時報報導,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稱,當下的年輕人中, 1/4 不會在 2030 年前結婚,這一比例將是現代歷史上的最高水平。但在受教育較少、收入較低的人群中,未婚和離異都更普遍。受過教育的高收入人群結婚的比例依然較高,離婚的可能性也更小

         

    友誼的這種影響,似乎源自和一個浪漫的伴侶一起生活,而非法律上的已婚身份,因為它對那些未婚同居的人的影響同樣大。和男性相比,女性從與至交結婚中受益更多,不過女性視配偶為至交的可能性更低。

    「相關結果立即引起我的興趣,讓我重新從整體上考慮婚姻」,赫利韋爾說,「或許真正重要的是友誼並且永遠不要在日常生活的波折起伏中忘了這一點。

    過去半個世紀,婚姻經歷了劇變。從前,就像獲得了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加里‧貝克Gary Becker所描述的那樣:婚姻是功利的,女性為了找個丈夫掙錢,男性為了找個妻子持家。

    在女性社經地位提升之後,婚姻,仍然可以在經濟學上解釋為是人們理性選擇的結果”。如果現在社會更能容忍離婚或在婚姻中更少羈絆與限制,也許找最好的朋友當伴侶,是讓婚姻更綿長的較佳選擇。

 

 

             *         *         *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dward9804&aid=22447468

 回應文章

繽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24 13:41

是人在創造幸福的婚姻,婚姻並無法帶給人幸福。

前題是...這兩個人都要有正向的觀念和態度,

正面能量可以讓人生更加光明快樂。

玉米蘋果(edward9804) 於 2015-04-25 15:08 回覆:

 繽紛顯然已經掌握了全文想要表達的主軸。

 紫微斗數上,有「星群陰、陽之分」的不同,

 而且根據歷代經驗,各自可以歸納為「不同規律的小組合」,

 稱之為「成格」,一如圍棋譜上各類著名的「定石」

 夫妻之間的相處,若有小小不順利,

 建議不妨一同切搓圍棋對弈的打定石,或相互參考對方的斗數格局。

 許多事皆起因於不暸解輕重比較微笑

 透過上述系統化的演繹,常最終會以尷尬的一笑而完全釋然與化解

 所以咱支持您的看法,但「實施的方法上」得更細膩些喔。


~奇異的奇異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23 19:15

我贊成這兩位經濟學人的觀點

配偶是否可以成為至交,女性多半存疑

但若至友誠為伴侶,相信女性會較快樂

畢竟生活中那麼多波折起伏  需要至友的安慰與引導

我依稀聽到有人竊笑,似乎對晚婚很滿意

晚婚可以,不婚也可以  沒有兒女更佳大笑

 

玉米蘋果(edward9804) 於 2015-04-23 23:00 回覆:

 年青世代若少了正確巨視觀(positive macro view)的引導,

 將只會更不知所措,甚至轉而走向集體失落

 因此“訕笑”肯定是不需要的;

 欲成功跨過一關關的門檻,亟需的是善加指引無比的耐心培養

 非常感謝您如此深切的迴響喔。微笑

玉米蘋果(edward9804) 於 2015-04-23 22:35 回覆:

 我想,全篇研究的含意,

 也許是指著晚婚,是為了追求“真正”具備堅實與理性基礎的婚姻」。

 從而確保了「家庭本就應有的幸福感受相互融合」。

 的確,一波波的重大社會與經濟變遷,烏雲飄過

 已沖擊了人們本來的深信的「婚姻乃至社會間應有的互連關係」。

 經濟與財富的日趨兩極化,迫使婚姻基礎必須做出對應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