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在南非舉行。由於,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未就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各國僅在2010年11月墨西哥坎肯會議達成溫合協議,所以,聯合國官員預期在2011年南非會議達成協議。
--底下是幾則墨西哥坎肯(Cancun)的氣候會議的新聞--
聯合國氣候會議通過溫和方案 【2010/12/11 】
〔中央社〕近200個國家今天通過以適度措施對抗氣候變遷,包括成立新的基金幫助窮國,並將重大爭議延至2011年及之後再討論。
墨西哥外交部長艾斯皮諾薩(Patricia Espinosa)在為期2週的氣候變遷會議結束時,對與會代表說:「這是氣候變遷議題的國際合作新時代。」這項會議在貧、富國家打破僵局後落幕。
經過馬拉松式徹夜談判達成的這項協議,包括成立「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保護熱帶森林的措施,以及分享潔淨能源科技、幫助開發中國家適應氣候變遷的方法。
協議也再次確認在2020年前每年籌款1000億美元援助窮國的目標,並設定限制全球平均溫度不得比工業化前時代上升超過攝氏2度的目標。
印度環境部長拉梅什(Jairam Ramesh)表示:「最重要的是,這個多邊進程已獲得一劑強心針,(外界對進程的信心)已達歷史新低。這個進程將繼續奮戰。」「進程仍有可能失敗。」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等世界領袖2009年在哥本哈根(Copenhagen)高峰會上未能簽署條約後,在墨西哥坎肯(Cancun)舉行的這場氣候變遷會議就降低期望,並未設定簽署具法律效力協議的確切期限。
英國能源與氣候變遷大臣胡尼(Chris Huhne)表示,在坎肯達成的氣候變遷協議,會讓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強化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從目前較1990年水準減少20%的目標,提高到30%的可能性升高。
他談到歐盟在阻止全球暖化的貢獻時說:「我認為,這項協議肯定會讓歐盟同意減排30%的可能性升高。」聯合國氣候科學家小組表示,全球暖化將引發更多水患、旱災、沙漠化、土石流,以及海平面上升。
「不管如何,我們在這方面正大有斬獲。我認為,將有其他大型會員國表示準備支持轉向30%目標的行動。」
艾斯皮諾薩敲下手中的主席議事槌,宣告通過今天的協議,不過玻利維亞反對,希望要求富國減少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表示富國的氣候政策正造成每年30萬人喪生的「種族滅絕」。
玻利維亞代表索隆(Pablo Solon)對艾斯皮諾薩表示:「我敦促您重新考慮。」在索隆一再提及反資本主義者的言詞後,艾斯皮諾薩回答說,最後版本的報告中,會提及玻利維亞反對,但無法扭轉190國達成的協議。
在與會代表乾脆將貧富國家對聯合國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未來的歧見延到2011和2012年再討論後,這項計畫獲得轉圜餘地。京都議定書規範將近40個已開發國家的第1階段溫室氣體減排量,直到2012年底。
氣候變遷會議達成的協議要點包括:
---要求富國於2020年前,較1990年水平削減排放量25%至40%。此部分由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工作小組主導,因而不包括拒斥京都議定書的美國。
---同意研究新市場機制,協助開發中國家抑制碳排放,以及2011年底在南非召開下次主要氣候會議時討論各項提案。
---設立新國際機構「綠色氣候基金」(GreenClimate Fund),負責管理來自富國的捐助資金,協助受害最嚴重國家。
---成立「氣候科技中心暨網絡」(ClimateTechnology Center and Network),協助提供專業技術給開發中國家,以抑制排放及因應氣候變遷。
---對減少破壞森林的各種努力表達廣泛支持,森林消失是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因為茂密植被能抵消工業汙染。
---呼籲富國在京都議定書下協商新合回削減排放(京都議定書規定將於2012年期滿),「確保不會出現缺口」。
========
德:坎肯協議重振氣候談判 【12/11 23:15】
〔中央社〕全球190多國在墨西哥坎肯(Cancun)的聯合國氣候會議通過協議,德國環境部長洛特根對此表示歡迎,認為今天的結果將可重振聯合國氣候談判的進程。
洛特根(Norbert Roettgen)表示,國際社會展現行動力,「第一次正式認可暖化不超過攝氏2度的目標」,這樣的結果可重振聯合國主導的氣候談判,為未來協商的基礎。
洛特根還呼籲,歐洲聯盟(EU)應該更進一步,將原來在2020年前相較於1990年減少20%排放量的目標,提高到30%,這樣才能繼續在全球扮演領導角色,對抗氣候變遷。
========
坎肯氣候協議 環保組織肯定 【00:35】
〔中央社〕聯合國主導的氣候會議在墨西哥坎肯(Cancun)達成協議,國際環保組織對此表示歡迎,認為國際社會展現行動力,今天的共識將可做為下屆南非會議的基礎。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氣候專家岡恩特(Regine Guenther)表示,今天的結果證明,國際社會有能力為對抗氣候變遷齊心踏出關鍵的步伐。
她強調,坎肯的共識將可做為接下來在南非談判的基礎。
主持綠色和平(Greenpeace)組織國際氣候政策部門的凱薩(Martin Kaiser)也表示,坎肯氣候會議的結論「象徵希望」。
他說,結果「比許多人原先擔心的還好」,現在是上工的時候了。
環保組織「德國監測」(Germanwatch)也指出,儘管聯合國會議以追求共識為導向,談判很難進行,不過國際社會接受氣溫上升不超過攝氏2度的目標,無疑是這次會議的重要成果。
【聯合報╱社論】, 20101219
坎昆氣候會議敗局 台灣仍應早尋定位
(聯合報社論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042998.shtml)
肩負收拾去(2009)年十二月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爛攤子的聯合國再次正式會議,上月底在墨西哥坎昆市登場,經兩周會議於上周六閉幕,兩萬人的「大」會,勉強達成一紙不具實質內容的「坎昆協議」,全未解決2012京都議定書效期屆滿後怎麼約束全球碳排放問題,一切等明年底的南非峰會再說。台灣應在全球碳約束暫時失序的環境中站穩自己的定位,以減碳決心來因應變局。
坎昆會議一如去(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僅為延續聯合國氣候論壇形式,一無所成並不意外。這次峰會所呈現的國際政治現實之最大的警訊,是預告聯合國機制可能會受到相當大的斲傷。聯合國體系無法讓近兩百個會員國達成危及地球存續的減碳共識,將讓許多國家醞釀退出聯合國主導的相關減碳計畫,影響所及,尚不只是氣候變遷而已,未來恐怕連人道救援、反恐、反飢餓等其他聯合國關鍵行動都將受影響。
這絕非臆測,事實上美國在坎昆會議前的德國波昂、中國天津之幾次預備會上,已數度明白表示氣候談判不應該由聯合國主導,而應改由像是G20的先進國家集團來推進。小而靈活、國情接近的集團較易作出約束。美國研究氣候變遷國際約束力形成的智庫學者更預言,許多國家退出聯合國計畫即將發生。
儘管剛上任的聯合國主管氣候官員菲格雷斯高調宣稱,坎昆會議仍對完成氣候談判有實質推進,但從美國歐巴馬、中國溫家寶等多個國家領袖不參加坎昆會議,只有二十五國元首零零落落與會;坎昆協議雖宣示成立「綠色基金」,但誰出錢卻留白,就可看出聯合國機制在氣候變遷這一關鍵要務的影響力已見式微。
日前應本報系之邀來訪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斯壯教授主張,國際間的約束力量之產生應該是由下而上,而不宜是由上而下的議訂約束規則方式。當地球人不能體悟我們是一個共生的「社區」,還在爾虞我詐的相互覬覦資源,想靠減碳賺一筆,利欲薰心當然不可能讓由上而下的聯合國系統發揮約束、導正的作用。
坎昆會議現場也呈現了主要國家減碳影響力,以及聯合國體系做成「後京都協定」的影響有限。美國雖然想爭取氣候談判主導權,但在國內並不支持。先是歐巴馬力推的氣候安全法案在參院遭到封殺,相關十餘個氣候法案沒有一個過關,國會更揚言沒有中國參與的國際條約不必送來,讓歐巴馬在聯合國減碳會議沒有籌碼,不參加坎昆會議並不意外。
排名碳排放第一的中國,這回意外的提出十一五的減碳已達目標,顯現中國近年嚴打高碳排、高汙染產業的努力;但是中國迄今仍不斷升高以燃煤為主要動力來源的事實,讓減碳成績幾乎完全不敵燃煤動力造成碳排放持續增加的事實,則是一個警訊。
歐盟是氣候談判的主要催生者,但兩年前的金融危機讓歐盟招致重創,如今體質大虛,必須要集中精神去恢復自身經濟體質;所以雖目睹一手推動的氣候談判可能遭到美、中等國家取代主導地位,但自身體質虛弱,原先承諾2012至2020每年提供一千億美金給開發中國家減碳的大話面臨跳票,真是有心無力。
日本是氣候談判的新變數,聲明絕不同意沒有美中參與、只能約束全球百分之二十七碳排放的京都議定書延續。以日本身為京都議定書的誕生地,如今卻祭出不惜終結京都議定書的狠招,對照日本近年碳排放減量相當不錯的成績,其向中、美宣示態度的用心,造成「坎昆協議」迴避不談減碳約束的空泛收場。「後京都協定」難產,將使減碳亂局可能要延續一陣子。
台灣是國際社會的特殊角色,經濟表現亮麗,但糟糕的是碳排放的成績太差。新的國際約束排碳趨勢雖還未成形,但台灣為了因應新局,仍當力求綠色製程升級,住商及運輸的排碳也應檢討;無論國際約束力有何發展,台灣都該走在國際減碳趨勢之前,這才有籌碼因應國際減碳協議的任何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