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陀如何說兒童法
2010/12/23 09:27:51瀏覽201|回應1|推薦3

 

在佛經裡面,我們常常看到佛陀苦口婆心地開導大家不要輕視後學,對小輩也要尊重。佛陀說:不要以為小孩子很小,就可以任意欺瞞,世間上很小的東西有四樣是不可以輕視的:

 

.小小火苗不可以輕忽:因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釀成一發不可收拾的慘禍。

.幼小的龍不可以輕視:因為小龍會成長為大龍,翻江倒海、興風作浪。

.年少王子不可以輕視:因為他將來長大就是國王,統領天下造福萬民由他,一言喪邦遺禍百姓也由他。

.小沙彌不可以輕視:因為他虔心學道學法,假以時日,必定會脫胎換骨,為人天師範的法王。

 

無論沙彌也好,小王子也罷,佛陀主要是開示我們:幼苗不可以輕視,等於我們常說的「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在西方國家中,有人讚嘆美國是兒童的天堂,因為它的物質生活富裕,毋憂匱乏;又說美國是青年的戰場,因為年輕人要為生活競爭奮鬥;但是,美國社會同時也被批評是老年人的墳場,因為美國不注重養老,缺乏孝道觀念,大家如果了解佛法,那麼,我們不但可以把自由中國建設成兒童的天堂,也成為老人的安養國。

 

佛陀是怎樣的愛護兒童、教育兒童呢?

佛陀有個弟子叫迦旃延尊者,在很遠的地方傳教。有一天,他派了一個年紀很小的徒弟去探望佛陀,佛陀見到迦旃延的徒弟,立刻就吩咐大家說:『哪,你們在我臥室再添一張床位,讓迦旃延的小徒弟就睡在我住處。』佛陀這樣的作為,實在很了不起,一方面是對遠方傳教的迦旃延表示安慰,另一方面是教育僧團的後學,以及同齡的大眾:雖然是個小孩子,大家也不可以怠慢輕忽,要好好愛護他。當時僧團裡小小年紀的沙彌們很多,像均頭沙彌、羅睺羅沙彌都是。他們因為年紀小,跟著年長的比丘們出去托缽乞食,常常受到冷落。因為一般人對於年老的比丘都肯給豐富的供養,可是對這些年輕的沙彌們,社會大眾有時會開玩笑,在他們的缽裡,不是放小石子,就是放沙,而不用飯菜來供養他們。佛陀知道了以後,也召集大比丘們開示說:『你們不注意這群年幼的沙彌,你們所受的飲食就是不淨食。』

 

又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城遊化時,看到一個小孩正在玩一隻青蛙,把青蛙的一條後腿倒抓起來,讓青蛙懸在半空中搖擺旋轉,佛陀於是上前勸說:『小朋友,你認為這樣很有趣嗎?假如我也把你的腿倒吊起來,你會覺得很快樂、很好玩嗎?』兒童從小要有慈心,養成愛護動物的習慣,長大了才不會殘暴而不自知,才能成為世間無爭無瞋的菩提種。

 

現在,我就把佛經裡,佛陀教育兒童的方法告訴大家,希望你們各位家長也一齊來學習佛陀的教育方法。佛陀教育兒童的方法有下面幾種:

 

.教他跟大家結緣:吃飯的時候,要「當思來處不易」,一粥一飯都是由許多人辛勤奉獻的成就,所以人家跟你結緣,你也要跟人家結緣。從小讓孩子養成跟人結緣的習慣,身語意念都種下善根,兒童在這種教化下長大,將來就不會貪心、慳吝,不會以暴力相向。

 

.教他要有感恩心:生活中,時時給他機會教育。告訴他這件衣服是爸爸給你的,你要感謝爸爸;哥哥姊姊送你的,你要謝謝哥哥姊姊。時時言感謝,事事存感恩,這種兒童將來才會敬重人。

 

.教他對人有禮貌:佛經上常說「佛法在哪裡求?在恭敬中求」。要時時教導孩子跟人點頭,跟人說好話,有禮貌,結善緣。

 

.教他心中有信仰:這點很重要,讓兒童知道三寶的偉大,知道宗教的慈悲,從小親近三寶,長大後自然將心裡的信仰化為生活中的謙沖虛懷,促進社會的祥和。

 

如今有些家長雖然也鼓勵兒童信仰,有時候卻不得其法。比方說:媽媽帶孩子到寺院裡來,一見到法師,就扯著孩子衣領叫他:『來,來,拜師父!拜師父!』小孩子不習慣,不肯拜,媽媽就硬壓住他的腦袋:『拜呀!拜呀!拜下去!』小孩子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拜下去。這樣一來,他卻可能對宗教生起反感,造成日後抗拒的因緣。

 

佛陀的教育法,是從來不壓迫、不勉強人,總是隨順人的根性,給予種種方便的教化,像下面的例子:

 

年輕貌美的摩登伽女,有一次在佛陀講經的時候,忽然在大眾面前出現,公然向佛陀索討:『佛陀!你把阿難藏起來幹什麼?請把阿難還我!』阿難是佛陀的侍者,長得「相如秋滿月,眼似淨蓮花」,不但莊嚴,而且多聞有智慧,經上形容「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這樣一個年輕少女,在那麼多人面前,不顧自尊羞恥的索討阿難尊者,假如是出現在我們這裡,大家一定會紛紛斥責:『哪裡來的野丫頭,把她趕了走,趕出去!』但是方便教化的佛陀卻含笑包容,耐心開導說:『哦!摩登伽女,你喜歡阿難尊者嗎?阿難尊者是一個很有修行的人,你們的程度不一樣,很難相配,妳可否先留在這裡學習一段時間,等程度相近了,再為你們舉行婚禮可好?』佛陀非但不以摩登伽女為無禮,拒絕她荒謬的要求,甚至還大開方便應允:『我可以滿足妳的願望』,摩登伽女受到佛陀的感化,就答應了:『好!我修行,我一定要修得跟阿難尊者的程度一樣!』

 

比丘尼們把摩登伽女帶去修行,天天唸佛打坐參禪,天天聽聞清淨的佛法,聲聞緣覺,日浸月潤,摩登伽女終於覺悟自己內心的愛欲是羞恥的,因為貪愛會引生無窮的煩惱,欲情也是染污不淨的,會障礙心性使人迷惑。終於,她很慚愧地跪在佛陀面前懺悔:『佛陀!我為自己內心不淨的愛欲覺得羞恥,很難為情,我再也不會有私愛阿難尊者的妄念了,請您慈悲,也讓我出家修道吧!』

 

摩登伽女一念斷盡,即朗然見性,入於佛道,就是因為佛陀的教化法裡,著重啟發引導,而不以強逼壓迫為方法,所以每個人可以在這種善巧的指引下,悠然地返觀自心,徹悟本性靈台。這也是一種慈悲法。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bisu50&aid=4724205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霍爾 社會心理
2010/12/26 20:44
http://tw.myblog.yahoo.com/jw!FD1FWs2GBxRxoKx1EDXhfdo-/article?mi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