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什麼是愛??這是一段十分有意思的對話!!
2011/06/11 10:00:36瀏覽231|回應0|推薦3

常常在網路上看到朋友們談論有關"愛"是什麼??

 

當然,每位朋友對愛的經驗,感受與看法都不盡相同,

但是似乎都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

愛與苦,似乎都是互相影響,息息相關的一對雙胞胎.

 

從"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竹林篇"一書當中,

有一段佛陀與波斯匿王的對話頗有深意,提供給大家參考:^^

 

~~~~~~~~~~~~~~~~~~~~~~~~~~~~~~~~~~~~~

 

波斯匿王:

有些人說您教導他們不要去愛,您說愛得愈深,痛苦憂愁也愈多.

雖然我可以看出裡面有一些道理,但是我對這個說法,覺得非常不安.

沒有了愛,生命似乎再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請替我解決這個問題吧!!

 

佛陀:

陛下,愛有很多種,我們先得仔細認識每一種愛.

生命裡非常須要有愛的存在,但並非是出自於色欲,情欲,執迷,有分別與有偏見的愛.

有另一種愛,是生命裡極為需要的愛,這種愛包含著慈愛與悲憫.

一般人說的愛,只限於父母子女,夫婦,家屬,宗族與國民之間的互愛.

這種愛是依著"我"和"我的"觀念產生,每個人都只想愛自己的父母子女,夫婦,家屬,宗族與國民.

在平時,憂慮意外發生在心愛人的身上,當意外真的發生了,便大受打擊,傷痛至極...

分別與偏見的愛,產生歧視,排斥及漠然,這種愛導致自己及他人受苦的根源.

陛下,所有的人真正渴望的愛,是慈愛與悲憫.

慈愛,是替他人帶來歡樂的心量;悲憫,是替別人解除苦難的胸懷.

這兩種愛都是不求回報的,並且不會帶來憂傷與苦惱;

是遍及所有人和所有眾生的;

是只會為自己帶來快樂並且減輕痛苦的.

這兩種愛沒有"我的'',"非我的"成份.

這兩種愛讓我們的生命充滿平和,喜樂與滿足.

沒有了這兩種愛,生命就真的如您所說的,沒有意義了.

 

波斯匿王:

一般的愛,都含有分別,欲念和執著.

如果這些愛都會帶來憂愁苦惱,那我們又怎麼可能無欲無執地去愛呢??

 

佛陀:

我們得先檢視愛的性質.

我們的愛,應該會為我們所愛的人帶來平和與幸福,

如果我們的愛存有佔有的私心,便不可能帶給他們平和幸福,

相反的,只會令他們感受到被困住了,這種愛是一種牢獄.

當我們所愛的人再也無法覺得快樂時,他們便會想辦法釋放自己以重獲自由,

他們不會接受牢獄之災的,所以這種愛產生質變,成為怨恨了.

陞下,依覺悟之道,沒有瞭解便不可能有愛,愛就是瞭解,不瞭解就不能去愛.

彼此不瞭解的夫妻是不會真正相愛的;

彼此不瞭解的兄弟姐妹是不會真正互相愛護的;

彼此不瞭解的父母子女也是很難互愛的.

假如你想讓你所愛的人快樂,就一定要學著去瞭解他們的苦惱與期望.

當你瞭解了他們,便能幫助他們疏解苦惱並且達成願望,這才是真愛.

如果你硬要他們跟隨你的意願,而忽略了他們的需要,這決不是真愛,

而只是佔有,支配別人的欲望,來滿足自己需要的錯誤方式.

當所有的人都享受著平和,幸福與喜悅時,

你自己就明白什麼是平和,幸福與喜悅了,

這就是覺醒之道裡對愛的定義了.

 

波斯匿王:

但仍有一件事困擾著我.

您說慈悲之愛可以帶來平和與幸福,但我仍然認為它會帶來痛苦與煩惱.

我愛我的人民,當他們遭受風災水災等天然災害時,我也感同身受...

我相信您也會有如此反應,不是嗎??

 

佛陀:

這是一個十分好的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更深入瞭解慈愛與悲憫的本質.

你應該知道,執欲之愛所帶來的痛苦是千百倍於慈悲之愛.

有兩種痛苦必須分辨清楚:

一種是完全無用而且會紛擾身心的痛苦;

另一種則是可以滋養關懷和責任感的痛苦.

在面對別人受苦之時,慈悲之愛可以供給我們能量,讓我們對他人所受的苦有所反應.

但是執欲之愛,只會製造出更多的焦慮與痛苦.

慈悲之愛是強大的能源!!

它能驅使我們做出最有助益的行動與付出.

陞下,慈悲之愛是最為必要的,

慈悲之愛所產生的苦,是有所助益的苦.

如果我們無法體會他人或是其他生命的苦,就枉生為人了.

慈悲之愛就是"瞭解別人之後而生出來的果實".

修習察覺之道就是要體證生命的實相,而這個實相,就是"無常".

萬事萬物都沒有永恆的,也沒有個別自性能獨存在這個世界之中的,

一切的一切總有一天會成為過去.

當一個人看透了事物的無常性質,這個人的看法就會變得平穩而安定.

無常並不會為這個人帶來身心上的困擾,

而慈悲之愛也不會帶來沈重與苦澀,

相反的,慈悲之愛,只會不斷地增強這個人的力量!!

 

~~~~~~~~~~~~~~~~~~~~~~~~~~~~~~~~~~~~

 

簡單123恭錄.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asy1234576&aid=531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