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07 05:18:58瀏覽1155|回應0|推薦4 | |
「王者之聲」在奧斯卡前就萬眾矚目,根據影評人的說法,它和「社群網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奧斯卡前哨戰中,「社群網戰」奪下諸多大獎,不過沒料到奧斯卡來了個大翻盤,「王者之聲」奪下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最佳原著劇本及最佳導演四項大獎。最為風光的,莫過於苦熬多年,終於從英倫紳士的氣質框架中跳脫,被認可為實力派男演員的柯林佛斯。 奧斯卡熱愛的影片,風格特色通常有一定取向,「王者之聲」和「社群網站」相互爭鋒不是毫無緣由。 這兩部片共通的特點,就是步調輕緩,但是又不嫌冗長,看起來非常通順,既沒有過度的商業影像賣弄,也沒有過多鋒利的藝術手法,因此整部片看起來很圓潤,導演用透達的觀點,詳盡敘述故事裡的人性,但是又避開了鋒利血腥的挖掘,點到為止,留點餘韻讓觀眾自行消化。 奧斯卡不喜歡偏鋒的作品,因此「黑天鵝」吃了大虧,犀利的影像風格和血淋淋的人性剖析,對奧斯卡來,就像是讓帶著叛逆的青年才俊拿得大獎,因此「王者之聲」典雅大器的格局,奪下最佳影片,確實也是操作正確的結果。 不過「王者之聲」真的非常好看,好看的方式,在於它把觀眾一步步的帶進故事裡,但是既沒有對王室生活多加描述,也沒有順便描繪戰爭狀況,它說的可能是一個王者誕生的故事,但是卻讓人從中得到感動。 人可以為了更崇高的道德責任,戰勝內心的傷痕,「王者」和一般人的差距,其實就是戰勝和認輸之間的距離。 「王者之聲」從開場就非常吸引人。柯林佛斯飾演的喬治六世,站上滿是大英帝國子民的會場中,對著麥克風,卻結巴的連一段演講都說不好。鏡頭裡,我們可以看到出席的民眾們,尷尬的低下頭。 「王者之聲」巧妙地將「口吃」和「人民信念」聯結在一起。對人民演講,這對政治人物來說是家常便飯,不管是鼓舞人民,或是發表信念,都必須擁有如簧巧舌,才能將代表這個國家的信念,用最動人的口吻傳遞出去。 只不過喬治六世卻失去了這個能力,因為他失去了這個能力,因此他失去了讓人民傾心的自信。 「王者之聲」說的,就是一個有語言障礙的國王,該如何克服缺陷,奪回自己的信心,領導這個國家走出困境。 片中有一幕相當感人的戲,幾乎讓人要和柯林佛斯感同身受。是當柯林佛斯飾演的喬治六世和語言治癒師,萊諾,聊起童年的回憶,時值喬治六世的父親剛剛逝世。 萊諾暱稱喬治六世為伯蒂,但打從治癒之初,伯蒂一直很抗拒,他是個暴躁易怒的國王,由於口吃才來找萊諾替他治癒,但是他從不談自己的事,也從不聊自己的心聲,一直到父親過世的這一刻,他才提到自己的家庭,失去正常親子關係的童年,唯一遺憾的,是沒有親口聽到父親對自己說:伯蒂是我所有孩子中最勇敢的一個。 一個王者和普通人其實沒有兩樣。不同之處在於,那些脆弱和傷害被家族的光芒掩蓋,道德和責任變成一個高起的舞台,中國古代所悲嘆的一句詩詞:願生生世世永不生在帝王家的苦悶原來是真的,王者之家變成一個展覽的模範,從那個時候起,揹負著種種壓力,伯蒂從五歲開始口吃。 「王者之聲」,沒有詳述口吃的成因,但它用旁敲側擊的方式,將「口吃」和伯蒂之間充滿傷痕和脆弱的內心,用非常隱晦的方式連結。伯蒂抗拒治療口吃,因為他抗拒接踵而來的責任,矛盾的是,他心繫這個國家,為了扛下這個責任,治癒口吃變成當務之急。克服口吃,正如克服他心中那塊家族傷痕,唯有戰勝自己,才能領導這個國家走過二戰。 「王者之聲」是一個天人交戰的故事。一個國王,如何克服自己的心魔,將責任的皇冠壓在自己頭上,別人以為他期望這份尊容,卻沒人知道這對他來說,是一次多麼大的自我突破。突破內心的障礙,成為萬眾精神寄托。 「Because I have a voice!」是伯蒂在就職前夕,對萊諾講的一句話。「王者之聲」用好看易懂的劇情,述說了人性何等脆弱,但一個王者又是如何戰勝懦弱,這是讓我們思考自我的一個開端。 王者並非尊貴、才氣才擔當得起,王者也並非完美無瑕才讓萬眾傾心。所謂王者,是因為他們有話想說,儘管說的不好,但他們願意用盡一切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因為他們被責任所驅使,就算受盡挫折,或自我質疑,也要強迫自己化身為王,只為帶領國家走過二戰最黑暗的時期。 所謂王者,不過從這一點自覺開始。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