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3/02 00:31:08瀏覽938|回應0|推薦18 | |
然而人好像住在一個圈圈裡,起初是家庭,然後同學、學校到 社會,圈圈之間有時會互相交會,變成更大的圈圈,然後再繼 續向外去交會與擴大,我想這就是所謂同溫層吧。 圈圈的最初是簡單而純粹的,跟人的心一樣,但是交會後,很 容易會互相產生影響,因而產生語言、行為與思考上的模仿, 所以成語「物以類聚」,在這個地方應該很適合來描述這種現 象。然而有些人天生主觀意識薄弱,甚或獨立思考的能力稍差 ,就會產生另一種「從眾效應」的行為。 加入各式的圈圈本身沒什麼不好,畢竟人是群居的動物,你能 在許多不同圈圈裡學習與成長,獲取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但 絕對不要過度浸侵其中,除了陷入同溫層裡的人言可畏的漩渦 外,也很容易迷失自己,這在宗教圈圈常看得到。 理論上,年紀越大應該智慧益發成長,但實證上,這個理論已 經被摒棄了。人會因為教育、文化、生長環境與後天的社交活 動參與,而有諸多不同程度的吸收及成長,「近朱者赤、近墨 者黑」,實在不無道理。進入什麼圈,其實也都自找的,被形 塑成什麼價值觀,至少有一半是出自自願的(因為你相信)。 這幾年越來越覺得學做設計跟學做人很像,一直有很多親身體 驗。設計靠經驗的累積,讓實務能力越好;做人也是需要靠著 不同經驗讓自己更有智慧的生存下去。不管那個圈圈,如果允 許,都不要太深入,讓自己保有一點空間,學著適時抽離,可 以客觀的看見每個事件的原貌,很多不必要的誤解與爭執,都 能對事不對人的解決。因此也就像不要一直裝著設計師腦,也 要適時的轉換成消費者腦,才能提供符合需求的方案。這應該 也是我後來上課或演講的簡報很愛用圓圈解釋事情的原由吧。 大明崇禎三百九十二年 歲次己亥 二月廿三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