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女人不可不知的生活常識
2014/11/26 23:19:55瀏覽234|回應0|推薦1

女人不可不知的生活常識

 

1、炒菜時,不要加冷水,冷水會使菜變老變硬不好吃,而加開水炒出來的菜又脆又嫩。

2、炒藕絲時,一邊炒一邊加些水,能防止藕變黑。

3、炒雞蛋時,一個蛋加一湯匙溫水攪勻,就不會炒老,而且炒出的蛋量多,鬆軟可口。

4、豆腐下鍋前,可先放在開水裡浸漬一刻鐘,這樣可清除泔水味。

5、用冷水燉魚無腥味,並應一次加足水,若中途再加水,會沖淡原汁的鮮味。

6、蒸魚或蒸肉時待蒸鍋的水開了以後再上屜,能使魚或肉外部突然遇到高溫蒸氣而立即收縮,內部鮮汁不外流,熟後味道鮮美,有光澤。

7、熬骨頭湯時,中途切莫加生水,以免湯的溫度突然下降導致蛋白質和脂肪迅速凝固,影響營養和味道。

8、煎荷包蛋時,在蛋黃即將凝固之際,可澆上一湯匙冷開水,會使蛋熟後又黃又嫩,色味俱佳。

9、熬豬油時,先在鍋內放入少量水,再將切好豬油放入,這樣熬出來的油,顏色晶亮而無雜質。

 

生活巧用醋

1、外出容易暈車,如喝下不很酸的食醋水,可以清爽精神,減輕暈車症狀。

2、失眠,可將一湯匙食醋倒入冷開水中,攪勻喝下,即可迅速入睡。如果加入等量的蜂蜜,則效果更佳。

3、有人發生昏厥,可把手帕浸過食醋後捂在昏厥者的鼻子上,刺激患者清醒。

4、新購的瓷制餐具、茶具、酒具、放入10%的醋水內煮上兩三小時後再用,可除去新瓷器所含的微量鋁,避免鋁毒危害身體。

5 、在烹調水產品蟹、是、海蜇時,先用1%的醋液浸泡一小時,可防止嗜鹽桿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6、醋煮花生米或黃豆,是高血脂、肥胖症和高血壓、冠心病患者佳餚,具有隆脂、隆壓的療效。

7、宴飲進食,如感胸滿腹脹,可用醋50毫升加水至100毫升沖淡服下,增加胃酸,促進消化。

8、飲酒過量已有醉意者,可服50%食醋100200毫升,解酒毒、養肝腎。

9、餐後的食具,如果使用1%食醋液煮沸消毒,可防止病毒性肝炎、痢疾等傳染病。

 

醋的妙用

1、醋是家庭烹調的必備調味品。在醋內加上兩滴白酒和一點鹽,即可成為香醋。在煮肉或馬鈴薯時,加上少量醋就容易燉爛,味道亦好。煮甜粥時加點醋,可使甜粥更甜。

2、擦皮鞋時,滴上一滴醋,能使皮鞋光亮持久:銅、鋁器用舊了,用醋塗擦後清洗,就能恢復光澤;宰雞殺鴨前20分鐘,給雞鴨灌上一湯匙醋,撥毛就變得輕而易舉了。

3、玻璃上的油漆,用醋浸軟後一擦就掉;絲品洗淨後,放在加入少量醋的清水中浸泡幾分鐘,晾乾後光澤如新:毛料衣服磨光的地方,用50%濃度的醋水抹,然後用濕布鋪墊熨燙,亮斑即可消失。

4、醋還有消毒殺菌作用。用醋拌的涼菜衛生爽口;用醋蒸熏房間,能殺菌防流感;每天用40%的醋水溶液,加熱後洗頭可防治脫髮,頭屑過多;用醋調石灰粉,塗敷腋下,每日二次能治療狐臭。

 

殘茶的妙用

1、濕茶葉可以取掉容器裡的魚腥味和蔥味。

2、可以煮茶葉雞蛋,其味道清香,非常可口。

3、用殘茶葉擦洗有油膩的鍋碗、木、竹桌椅,可使該物品更為光潔。

4、把殘茶葉曬乾,鋪撒在潮濕處,能夠去潮。

5、殘茶葉曬乾後,還可以裝入 枕套充當枕芯,枕之非常柔軟。

6、把茶葉撒在地毯或路毯上,再用掃帚拂去,茶葉能帶走全部塵土。

7、將殘茶葉浸入水中數天后,澆在植物根部,可以促進植物生長。

8、殘茶葉還可以餵養剛出的小蠶。

9、把殘茶葉曬乾,放到廁所或溝渠裡燃熏,可消除惡臭,具有驅除蚊繩的功能。

西瓜皮的妙用

1、削去青皮,將其切成小方快或細絲,加上鹽、醬油、糖等佐料,與辣椒同炒,清脆、香甜、可口。

2、將去皮切成的小塊或小條的瓜條,入水煮沸,再下入番茄、雞蛋、些湯不僅味佳色豔,而且能消署利尿。

3、把去皮後的瓜皮切成細長小條,用食鹽醃23小時後,將鹽水瀝出,再加醬油、醋或麻油等佐料攪拌,即可食用。

4、將去皮瓜皮、切成薄片,入在碗裡,上鋪火腿片,加上調料,上鍋清蒸,其味鮮美 ,清香四溢。

 

淘米水的妙用

1、用淘米水洗淺色衣服易去汙,而且顏色鮮亮。

2、沉澱後的淘米水再加熱水,可以用來漿衣服。

3、用淘米水洗手,可用滋潤皮膚作用。

4、用淘米水漱口,可以治療口臭或口腔潰瘍。

5、將帶腥味的菜,放入加鹽的淘米水中搓洗,再用清水沖淨,可去腥味。

6、把鹹肉放在淘米水裡浸泡半天,可去些鹹味。

7、用淘米水洗臘肉要比用清水洗得乾淨。

8、用淘米水洗豬肚,比用鹽或骨礬搓洗省勁、省事、且乾淨、節約。

9、常用淘米水洗泡的菜刀不易生銹。生銹的菜刀泡在淘米水中數小時後,容易擦乾淨。

10、淘米水澆灌花木或蔬菜,可使其長得更茁壯。

11、用淘米水擦洗後的油漆傢俱,比較明亮。

12、用淘米水擦拭新漆器,45次後,能除去臭味

 

食鹽的妙用

1、早上喝一杯淡鹽水,有助大便通暢。

2、將鹽水搽在被開水燙到的皮膚上,可減輕疼痛。

3、用鹽可1、想讓花開得更鮮色,在花盆裡澆一點點鹽水即可。

4、用鹽水洗凍瘡可止癢。

5、早以擦掉銅器上的黑點。

6、洗澡時,水裡放點鹽,可治療皮膚病。

7、用油炸食物時,將一點鹽放入油鍋內,油就不會向外濺了。

8、煮破了殼的雞蛋時,水裡放點鹽,蛋白就不會流出來了。

9、將胡蘿蔔搗碎拌點鹽,可以將衣服上血跡擦掉。

10、為防止洗衣服時衣服褪色,可在水中放些鹽。

11、每天早晨嘴裡含一含淡鹽水,可以清潔口腔,消除口臭,減輕牙齦腫痛出血,幫助治療牙周炎。

12、洗水果時先把水果表面的污漬揉搓掉,然後把水果浸泡在鹽水中,半小時後再沖洗乾淨,即可放心吃。

13、當嗓子內小舌紅 腫下垂時,用鹽末點治,可減輕喉部不適。

14、用淡鹽水和綠茶或菊花洗眼,可以使紅腫熱痛的急性眼結膜炎很快好轉。

15、用鹽和辣椒或茄子根一起煮水,浸洗雙腳,可以治療腳氣病,對手、腳凍瘡也有一定的消腫、止癢作用。16、用熱鹽湯浸泡雙腳,或用炒鹽熨貼腰背,對風濕筋骨病,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17、有蟲蔬菜雖無農藥污染,但葉上小蟲非常難洗,只要將蔬菜拆葉泡在淡鹽水中3-5分鐘,蟲子便會自動掉入水中。

18、清洗平菇表面的粘稠物時,可將平菇放在淡鹽水中浸泡5分鐘左右,然後用細軟淨布沿菇紋輕輕擦洗。

19、夏季豆腐很難保存,但將食鹽溶解于水後燒沸,冷卻後把豆腐浸放於鹽水中卻能使豆腐保存很長時間。

20、煎魚前將魚放在鹽水中洗淨,魚就沒有泥土味和腥味。

21、新買的碗碟或 玻璃杯先放在鹽水中煮過,以後就不易破裂。

22、菜刀用鈍後,將刀放在鹽水中浸泡半小時左右,然後在磨刀石上邊磨邊澆鹽水,能使刀刃鋒利,且經久耐用。

 

食鹽美容法

1、雪膚洗澡時,用乾淨的紗布裝入適量的細鹽,在臉上、頸部及全身上下進行摩擦拍打,約五六分鐘即可,可除去已殆的角質皮膚,有助血液迴圈,使皮膚細嫩白皙。

2、祛斑食鹽1份,白藍粉6份、蘭花粉3份、白糖半份,加少話水調成糊狀,敷抹於斑處,隔日一次,可使斑色變淺至無。

3、除痘食鹽一匙、白醋半匙、開水半小標,溶解後以棉花蘸洗患處,每日一次,連續數日即可見效。經常使用粉刺去無蹤。

4、嫩膚食鹽15克,杏仁粉100克,加冷水調成糊狀敷於面部,每週2—3次,可使肌膚爽滑細潤有光澤。

5、美齒每日早晚用淡鹽水漱口 ,或在牙膏上灑上少許精鹽,可有效地祛除煙茶垢,預防齲齒發生,使牙齒潔白有光澤。

 

牛奶的妙用

1、除魚腥味-炸魚前先把魚浸入牛奶中片刻,既能除腥,又能增強佳味。

2、做凍魚-在做凍過的魚時,湯中加些牛奶,會使魚的味道更鮮。

3、除蒜味-喝杯牛奶,可消除留在口中的大蒜味。

4、去酒跡-如果白襯衣上留下了酒跡,可用煮開的奶擦拭,即可去起汙跡。

5、去水果跡-變味的牛奶能去掉花衣服上的水果跡,在痕跡處塗上牛奶,過幾小時再用清水洗,就能洗乾淨。

6、去墨水跡-衣服上沾染了墨水跡,先用清水洗,再用牛奶洗,然後用洗潔精洗,即除。

7、去鐵銹-衣服掛在釘子上,或沾到了鐵銹,是很難洗得掉的,如果先把有鐵銹的地方,用沸水浸濕,塗上發酸的牛奶,在抹上肥皂,就可洗乾淨了。

8、消除眼腫-早晨起床眼皮腫了,用牛奶加一點醋和開水混合,然後用棉球蘸著在眼皮上反復擦5分鐘,再用熱毛巾捂一下,很快就會消腫。

9、使硬鞋油變軟-打開的鞋油放久了,會變得發硬而不好再用,如向裡面加入幾滴鮮牛奶,鞋油就會變軟,用起來仍然同新鞋油一樣。

10、治輕微燒燙傷-在患處敷上點燒開的牛奶,可迅速消除因燒、燙傷的灼痛。

11、貼標籤-要使玻璃上的標籤貼得牢,可先將標籤放在牛奶中泡一泡。

 

不可不知牙膏十大妙用

1.用布蘸點牙膏擦拭水龍頭,可使水龍頭光亮如新

2.用海綿蘸點牙膏刷洗臉盆和浴缸,效果很好。

3.用棉布蘸點牙膏後,輕輕擦拭泛黃的白色傢俱,可使傢俱顏色還原如新。

4.用溫熱的濕抹布將灶臺上的焦垢潤軟,然後用尼龍洗碗布蘸牙膏用力刷洗污垢,再用乾淨的布擦乾淨即可。

5.烹調完魚後,手上仍殘留有魚腥味,不妨在手上擠點牙膏搓洗,魚腥味便能立刻消除。

6.手上沾了食用油、簽字筆油、汽車蠟或機油等難洗的油污,用牙膏搓洗就能清除。

7.衣服的袖口和衣領是比較難洗滌的,用牙膏塗在汙處,反復搓洗,效果不同凡響。

8.白球鞋穿久後會泛黃,先用專用清洗劑處理,再用牙刷刷,清水沖洗,球鞋便可潔白如新。

9.手電筒的反光屏用得太久了會變黃,將牙膏塗在上面,35分鐘後,用綢布輕輕擦拭,便可使其光亮如新。

10.如果不經意間身體某部位被燙傷,可以塗抹一些牙膏,減輕疼痛。

 

好老婆不可不知的生活常識,收藏一下,以後備用!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3336&aid=1934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