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718淨行品研討心得[文 / 孟紋]/2007年 /高雄市生命教育協會
2010/11/30 19:56:40瀏覽256|回應0|推薦2

淨行品研討心得

高雄分會 何孟紋

對緣照修,順著境界修行,一般人遇到順境,可以導入真善美,遇到逆境大概抱著隨緣消舊業,業消了就好了,哪想得到什麼真善美!文殊菩薩法緣的依據教導我們,若生活在順境裡懂得感恩,逢逆境困苦中要知道反觀懺悔,佛法是要我們看到問題,然後再找解決的方法,這就是在自我訓練,當種種境界不論是好或不好的境界來臨時,都把它導入好境界中的心念。如此我們的心就不容易被可變的境界所轉。

外界的聲光十色的娛樂是短暫的、是虛幻的,是在消耗我們的生命能量,因此我們須依靠佛法,依止善知識來指導,修正我們不正確的觀念,以法自娛是要我們拋開順境的情境,去感受生命的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從生活中的境界去感受,心安在那裏就去感受當下那刻的情境。譬如,在掃地或拖地時,好好去感受,同時將心裡的三毒洗掉,當這個地方潔淨又整齊的時候,淨土就在這裡,如果心不能安住在這裡,沒有將生活中的種種當作一種娛樂,沒有感受到那種喜悅,無論我們在什麼地方,不管做什麼、學習什麼,都會變成我們的一種負擔。

一切能捨,不是要我們全部丟光一無所有,而是警惕自己在當下無論任何境界都能夠捨掉內心的執著,即主觀的意識型態。我們擁有富貴福報並非不好,這是多生累劫修來的,不是罪過,而在享受人生福報的同時,如何能讓自己在外在方面  不失福報的享受,內在方面能時時向內端正齊心念,必須提高警覺,有慈悲心,有了慈悲心就能熱心助人,有同理心就能減少對立,可以和人群合和相處,有佈施心就不會起貪心,就捨得付出金錢、財物、時間、體力和知識經驗等等,所以只有佛法能訓練我們達到一切能捨心無愛著的境界。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0938767770&aid=464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