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25 14:30:56瀏覽1678|回應0|推薦3 | |
回到塔什干 2003年十月,我和Banner終於踏上了烏茲別克的領土。 說起來中亞這塊地對華人並不陌生。史記大宛列傳中,記載著歷史上著名的張騫通西域的故事。 大宛國的所在地,大約就是現在的烏茲別克領土的範圍。 張騫為什麼要通西域呢? 先講一點歷史故事吧。 話說兩千兩百多年前,一面漢高祖劉邦在秦末群雄之間脫穎而出,至終擊敗楚霸王項羽,使天下復歸一統,建立漢朝。而另一面,在這「天下」的北邊,一個凶悍的游牧民族也正在日漸壯大,並由散居的一些小部落,漸漸形成一支統一的﹑強大的民族。 這就是匈奴。 匈奴這游牧民族早在戰國時期就是周民族的大患。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彼此征戰不休,對來自北方的匈奴多採守勢。秦﹑燕等國紛紛築城擋住北戎南下,這便是中國舉世聞名之萬里長城的前身。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局勢既已穩定,再無內戰之憂,便命蒙恬率領十萬大軍對匈奴主動出擊。蒙恬大軍勢不可擋,一舉將匈奴趕出黃河,「悉收河南地」。 蒙恬死後,對匈奴的戰力就衰弱下來,匈奴人又漸漸向南方遷移。 接下來的便是秦末的楚漢之爭。 劉邦獲得這場逐鹿之戰的最後勝利。 但是,在與匈奴交手的歷程中,劉邦卻常是灰頭土臉。有一次還被圍困在平城的白登山,情勢十分危急,最後還是靠著賄賂單于的妻子,這才屈辱地脫困。事後匈奴一再入侵騷擾,劉邦又賠上一位公主,下嫁給單于做閼氏,他們才較少來犯。 這位圍困劉邦,娶得漢朝公主的,就是在漢高祖劉邦與楚霸王項羽在南方上演精彩的楚漢相爭戲碼之際,北方的匈奴所產生的一位凶悍又陰狠無比的領袖—冒頓單于。 冒頓單于不是一個普通的人。 冒頓的父親叫頭曼,他就是被蒙恬趕向北方的匈奴領袖。 冒頓本是頭曼的太子,也就是單于繼承人。誰知道後來頭曼寵愛的閼氏(王后)又生了一個小兒子。頭曼偏愛這閼氏,愛屋及烏,便想要廢掉冒頓,另立這小兒子為太子。匈奴人馬上來﹑馬上去,講究的是實務實幹,想做的事通常都不會考慮太久。 那時在匈奴的北邊,還有另一個實力不小的游牧民族,叫做月氏。 頭曼很快就採取了具體的行動—把冒頓送到月氏去當人質。 送太子去當人質的意思,就是說我不會去打你。誰知這頭曼卻是一個很特別的老爸,前頭太子送去當人質,後頭起兵就向月氏打過去! 也不知道他是被蒙恬從南向北一路追著打,打昏了頭了,完全忘了冒頓還在月氏當人質呢,還是一心想要借刀殺人,除掉自己的太子。 他這一打,月氏完全無法招架,恨得他們立時想把冒頓給殺掉撕票。 冒頓到底是一代梟雄。他一看苗頭不對,馬上偷了匹好馬(可能就是汗血馬),沒命地逃回匈奴營地。 於是這對恩怨父子,就在這麼一個矛盾的情節中見面了。 這次見面,他們兩人對彼此的觀感完全不同。 頭曼看到冒頓竟然毫髮無傷地從敵陣脫逃回來,大為讚賞。要不就是他對冒頓的心態起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要不就是他是個完全沒有心機的人。他當時的反應,好像以前從來沒有做什麼對不起兒子的事似的,馬上立冒頓為將軍,讓他率領一萬騎兵。史記匈奴列傳說「頭曼以為壯,令將萬騎。」 可是兒子冒頓這邊卻不是這麼一個故事。 您父親大人先是把我送到敵國作人質,然後知會也不知會一聲地就帶兵打了過來,您這不是擺明要置我於死地嗎?我千鈞一髮,命在旦夕,都是拜父親大人所賜。 現在我靠自己的力量死裡逃生。父親大人,您現在可看出我的天才,現在可要我領兵衝鋒,為您賣命了? 但是冒頓沒有發作。不,他不會。他是一個極端陰狠的人。 他沒有跟頭曼說好說歹,他接受了父親的任命,帶領那一萬騎兵,開始展露他的軍事天才。 他的第一個軍事發明,叫做「鳴鏑」。 他把自己的箭做了特殊的裝置。他的箭一射出去,會破空呼嘯作響,叫做「鳴鏑」(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響箭」)。 他為這鳴鏑的戰術,下達了一個嚴厲無比的規則:「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藉這麼一個軍令,冒頓就把他的單發箭,一變成為散彈槍。就算他沒射準,隨著鳴鏑而來的眾飛箭,也會把標的物射成一隻刺蝟。 這實在是一個可怕又有效率的發明。 然而,事實上,尖銳呼嘯而去的鳴鏑之後,還有一個更可怕陰狠,匪夷所思的奪權陰謀… 繼續閱讀:冒頓單于(二)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