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4/04 16:51:16瀏覽5122|回應1|推薦28 | |
前些年《遠見》雜誌前言談到~『這個北海歐陸的蕞爾小國,面積不過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僅台灣的3∕4,卻榮登全球10大幸福國家之一,荷蘭兒童更是全世界最快樂的孩子。反觀台灣,過去20年來推動教改,卻總是愈改愈讓學生、家長焦慮。沒想到至今,這些教育目標卻在遙遠的荷蘭一一實現了。』
此團隊還遠赴荷蘭取經,從家庭生活、學校教育、文化思惟,解析荷蘭人笑口常開的祕訣,並獨家專訪快樂學大師與荷蘭教育界權威,提供台灣人不同的價值選項,重新檢視成功定義。
經由我10年來荷蘭定居的生活領略,發覺和雜誌前言上述並無太多衝突,當然荷蘭當地也有在地亂象,但是整體而言,對於幸福的追求與定義,荷蘭-台灣,真的大不同!從一開始我的不苟同、假裝接受到現在怡然自得、真情融入,到底對荷蘭人來說平凡生活裡的小確幸,是如何創造與滿足?!
以下所述先從國民基本生活體驗與觀察起調,更多議題諸如多種族開放社會、自由價值觀、人(動物)權保障、兩性平權、政治選舉...將於爾後暢談!
食●家家開伙 食安自我嚴把關 老實說荷蘭飲食文化與豐盛感,絕對無法和中餐相比,但是每個家庭對於食物獲取來源都非常謹慎挑選、購買,包裝上的食品來源絕對誠實公布,政府把關與企業良心都是換取國民健康的基本要求。平日多是自家開伙煮飯(學校是不提供午餐,小朋都回家吃飯)外食人口多半集中在大城市或大學生外宿族群,對於一般家庭來說,或許一個月一次上館子打牙祭就已是小確幸,可以說絕大多數荷蘭小朋友都是爸媽天天下廚餵養成長並非外食養成!
衣●平價時尚穿出價值感 就算是走在阿姆斯特丹這樣國際大都會,看一看道地荷蘭人手拿名牌包或穿名牌衣的真的數得出來,對於名牌價值與定位,絕對是經濟能力足夠條件下的個人愛好而非炫耀(炫富)裝腔作勢。更多的是平價連鎖店大排長龍,荷蘭主婦精打細算,私下好物交換、轉送或是衣物再次修飾利用,小朋友在沒校服框架下天天便服,依舊各個衣著穿搭整齊亮麗,沒人將焦點放在衣物是否貴重的價值上品頭論足,弟弟妹妹們舊衣物傳承與改造都是稀鬆平常。
住●居住是生活必須 人人需住得起 先前才在某專業網站刊登出荷蘭的社會住宅比例為34%,為全世界第一高,除了人人住得起是政府應有照顧,更甚,住得好品質與有尊嚴亦是透過住宅設計混居,維護居住區域品質,並結合鄰里照顧服務,小朋友在放學後到同學家串門子互訪,都不會有多大落差,房屋建構大同小異,頂多就是每個人居住風格不同。「安居」也算是基本人權,如果想要追求更好、更舒適生活環境,則是靠個人努力來完成。
行●人手一台腳踏車 取代雙B迷思 誠如之前文章荷蘭人超簡約的生活態度,即使住在豪宅裡的富有人家也不一定會開名車,車子算是消耗品,今日一但購新明日即是舊品,也因如此,荷蘭二手車場總是交易熱絡,孩子一但18歲考上駕照,就是去二手車行尋找未來代步工具,如果想開好車,請自行賺錢(打工)來實現!同理可證,荷蘭滿地遍野腳踏車亦是如此,只要是天氣不下雨或下雪,爸爸媽媽多是騎著腳踏車來接送孩子上下學,雙B不雙B,完全不是重點。
育●幼時玩中學 培養專業才是王道 荷蘭教育體系是讓小朋友在幼稚園及小學階段(2~12歲)多多開發「個人創造力」與「共同參與力」的雙重學問,基本教育常識只是前奏,中學以後便已經點滴開發個人專長領域並深入觀察,學歷文憑並非一切,但是專業一技之長不可忽略,人人都有自身亮點與價值,教育體制與家庭教育雙管齊下,小國荷蘭世界性商品、產業與設計都不容小覦! 樂●荷蘭人的露營哲學 也正因荷蘭氣候並非天天晴朗,陰天占全年絕大多數,夏天約短暫三星期太陽熱力放送,幾乎全日陽光普照就是上天賞賜,造就出荷蘭暑假家庭最佳娛樂(人氣第一)就是戶外露營,租台露營車、帶上腳踏車一塊同行,將自己(全家人)與大自然短暫同居,領略平時生活裡享受不到的天然洗禮,不論是在森林、河川、高山或海洋,通通都可以是荷蘭人露營園區,愛上自然、享受自然並尊敬自然,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與娛樂!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