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06 16:19:27瀏覽4459|回應22|推薦40 | |
語言,是溝通的重要工具。尤其台灣是一個高度仰賴國際貿易的國家,無論是在外資企業工作、長期駐外、商務旅行、日常國際溝通。英語,其實是目前最為普遍且必需的工具,也是國際化的必然。台灣的英語教育由來已久,從以前國中開始的英語課,到現在從小學就開始學基礎英文。若是一直到大學畢業,也學了十五六年,結果呢?我們學了那麼久,結果能講幾句?能用多少?如果連基本的對話都不行,那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麼?難道只為了考試嗎? 這種「考試領導學習」的教育方式,其實恰恰好是學習語言的大忌。學語言是為了要講、要聽、要讀、要寫。若是只為考試,會讀會寫,卻無法開口。那麼唯一的結果就是「考完試就還給老師」從此分道揚鑣。學再多年也沒用。大家其實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成長經歷,有小孩的朋友更是可以透過簡單的觀察,來了解學習語言的過程。我所說的語言在這裡就是我們天天說的母語。請大家想想,你是先學會說話,還是先會寫字呢?如果你一個字都不會寫,是不是就不會講話了呢?當然不是!既然還沒有學會寫字之前就能溝通無礙,為什麼學母語可以,學英語就不行? 以下,我們就列出一些一般人學習語言實常見的錯誤思考,請大家想一想,自己是否也是其中之一呢? 一、 你發得出正確的音嗎? 這一點可說是學習任何語言的基本!如果你連正確的音都念不出來,就算背了一萬個單字,又有何用?講話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讓人聽懂,如果發音不清、甚至含混帶過,很有可能失之毫釐,差之千里。舉例來說,「Flea Market」跟「Free Market」,「Cancel」跟「Cancer」,「Join」跟「Enjoy」,如果你的發音不能讓人清楚辨識,有時甚至可能鬧大笑話。 二、 別用中文思考! 有很多人會說:「我很想學,可是沒那個英語環境!我又不住國外!」這或許是學不好的原因之一,但必然是懶惰的藉口。誰說學英語一定要出國?環境可以自己創造。而且不花一分錢!只要把你的腦袋,強迫進入「英語模式」就行。什麼意思呢?就是從自己的日常生活開始,無論自己接觸到的人事物,都試著用自己所學過的英語去描述。唯一的不同是別用中文!剛開始或許很難,但習慣了之後,你會發現效果很不錯。 三、 丟掉你的文法書 很多人學習英語時最頭大的就是文法,尤其是一堆規則。什麼詞後面要加什麼詞、要如何變化……等等,越聽越迷糊。再舉一次之前問過大家的例子:「你會說中文吧?那你學過中文文法嗎?」除了中文系或是研究中文的人,大概沒人知道中文文法是什麼碗糕。可是你會講會聽阿,也會讀會寫。但文法沒學。其實文法就是一種統計數據,因為大家都這樣講這樣寫,久了就變成文法。所以只要多講,英文的文法會自然在應用時出現。而不是寫成文法書讓你背。坊間有些號稱名師的人,老是把文法、字源學、語意學掛在嘴邊,除了抬高自己身價騙學生學費,對英語學習一點幫助都沒有! 四、 少用翻譯機,多用英英辭典 或許有人覺得,翻譯機很方便,但翻譯機的方便,反而是學習的阻礙。如果真有生字要查,翻譯機一打就有,但來得快忘得也快,不如打開辭典,好好讀讀生字的用法及解釋,最好是用英英辭典,也就是沒有中文解釋的辭典,避免又掉入以中文思考英文的窠臼。 五、 學習「生活化」的語言 有些人迷信片語與成語,好像在講話中不用一些經典的片語或成語就顯不出自己的程度。有些人更只是硬背,卻不知道為何這樣用的文化背景,或是別人根本已經不這樣講了,那麼背再多也只是「寄在壁頂」(台語),其實一件同樣的事,不見得要用成語或片語表達,而是要用自己學過的東西來試著拼湊,別人反而更容易聽懂。最好的學習方法其實就是「看電影」,這裡說的不是去電影院看,現在DVD方便又便宜,選一些對白不要太多、專業名詞不多的片,比如動作片或是喜劇片,先看一次有中文字幕的,然後用英文字幕反覆看、跟著說,看個幾十次甚至上百次,一直到劇中人一開口你就能說出台詞為止。而且發音盡量模仿到維妙維肖,久而久之,說正確而常用的英語決不會是問題。 以上其實只是大家比較常碰到的迷思,如果真想學好英語,又要能運用自如,只有自己想辦法創造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不是被教科書或補習班廣告所迷惑! 找一堆藉口原諒自己,不如找自己能做的方法!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