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誠實標示有那麼難嗎?
2014/07/03 08:00:15瀏覽2700|回應9|推薦40

食品標示新制7/1上路,新竹米粉業者擔心百年老牌消失,找上立委陳情。7/2上午立法院國民黨團二度開搶救米粉記者會,要衛福部官員說清楚。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表示,「食藥署不是鐵板一塊,大門隨時敞開」。

 

新聞引用至此~

 

出了這麼多的食安問題,衛福部強力要求食品廠商誠實標示,方向是正確的,只可惜手段卻是粗糙而值得商榷!衛福部自己都知道,改不改名不是重點,重點是標示含量!搞出了純米粉、調和米粉、炊粉及水粉四個不同的名稱,難道衛福部是要消費者自己記不同的名稱應該有多少百分比嗎?

 

況且,光是要求賣給一般消費者的產品更改名稱,那麼佔消費大宗的小吃店、,飲食店,或是餐廳觀光飯店,這些營業場所進貨的米粉可能是營業用包裝、麻袋裝或是散裝,衛福部要怎樣要求跟稽查呢?這些被外食族跟觀光客吃下肚的米粉,恐怕才是大宗吧?

 

衛福部要把消費者當什麼都不懂的笨蛋,而不是記憶背誦的高手,由此觀點出發,來要求廠商清楚標示,讓消費者一看就懂,才是真正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政策!前一陣子的飲料標示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現在大家都知道,蘋果紅茶裡面,果汁的含量不到10%,因為廠商已經在外包裝標示清楚,消費者在買之前也會注意到含量的問題,這樣就對了!

 

至於米粉,廠商對於名稱的意見是該尊重,畢竟像米粉、鳳梨酥、牛舌餅這樣的東西,是行之數十年甚至百年的產品,約定成俗的效果極強,如果將鳳梨酥改成冬瓜酥,恐怕買的人會減少一大半!

米粉也是一樣,衛福部如果肯好好動腦筋,就會發現不改名也能誠實標示!比如說「X牌新竹米粉」是用60%的米跟玉米澱粉調和製成,那麼產品名稱就應該叫做「X60%新竹米粉」;如果「Y牌新竹米粉」的米含量只有25%,那麼產品名稱就該印上「Y25%新竹米粉」,百分比的部分應該加大字體方便消費者辨識,消費者在選購時除了品牌之外也有清楚的含量標示可以參考,而不是拿到產品,要翻到背面拿掉眼鏡湊到鼻子邊才能看到的小字標示,有的甚至被標籤遮住找不到!只有規定放在正面,並與產品名稱結合才有意義!

 

以後婆婆媽媽要指揮老公或是小孩幫忙買米粉,只要說「幫我買X60%」或是「幫我買Y25%」,也不用擔心家人會搞不清楚炊粉水粉調和米粉,不是很好嗎?

 

官員不要坐在冷氣房裡制訂政策,多聽聽廠商及消費者的聲音,才是減少阻力的良方!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untaiyu&aid=14724270

 回應文章

一堆自稱代表多數民意的政客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12 20:15

那在人事調動跟選舉時,可以標示清楚候選人有幾%正常人類含量嗎???

不然政府老是搞出一些不食人間煙火,荒腔走板的政策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4-07-13 09:42 回覆:

只要是政客, 有任何一個是正常人嗎?


3031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4 09:22

A 米粉 非臺灣獨有

米粉 英文是要用 rice flour noodles 還是 cornflour

反正老外只認英文 沒差

B 粉絲 有用馬鈴薯做的 不影響名稱

C 有素肉鬆, 以後"素"就不見了 誰會去瞧內容標示正不正確?

D 政府要管: 廠商有無欺騙 又要維護消費者健康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4-07-05 02:09 回覆:

所以名稱很重要不是嗎?

重點是名實是否相符!


老石頭-old ro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3 23:27

空心"菜語錄"

抗議是權利,傾聽是責任.

選舉年間政府官員,,要多讀讀"菜語錄,臉皮最好繃緊點!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4-07-04 01:33 回覆:

合法抗議才是權利

理性傾聽就是責任!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3 22:43
《中研院21院士連署:扁須居家療養》(節錄)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4.07.03 09:34 pm

繼監察院公布陳水扁醫療人權報告後,中研院院士也出手救扁。21名具醫學背景院士中午發表連署,儘管文字中沒有提及「保外就醫」等敏感字眼,但呼籲政府應該改變陳前總統的照護方式,遵照醫囑,予以處置。

這份連署由中研院院士廖運範與陳定信兩人共同發起,兩人強調,不管陳水扁以前做了什麼,都還是一個人,他現在的狀況有點像是被凌虐,甚至有猝死危機,即使是江洋大盜也該被人道對待。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8780949.shtml

令人苦笑的新聞,陳水扁怎麼被形容成“現在的狀況有點像是被凌虐,甚至有猝死危機,即使是江洋大盜也該被人道對待”?監獄裡面比陳水扁情況嚴重的人多的是,難道也要比照處理?

丹尼爾兄一向對中研院話題有興趣,所以我提一下。

若太離題,請刪除。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4-07-04 01:32 回覆:

謝謝草山兄, 我下午有看到這篇

已放入待寫文章區!


吶吶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3 14:29

回麵線網友:其實也就是因為不管政策怎麼定都有罵的人,所以才要做相對最合理的事。在科學家還沒找到方法利用人類的負面情緒發電之前,也只能隨那些人去了。

在這件事情上,維持產品名稱「米粉」為何是相對合理的作法?因為這樣對既有的體系干擾最少,同時,就算多用了「炊粉」、「水粉」等等新名稱,食品還是應該要如實標示成分;這對所有的食品都是如此。那麼,何以捨簡求繁?要廠商依成分正名是錯的方法,何以故?因為全台灣不是只有米粉不純,我們有各式各樣的不純食品,那要造多少新詞呢?

至於一些這個酸那個鈉的食品添加物讓消費者買不下去,那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添加物原本就是越少越好,添加物不是用來防腐,就是拿來增色、增味,為什麼要增味?因為用的材料就差。所以,消費者看到一大堆的添加物而買不下手,那是好事。

消費者一定要自己願意選好東西,商人才會有誠實做生意的動機。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4-07-03 15:18 回覆:

所以我才說

重點是成分而非名稱


麵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3 13:04

重點是應該放在要求廠商把成分標示清楚,然後讓消費者自行決定要吃什麼

理論上是正確的, 不過放在理盲濫情的台灣, 就變了味. 有幾個人會去認真看食品包裝上的標示? 十個裡面恐怕沒有一二個吧! 證據很簡單, 如果大多數人都看了標示, 看到甚麼己二醯酸, 黃色二號....恐怕再也買不下手了! 政府怎麼做都錯, 要廠商標示清楚, 但少有民眾會看; 釜底抽薪要廠商直接依成份正名, 又被攻擊是政府找民眾麻煩. 反正出了事, 罵政府就對了!

再說, 新竹米粉攙玉米粉, 鳳梨酥攙冬瓜, 也都是這三四十年之間發生的事, 廠商如果說這是傳統, 就未免低估消費者的智商與記性.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4-07-03 13:23 回覆:

100%苛求正確的政策, 不見得是最好的政策

我個人認為, 能讓大多數有意願辨識的消費獲得清楚資訊, 雖是次佳解,但是好處最大!

畢竟不在乎成分的人,怎樣標示他們都不會在乎!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4-07-03 13:30 回覆:

就像我自己愛喝光泉的蘋果紅茶, 它的原料標示是水, 果糖, 砂糖, 茶葉, 蘋果濃縮汁, 香料, 蘋果酸, 檸檬酸, 檸檬酸鈉, 醋磺內脂鉀(甜味劑),蘋果多酚, 果汁含量10%以下!

一看就知道不是什麼健康飲料, 但我知道成分, 照喝不誤!


吶吶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3 10:04

日本人吃的蕎麥麵也是如此;蕎麥粉比麵粉貴而且也不容易製成麵條,所以一般市售的蕎麥麵裡面都摻了麵粉(麵粉摻多的還要另外加些色素,不然顏色太白)。至於那些蕎麥粉含量達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百的蕎麥麵,售價高,廠商更是會在包裝上特別強調蕎麥粉的含量。但是不管含量多少,大家都是稱「蕎麥麵」。有自信的,大可以大聲說自己的產品是「真正」蕎麥麵。

重點是應該放在要求廠商把成分標示清楚,然後讓消費者自行決定要吃什麼。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4-07-03 10:08 回覆:
一點都沒錯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4-07-03 11:44 回覆:
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89902

光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3 08:23
為什麼只談米的含量、卻避談用來的品質、真難嗎?每年生產的污染米、進口的毒米爛米,多少,、主管機關不管,全要靠標示?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4-07-03 08:30 回覆:

這應該是另一層次的問題了

這篇文章單純只探討改名的效果!


3031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3 08:16

名之所在 利之所在

根本癥結 在於要名要利 不想老實標示(作不到就是作不到)

所以 市面上可能早無100%純米粉 50%以上者亦屬稀見

只要標示是澱粉為原料者

釜底抽薪 一律改為炊粉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4-07-03 08:29 回覆:

改名很重要嗎?我文章中已經談過, 這樣是要整消費者嗎?

如果米粉改炊粉, 那麼要改名的東西可能多到你無法想像!

最後誰倒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