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是台大進步太少?還是中研院退步太多?
2018/07/21 20:56:14瀏覽22709|回應28|推薦28

進步太少 李遠哲:台大沒有能力選出一流校長

周祝瑛》李遠哲與教改無關?

最不負責李遠哲(張大春)

台大沒能力選校長? 賴士葆:李遠哲公信力down到極點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版主談過政壇的「屎尿雙哲」,也就是李遠哲與柯文哲,這兩人的共通點,就是「Kolas」,也就是「口拉屎」!柯文哲的部分版主會再專文討論,今天我們就來談李遠哲。

如果要談中研院,版主可以確定的說1994年是中研院「向下沉淪」的分水嶺!因為在1994年,李遠哲接任吳大猷,當了中研院的院長。李遠哲接任中研院長之後,對台灣的化學研究有什麼貢獻?實在是沒有人能看得出來。但是李遠哲對於非學術領域,尤其是政治,卻有著非凡的野心!1994年李遠哲甫接任中研院長沒幾個月,就接受邀請擔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改會)的召集人。教改會是一個行政院特設部會,所遴選的教改會成員為無給職。教改會的初衷,是想藉助李遠哲的聲望,來凝聚社會各界對教育改革議題的共識。當任務期滿,1996年教改會提出教育改革諮議報告書給行政院,也就是台灣黑心教改的濫觴!

黑心教改害慘無數學子之後,李遠哲不但沒有認錯,還飾詞狡辯。李遠哲出版自傳,針對李登輝指其該為教改失敗負責提出反駁,認為當年是李登輝未繼續採用教改會的建議,只聽後來吳京部長的意見所造成。根據1996年12月公布的教改總諮議報告書,明確規定未來台灣要朝「綜合高中發展」,高職與五專前三年與高中人數比例降低。而後李遠哲多次發表「整合高中職學制,讓高職成為歷史名詞」主張,當時教育部不敢有異議,一再宣示將以綜合高中為主要體制。當時受到「410教改遊行」帶領的「廣設高中大學」等訴求,讓李遠哲上述的主張有了民意的正當性,加上吳京任內提出「開闢技職教育的第二條國道」的教改政策,至1999 年改制辦法修訂,取消「1年只允許6所技術學院改制」的限制後,開始有大量的大專院校升格,如吳京部長任內30所改制成功,林清江7所、楊朝祥28所學校升格。後來陳水扁競選總統表示,廣設大學是民意所趨,堅持實踐他「全台各縣市都有大學」的理念。於是曾志朗任內又核准了37所大學,黃榮村18所,杜正勝在位較久,共40所。

大家看到了嗎?李遠哲雖然將責任推給已過世的吳京,但是廢除技職教育,廣設大學,就是李遠哲的教改主張!吳京只不過是個執行者罷了。

教改失敗,連李登輝都認為李遠哲該負全責,但李遠哲一推二五六,接著把黑手伸向政治,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投票前不久,李遠哲在3月5日公開發表《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後來又在3月10日組成「國政顧問團」公開支持陳水扁,為選戰投下震撼彈,被認為是綠營獲勝的主因之一。結果陳水扁一家人向上提升,台灣人卻向下沉淪。李遠哲支持的陳水扁,成為貪汙跟洗錢的代名詞。

2006年4月,中研院評議會通過組織規程修訂,諾貝爾獎級學者聘用為「特聘研究員」,可不受年齡限制,被媒體指為李遠哲自肥條款。一般研究員薪水最高可領十萬四千元,特聘研究員則分零到八級,每月可領十三萬至四十九萬元不等,退休俸則與研究員相當。李遠哲發表兩點聲明如下:

1.      中研院評議委員會決議修正組織規程,增列優遇條款,本人應可留待新任院長批准。惟經深思,本人若因自己也在優遇名單上,便遲不處理,以私害公,對名單上另外五位院士,事實上形成不公平,自非處理院務之所當為。

2.      本人一向以能為自己的國家服務為無上光榮,因此雖然美、日一些學術機構知道本人即將任滿,紛紛前來議聘,且報酬都在國內標準二倍以上,本人迄不考慮。至於本人是否自肥之人,社會應有公論;因此,對於某些惡意批評,本人並不在意。

看到這種回應,不知道大家是否會覺得傻眼?不過李遠哲並不因為卸任中研院長而滿足,除了繼續擔任中研院「特聘研究員」領高薪之外,他對產業、環保、體育…,雖然無知,但也不吝繼續提供他嘴巴噴屎的意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反核四卻不反核一二三」的「Kolas 反核」運動了。當然,李遠哲也沒忘自己熱愛挺綠的政治事業,更創造出「政見不用兌現」的Kolas名言!把台灣政治的下限,拉低了不少。

有了李遠哲這個榜樣,中研院簡直是群起效尤。繼任的院長翁啟惠插旗浩鼎生技,在爆出弊案後一度不敢回台灣,搞得自己難堪至極。後來還出了個翹班挺大腸花進入政壇的黃國昌,最近更為人所知道就是當過中研院物理所所長,將東華大學專利據為己有的短命教育部長,拔管大將吳茂昆。中研院的水準,可見一班!

現在李遠哲又出來批評台大進步太少?其實台大的校長爭議,在於選不出挺綠的校長,只要挺綠,誰都能幹。反之,則不管是不是個「管」都要拔!問題是李遠哲說的話要能信,簡直連屎都能吃!李遠哲挺的人,幾乎沒有不出問題的。有這樣的「學者」,難怪台灣的學術界會「向下沉淪」了。

與其說是台大進步太少,不如說是中研院退步太多,還比較符合事實!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untaiyu&aid=113478226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7/22 10:06

我説的是《選前省思》李遠哲 中央研究院週報 84 年 10 月 13 日 出版 第 548 期

我曾在丹兄格子貼過,丹兄貼出全文和聯結吧!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8-07-22 10:25 回覆:

中央研究院週報84 年 10 月 13 日 出版 第 548 期


選前省思


李遠哲

兩次重大選舉即將接續來臨,在目前粗糙紛亂的選舉文化中,如
何保持學術研究機構的應有分際,是我們應該留意的事,我有一些
看法想請同仁參考。

首先請同仁回顧一下,民國八十三年二月十八日我在以「中央研
究院未來的展望」為題的錢思亮先生冥誕紀念演講會中,曾經說過
下面這段話:

「中研院的每一個人,在這民主的社會裡,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
義務和權利。不過在發表自己的意見時,一定要強調,社會與媒體
也應該瞭解這是某人個人的意見。不過從另一個觀點看,這些意見
如果是從自己的工作崗位,比如中研院某一個研究所的研究員對外
發表的,那麼除了要對自己負責外,也應該考慮到,即使鄭重地聲
明是個人的意見,由於社會的習慣,他還是或多或少的『代表』了
中央研究院。也就是說,中央研究院的公信力,無可避免的將會受
到這些個人意見的影響。」

有關競選或助選的言論,特別具有較強的排他性,更容易使大眾
把發言者與中研院連起來,而傷害到本院公正中立的地位。因此同
仁應該盡量慎重言行,避免捲入黨同伐異的渦流裡。

同篇演講裡我也曾強調:「我們再也不能故步自封,我們應該走
入社會,不過我們也不要忘記,我們是一個學術機構。我們能夠提
供一些較成熟、較客觀的觀點,做為政府決策的參考。」

因此,在很多人極易陷入選舉激情的時候,中央研究院的同仁更
應該表現出一種風範,是追求永恆性價值、追求真理的堅持,而不
是為短淺的現世利害順迎鼓譟。相信建設一個超越黨派成見而氣氛
和諧的中央研究院,是我們大家共同的願望。只有我們站穩了學者
公道的立場,才不會招致政治對學術的不當干擾,也才能在我們得
來不易的純淨研究環境中,全力攀登知識的高峰。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8-07-22 10:27 回覆:

看到這種文章, 再對照他的言行!

果真是Kolas(口拉屎)!


茉莉花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7/22 08:01
借分享到FACEBOOK, 謝謝!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8-07-22 08:48 回覆:
沒問題!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7/21 22:08

鄭天佐有次引用大陸一篇古文來批評傳統中國,但那文章,早已人考証是網路偽文,鄭大院士撿到籃𥚃便是菜,完全沒有學者嚴𧫴作風!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8-07-21 22:18 回覆:
他也是Kolas一族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8-07-21 22:25 回覆:

中央研究院週報-89年索引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7/21 22:01

李那發言,原來登在中研院週報,時間応在阿扁選總統和李「 向上提升」之前,不過得硬找!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8-07-21 22:17 回覆:

應該是2000年3月13日出版的第761期, 李遠哲在3月13日發表:

本院各位同仁:

      在今( 3/13 )晚,我將召開記者招待會, 向社會各界進一步說
    明我個人對當前台灣政治社會改革情勢的看法和基於這些體認而做
    的兩點決定。 我了解到本院同仁對我日前公開所做的言論有不同的
    見解和回應, 因此我認為有必要在我出席此項對外的記者會之同時
    ,也將我要宣布的聲明,透過網路與各位同仁分享。

為實現 我們共同的夢想 努力

        李 遠 哲      89年3月13日

      自從三月五日我發表了「跨越斷層──掌握台灣未來關鍵五年」
    的文章後, 我接到了來自社會不同階層、不同黨派和不同族群的回
    響; 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先生,也以「全民政府、清流共治
    」回應, 讓我感覺有一股愛護台灣拉拔台灣「向上提升」的力量,
    正快速地在全台灣集結。 對於如何阻止我們的社會沉淪、提升我們
    的民主品質與建立我們的國家新藍圖, 大家都有著熱烈的討論和期
    待,這很令我感動。

      很多人和我都深切體會到, 台灣已經走到了另一個歷史的十字路
    口上。 我們不是前進,就會後退;想要一直停留在原點幾乎是不可
    能的。 兩岸關係的處理是如此,內政的改革更是如此。我知道社會
    所加諸於我的殷切期待, 也了解做為一個知識份子應該在這關鍵的
    時刻,做出抉擇。 即使個人的力量相當有限,我仍期盼藉由一己的
    投入來帶動更多「向上提昇」力量的浮現和整合。 無論個人喜歡與
    否, 願意與否,我知道自己在這個稍縱即逝的改革契機中應該扮演
    的角色,那就是在關鍵的時間,講出真心的話,做出正確的決定。

      今天, 我決定接受陳水扁先生的邀請,和其他願意共同協助他當
    選後治國的「國政顧問團」成員的要求, 出任此一「國政顧問團」
    的首席顧問。 這是我承諾為台灣「跨越斷層」,創造前途和願景打
    拼的重要一步。 在踏出這一步的時候,我要特別感謝李登輝總統曾
    經給我珍貴和難得的機會, 讓我為提升台灣的學術做出個人毫不保
    留的貢獻和服務。 過去這六年來,我很欣慰中央研究院的研究水準
    ,已更加精進;而且我確信,今後也一定還會更進步。 不過,為了
    在個人學術研究之外, 投入更多的社會改造工作,並且,不要為中
    央研究院同仁帶來任何不方便, 我決定辭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職位
    。

      正因為許多人同意我「跨越斷層──掌握台灣未來關鍵五年」的
    觀點, 讓我覺得是時候了,我應當更進一步走入民間、走進社會,
    為台灣的永續發展與美好的未來,更加用心和努力。

      而最迫切的是, 希望能夠為緩和兩岸關係的緊張和營造內政改革
    的理性環境, 創造更好的條件,使台灣能夠成為一個真正有尊嚴和
    幸福的社會。

      這是我一生很重大的決定。 我願意把我的心力貢獻給台灣這塊土
    地,與大家一起為實現台灣人的夢想而努力。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8-07-21 22:17 回覆:
結果李遠哲並未辭去中研院院長,還繼續撐了六年!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7/21 21:31

中研院物理所歷任所長

吳大猷院士 (任期 1962-1976)

王唯農博士 (任期 1976-1977)

林爾康博士 (任期 1977-1989)

何侗民博士 (任期 1989-1990 代理)

鄭天佐院士 (任期 1990-1999)

姚永德博士 (任期 1999-2002 代理)

吳茂昆院士 (任期 2002-2004)

李世炳博士 (任期 2004-2006 代理)

吳茂昆院士 (任期 2006-2012)

UDN的鄭天佐格主可在上面名單找到,就是他本人!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8-07-21 21:43 回覆:
看這位鄭先生的文章, 其實也就反映了中研院的水準!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7/21 21:24

吳大猷対中華民國科學貢獻良多,參考維基便知!這𥚃只引用 一下

「1959年2月1日,成立「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也就是台灣發展科學的起源、吳大猷對台灣科學發展產生貢獻的開始。

為了能夠加速國內的科學發展,長科會設有「研究補助」、「客座教授」及「學人住宅」等多項優惠措施,以便延攬國外學者回國執教,而吳大猷無疑是這些方案擬議的幕後功臣。」

李遠哲又作了什麼?

拿吳和李比,真是比擬不倫!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8-07-21 21:42 回覆:

林火旺痛批李遠哲「學術的巨人、品格的侏儒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7/21 21:15

阿扁選總統時,李遠哲致院方同仁書勿涉及選舉,他郤是「向上提升,向下沈淪」,標準的岳不群作風,那是重要文獻,可惜我中風難查出了!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8-07-21 21:40 回覆:
目前我還沒找到,如果有再貼上來!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7/21 21:06

吳大猷在西南聯大教書時候,讓楊振寧與李政道有良好基礎,所二人到美國,馬上接上最前端的研究,所以楊振寧終生感懷師恩,看楊著作便知!

請問李遠哲門下有何傑出的人物?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8-07-21 21:38 回覆:
黃國昌, 翁啟惠, 吳茂昆, 搞笑都非常傑出!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