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09 14:14:44瀏覽2684|回應1|推薦26 | |
【電影名稱】:黑天鵝( Black Swan ) 【片長】: 108 分鐘 【出品地 / 年份】:美國 / 2010 【發行商】:福斯電影 【導演】: Darren Aronofsky 【領銜主演】: Natalie Portman (娜塔莉波曼) 【劇情大綱】: 娜塔莉波曼飾演一名芭蕾舞團的團員,原本在舞團中擔任第一女主角的舞者貝絲,因為接連幾場表演的票房低落,即將被「光榮退休」;而同時,團長也準備上演一齣改編自「天鵝湖」的新劇碼,劇裡飾演公主的女主角必須一人分飾二角,不但要能演出白天鵝的嬌羞與柔弱,也必須要演出黑天鵝的妖媚與誘惑力。 此時,舞團裡充滿了競爭與火藥味,每個人都想爭取這個角色,也想一舉成為舞團中的第一女主角地位。 娜塔莉波曼也不例外。 娜塔莉波曼在劇中名叫妮娜,出生於單親家庭,母親年輕時也是一位芭蕾舞者,因為一時的貪玩荒唐而懷孕,也為了生下妮娜而放棄舞蹈事業。因此,母親全心全力栽培妮娜成為一個芭蕾舞者,並且用一種嚴密而嚴格的方式照顧妮娜的生活,母女關係幾乎像共生體一樣,且隨著劇情進展,這樣奇特而親蜜的關係也受到空前的挑戰。 妮娜有足夠的能力飾演白天鵝,但始終欠缺黑天鵝的妖媚與性吸引力。團長或許是看透了妮娜壓抑在內心深處的狂熱,選中她出任這個新角色,妮娜開始面對團員的嫉妒、害怕失去角色的壓力、以及始終無法突破黑天鵝的痛苦。 團長透過性的接觸、誘惑與逼迫,試圖激起妮娜展現性吸引力的部分;而一個新加入的團員 – 莉莉,帶著亦正亦邪的姿態,接近妮娜,用藥物、酒精誘引她;母親漸漸發現妮娜在壓力下的種種怪異行徑,試圖更嚴密的看住妮娜的一舉一動 …… 這一切,都將妮娜原本的身心症狀,推到了極致。 終於,妮娜跳出了完美的白天鵝與黑天鵝;而她的人生,也完美的劃上句點,再沒有人能取代她的位置。 【感想】: 這部電影刻劃驚悚的手法十分熟練,而以驚悚的手法詮釋女主角的壓抑、衝突、以及最後的身心症狀,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一方面,情節之間沒有冷場,另一方面,容易將情緒感染給觀賞電影的人。 一邊看,我一邊思索;母親與妮娜的關係是病態的,妮娜與團長的師生關係也是,妮娜與團員相處也是。她的生活中,欠缺單純善良的人際關係、以及純粹的關懷。每天從家裡到舞團,從舞團回到家裡,沒有人能與她真正開懷的聊天、分享心情,也沒有其他的抒發管道。 從她得到了黑天鵝的角色開始,劇情則開始鎖定在妮娜自我封閉的情慾世界裡。當她受到團長的情慾指示、挑逗、肉體接觸,面對母親的變本加厲拘束,團員莉莉的負面吸引,她在壓力的巔峰,瞬間崩潰在高潮所帶來的複雜愉悅、與強烈的罪惡感中。 然而,這樣的她,卻是被稱許的。 或許情慾確實帶來片刻的愉悅,但那卻與內心的價值觀念絕對衝突,妮娜恐懼這樣的自己,卻又需要這樣的自己,才能完美扮演黑天鵝。過氣女主角貝絲的悲劇,對於妮娜而言,產生了相同的創傷症候,她渴望成為貝絲,卻又一樣害怕成為貝絲。這些矛盾與對立的強烈情感,究竟如何能達到平衡與完美? 因此,最後崩潰的不只是情緒,腦細胞的處理也過載了。所有僅剩的氣力,只能用來舞蹈;更貼切的說,最後,憑著靈魂中單薄的意志力,支撐整個過載而當機的軀殼,完成這個,與她人生一樣矛盾而衝突的雙重角色。 要求一個人去詮釋黑暗,無論透過何種形式,都是一種危險的行為。我想起槍王與異度空間裡,張國榮眼裡閃爍的深度瘋狂,他與妮娜相同在於,他們都完美了,再沒有人能比他們詮釋的更好,包括他們自己。 最後,這部片最大的優點在於劇情的張力與緊湊,女主角娜塔莉波曼不只是演技精湛,她全心奉獻的敬業態度,包括為戲瘦的不成人形、大尺度的情慾表現等等,都著實令人欽佩。 當然,這部電影詮釋最成功的就是「驚悚」的部分,芭蕾舞反而只成為陪襯,尤其是最後天鵝湖的公演,仍是以驚悚劇情為主軸,沒能感受到更多、來自芭蕾舞的美感震撼,我個人覺得稍嫌可惜;不過,已經是雞蛋裡挑骨頭的程度了。 整體而言,「黑天鵝」絕對是驚悚電影中的佳作;但是如同它的電影級別 - 「限制級」,筆者只推薦給思考正向的成年朋友,畢竟,它還是可能會帶給觀賞者黑暗、扭曲與負面的情緒影響,觀賞者應該要先行斟酌自己的精神狀況喔。 圖片引用自http://utopianbiskut.com/clint-mansell-black-swan-ost-2010/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