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影迷》「解夏」:以往都將消失,一切從頭再開始
2007/05/03 18:34:25瀏覽1884|回應0|推薦3

看這種悲傷的片子,我總是會禁不住眼淚,覺得心情沉重。這些與我們不一樣的人,「活著」對他們而言是條艱辛的路,他們活的比我們辛苦,所遇到的折磨也就更大。想一想,假如我們一樣得了『貝塞特氏症』,是否有勇氣度過,如何調整心態度過這難關是一大挑戰。年輕的生命竟身染不治之症,最是讓人哀傷,哀傷的是美好的人生才剛要開始,卻只能準備結束。我們不懂得珍惜當下,因為我們認為未來還有許多機會可以珍惜與回顧,如果時間突然變得有限呢?隆之決定回到故鄉長崎,在看得見的最後時光裡看盡故鄉各處,就是感到時間有限,因而選擇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去做。在片子裡的隆之是幸運的,有未婚妻陽子的陪伴,這樣的愛情令人感動,因為照顧一位失明的人是多麼不容易,心理的負擔有多大,這是需要莫大的耐心,而且一照顧就是一輩子,還得忍受病人莫名而生的脾氣。病人的情緒難以捉摸,長期懷著「為何是我?」的質疑心態,對自己患病產生的敵意,加上對照顧者同情眼光的厭惡,容易轉化成對照顧者的無名指責。這時需要的是照顧者的無比耐心,還有病人有時會有自卑感,認為是別人的負擔,一無是處,假如我得到此病我也會如此想吧!害怕別人的眼光,不敢走出去,又很對不起家人成為大家的負擔。將心比心,我們是否曾用歧視的眼光看待這些人,是否曾經看到有需要幫助的殘障人士而沒去幫忙。

無法正確地把牙膏擠在牙刷上,點出了失明者生活的困難,是視力正常的我們無法體會的,連這麼簡單的動作對失明者竟是一項難題。那時候老師給我們親身體驗視障的小遊戲,我們把紙杯子底部挖了一個小洞,或是很多小洞,然後戴起杯子去附近走走,在走的時候,真的有很大的不確定感,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尤其是上樓梯時,真害怕會跌捯。在電影中,失明者所看到的世界:「就當作自己身處在乳白色的霧裡」,而黑竟然也成了一種顏色。在五官中失去哪一官最痛苦?觸覺、嗅覺、味覺、聽覺、視覺,我想應是視覺。如果在有限的時刻裡,我會看盡一切美好事物,多看幾部電影,多出去走走,多看看我週遭的人。得病之人真是會被迫放棄很多東西,工作甚至是生活起居都要人照顧,如何幫助這群較為弱勢的人,需要我們多了解,而且不要幫倒忙,不要像老師說的一般,拉著失明人在陸上狂奔,雖然好心卻也不智。我現在有近視,雖然只有300多度,不過想當初也是因為我躺著看小說所造成的,真是悔不當初呀!

「解夏」典故源自佛經,白話文之意:「以往都將消失,一切從頭再開始」。
對於過著化緣生活的修行僧來說,夏天開始稱為結夏,這是流傳自釋迦牟尼的習俗。因為夏天為生養之季,不能踩到地上蟲子們的卵以及地上的草,也因此是不能外出化緣,要留在寺廟中修行的日子。此時旅行僧們應該一邊共同生活,一邊做坐禪,夏天結束後,解夏也就來了,是彼此先互相懺悔犯下的過錯後,得以再次外出化緣的日子。在電影「解夏」中的「行」就是失明。看不見並不代表一切結束,而是看不見後的生活正等著你。這就是所謂的「重生」吧。「以往都將消失,一切從頭再開始。」在片中我聽到一個很好的觀念,得病的母親對病人說,他得到一個寶貴的經驗。這部電影主要以身為戀人、父母以及當事者等多方面角度,來看該如何度過人生危機,進而如獲重生般走到人生下一個階段,動人的愛情,富饒深意的故事,讓人體會生命的無奈與美麗,「失明的瞬間,便是從對失明的恐懼中解放出來的瞬間」,那時便是解夏了。

看完這部片,對於視障的人有更深刻的了解,生活的不便、心態上的轉折,不僅僅是社會的負擔,而是有其用處,讓我們知道生命的可貴,時間的有限性,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這些幸運兒能夠完好無缺,是我們的福分,所以更需要幫助一些我們要幫助的人,上完特殊教育的課程,真是會讓我學到更多,知道這些弱勢族群需要什麼,知道我們要如何怎樣幫助他們。我們要更珍惜現在的身體,不管是「撼動生命」裡失去聽覺的 DJ,或是失去視力的隆之,他們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被生命的難關打倒,令人佩服也值得我們學習。

    資料延伸:

     全球失明問題有多嚴重?

據世界衛生組織 ( WHO ) 估計, 全球有4500萬人失明,13500萬人視力受損並面臨失明威脅,且以每五秒鐘一個人失明的情況快速惡化中。到了2020年,失明兒童和失明成年男女的總數目將攀升至8000萬。然而,按已發展國家現有的醫療技術來說,其實八成失明個案都可以治癒或避免的。
       
每年有50多萬名兒童不幸患上眼疾而引致失明,每一分鐘全球便多一個新增個案。這些兒童當中九成居住在發展中國家,小兒盲症都是由貧窮、營養不良、衛生條件惡劣、醫護服務不足、小兒疾病疫苗缺乏及現代眼科服務欠奉等問題所引起。失明兒童不僅要畢生面對種種限制,更要掙扎求存,大部份小孩會在失明後兩年內去世。
       
白內障是導致全球55歲或以上人士喪失視力的第一大因素。全球的可避免失明個案之中,多達一半是由未經診治的白內障所引致。白內障目前並無預防方法,但可以經手術輕易治癒。手術主要是將混濁的晶狀體摘除,其後患者可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或植入人造晶體來矯正視力。

       
青光眼影響全球6000萬人口,尤其影響患者的晚年。全球超過八成的青光眼患者生活在發展中國家。據估計,五成的青光眼個案是因缺乏眼科檢查而未被發現,患者往往直到其中一隻眼嚴重得失去視力時才知道患上了青光眼。青光眼患者如果沒未能接受適當治療,對視覺神經和視網膜纖維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導致永久失明。及早診治(通過藥物或手術)能減慢,甚至停止青光眼的病情惡化。

資料來源:http://www.orbis.org.tw/bins/index.asp   台灣奧比斯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eam11124&aid=936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