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蔡英文的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的說法之評論
2010/05/27 11:48:53瀏覽529|回應0|推薦3

我不喜歡針對熱騰騰的時事作評論

但蔡女士的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的說法    因為涉及國家認同   及藏在其中的族群認同問題     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首先    若是拋出這樣的議題    卻沒有後續的    全盤性的說帖     這對蔡英文是扣分的    但    若這說法只是拋磚引玉     接下來以負責任的態度    誠懇地就族群認同     國家認同     與全民對話      特別是藍營的同胞         不管結果為何      我都會為蔡主席致上無比敬意

討論族群問題     不等同挑起族群紛爭      相反的     這是要積極地讓全台灣人民在這敏感又充滿岐見的議題中       尋求彼此的共識與諒解   

蔡主席前幾天     拋出要正視或關懷    有中華情節的台灣同胞      他們存在台灣      也是我们的同胞       作為台灣兩大黨之一的民進黨      焉能漠視他们的存在與需要       蔡主席       我支持你的說法       就讓我们開始有自信地化解族群對立吧

至於國家認同的議題上      應該很明確先分為歷史層面    現實層面     及未來走向

1. 歷史層面  

流亡政府的說法     其實是屬於這個層面     包括台灣地位未定論    包括舊金山會議............     這是個充滿高度爭議的議題         刻意地誇大或忽略某些歷史      造成目前台灣人民對這段歷史的解讀     存在著那麼大的鴻溝      我建議       不帶偏見地搜集相關歷史文件 (也許從甲午戰爭清朝將台灣讓給日本  到二次大戰日本戰敗     接下來中華民國南京政權被人民共和國取代   轉進台灣   直到台灣退出聯合國等相關歷史)       公諸於人民       這樣也許對台灣從何而來      又該從何而去     提出一些鑑古知今的答案

我以為     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  與1949後的中華民國   雖然共用一個名字及一部憲法    但本質上是兩個不同的國家       而總統直選後更加確立以中華民國是以台灣為主體     我建議分為    第一共和(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     第二共和(1949後的中華民國)     第三共和(總統直選後的中華民國)    唯有如此明確定義     藍綠彼此在討論時     才不會有所誤解      就像蔡主席明明在討論過去歷史      藍營的人卻以為她在談論現狀      詆毀她不承認目前的中華民國

 2.現實層面

再次強調      維持現狀   等同 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國名叫作中華民國     等同    現實台獨     這不需怎麼討論     因為這就是一個現實情況 (雖然國際上只有少少的國家承認我们    還有個強大的鄰國蠻橫的認為我们是它的領土)     除非有人妄想打破這現狀 (或內部革命   或外力侵略台灣)    

 3.  未來走向

透過台灣住民自決     決定台灣未來走向     是要永久獨立   或是要併入中國(PRC)    總是要經過台灣人民的決定     其實這就是民進黨   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精神      奈何被簡稱為台獨黨綱        我建議民進黨要為此鄭重澄清     讓有中華情節的台灣同胞        多一些機會了解或認同民進黨

蔡主席這次對台灣這兩個棘手的問題(國家認同   族群對立) 作了表態       我直覺認為並非擦槍走火    而是為民進黨十年政綱作個暖場      若能透過理性的藍綠對話        根本化解台灣內部岐見     團結台灣人民     則      天佑台灣       


PS:     特別補上"蔡英文『建國 100年‧流亡 60年』新書發表發言文字稿"  


事實上,這個問題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尤其是台灣主體意識不斷的成長....尤其是在民進黨執政的8年,台灣主體意識是快速的成長,而且在台灣是穩定的成長。目前在台灣已經是主流的思考。

我們必須在一個成長的台灣意識當中,來看「中華民國」這個問題。

我們在前階段看中華民國問題的時候....中華民國,究竟帶給我們這個社會甚麼衝擊?

她是一個流亡政府,在台灣進行統治。那麼,在台灣統治的這幾十年來,我們看到了一個現象,也就是所謂威權的統治跟中國性的合體。換句話說,因為「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統治,我們看到了兩件事情變成一件事情。也就是這種威權體制跟中國性。

這個中國性,是中國的思考、中國的文化甚至是中國的語言,在台灣都變成強勢的文化、強勢的語言。

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在民主剛開始發展的時候,我們反抗的是威權體制。但是在反抗威權體制的時候,我們也因為威權體制跟中華民國的聯結,過度到中國性的問題,使得整個社會對於中國性產生了對抗的心理。

在中華民國統治的期間,沒有錯,這種中國的文化、中國的語言,還有很多的中國的思考,在我們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曾經....到現在還有一定程度是一個「強勢的存在」。

可是我們現在也看到一個趨勢。就是說在台灣主體意識成長的過程中,還有再加上台灣民主的發展,我們發現這個中國性跟台灣性..或說是台灣主體意識,事實上已經發生了微妙的相對關係。

在以前,我們因為看到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關係,中國性好像是主體,台灣性好像是客體。在今天台灣主體意識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隱然看到主客是要易位的情況。

那麼,在這主客易位的關鍵時刻,其實我們要去處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如果這個深層的問題沒有解決的話,台灣會變成另外一種中國性跟台灣性的對抗。

前一階段,我們看到的是中國性宰制台灣的狀況。下一個階段,如果我們沒有去處理那個深層的問題,我們下一個階段,可能是另一種倒過來的對抗。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沒有處理好我們族群的關係,我們沒有去認真的面對外省族群在台灣本土化的經驗、感情跟認同的話,那麼在下一個階段,當這個主客易位的時候,我們可能將面臨下一個階段的對抗和社會對立的問題,那...我們就更不能心平氣和地來看,所謂中華民國在台灣未來政治發展上,它所應該被定位的意義在哪裡。

其實民主進步黨也看到了這個問題。

2004....事實上在2004年的總統大選完成之後,那個時候的台灣社會,在台灣主體意識高漲的情況下,很多民進黨的支持者和本土的支持者充滿著自信。

在那個自信的時刻,我們做了一個2004族群多元、國家一體的決議文。這個決議文在後來的幾年,沒有被拿出來再一次的強調。主要是因為在2004年以後,民進黨的執政面臨比較困難的情境。

我在這裡,必須要在我們民進黨再起的過程中,當我們的本土的支持者再度恢復信心的時候,我們再來看看2004年的這個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其實它有它深刻的意義。

尤其它在這裡講...這個決議文具體定義了我們多元文化、憲政民主體制的價值和追求。我們也表達了對所謂外省族群歷史經驗的理解、尊重跟肯定。

這使得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也就是讓戰後以來在台灣演化的中國性,得以跟台灣性做一個調和,而成為一種動態的新台灣性的形成。

2004
年這個決議文的論述形成的工程,其實是值得我們民進黨在跟本土支持者,再一次的檢視它,然後來開拓它。

如果在我們鞏固、深化民主的精神當中,在台灣的外省族群,對中國的想像、情感和認同,如果不能被理解、尊重跟接納,甚至於是被負面跟汙名化,持續被當成應該去除的干擾或是雜質的時候,我們將難以在這樣排斥性的台灣想像中,他們很難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

所以,我們面對這個主客易位的關鍵時刻,我們必須先要更深層的去思考、面對在台灣的外省族群、他們對中國的想像,以及他們在台灣安身立命5,60年的所謂在地化的經驗。

如果我們在60年來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這種宰制性,我們可以在我們的思考裡面慢慢地去除,用我們的民主社會的基礎,來做一個思考的開始。

把中國性回歸成一種人文的價值,而且回歸它原始的...它是一個客體的地位,而不是主體的地位的時候,我們更能夠平心靜氣地、更冷靜地,而且能夠更深層地去思考,我們在共同往前走的這條路上,我們怎麼去建構一個共同的國家,跟一個共同的、新的台灣。這是我們在這個階段非常非常沉重,也是非常重要的責任。

我們也非常感謝台灣教授協會,可以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舉辦這個研討會,讓很多不同的學者再加上以不同的面向,來檢視「中華民國」的這個問題。

我相信台灣主體性的繼續成長跟茁壯,以及深化....以及它的包容性,將會使得我們在下一個階段,在面對「中華民國」這個客體的時候,我們能夠更冷靜地來觀察、定位它。也是我們在台灣未來的政治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關鍵性的工作。謝謝 !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sitw&aid=407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