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17 20:13:32瀏覽2083|回應4|推薦46 | |
離開了台灣之後,除了要適應異鄉的新生活,小朋友的語言學習也必須因環境做調整。我在台灣的時候沒有硬性要求哥哥一定要用英文跟我說話,因此哥哥在新的環境就無法用英文和外人溝通,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要讓哥哥開口說英文。就這樣我又恢復english only的教學,只是這一次有規定哥哥一定要用英文回話。剛開始的三天很辛苦,因為哥哥不習慣,不過孩子的適應力就是那麼強,加上已經有了兩年多的英文基礎,咬牙撐了三天就真的聽到哥哥開口講英文了。之後的日子我只講英文,碰到不會講的他會先用中文問我,然後我就用英文再跟他講一次。這樣的教學維持了一個月後,哥哥可以用英文和媽咪的朋友對話了,我才從全美語改為中英文雙語教學。雖然有專家說要培養出雙語寶寶最好是用"一個家長,一種語言"的方式,這樣孩子才不會有學習上的混淆。只是爸爸在家的時間實在太少了,如果貫徹"一個家長,一種語言"的方式,那每天英文十多個小時,中文平均五個小時不到,這樣中文不就明顯落後了嗎?所以為了讓兄弟倆以後中英文都能聽說讀寫,媽咪老師就從此變成雙聲帶喽。 也許有人會問:"同一個人教中英文孩子學習的效果好嗎?",我的回答是:"凡事只要持之以恆,一定會有成效的。只是如果對孩子的語言程度有一定的要求和標準的話,那就要看教學重點和學生的語言天份了。" 就我的觀察,像我這樣中翻英的教哥哥,感覺很像是在上英語補習班,我教他講,然後因為多次的反覆練習,會說的句子就這樣累積下來,慢慢開始英語對話。反觀弟弟的學習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我的中翻英教學都是針對哥哥,而弟弟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全神貫注的聽我和哥哥的對話,所以中英文的詞彙是同時吸收,講出來的話有時英文有時中文,感覺上弟弟比較像雙語寶寶。光是這一點的差別就讓我覺得學習語言要趁早,越早接觸學的越輕鬆(當然前提是要有快樂的學習環境)。剛好兄弟倆目前的語言發展都進入了新的階段,哥哥開始會述說事情的經過及編故事,英文是一整句一整句的學,不像之前教他一句他只能挑最簡單的詞講。而弟弟也進入了語言爆發期,聽到什麼就學說什麼,每天平均新增五到八個新詞,吸收能力著實驚人! 看他們對中英文可以清楚的交換著講,完全沒有混淆的蹟象下,我就開始比較大量的加入其他語言的教學。我自己比較熟悉的是日語,所以只要我想得起來的句子我都會找適當的生活情景教他們講。其他外語我都是教單字,然後夾雜在中英文的詞句裡。當我教寶貝們這些外語的時候,他們的反應告訴我,他們也知道現在媽媽教的不是他們熟悉的中英文,因為哥哥的第一個反應不是跟著我講,而是問我"為什麼?",然後兄弟倆都會不約而同,不好意思的笑一笑。不過只要經過一次的介紹,再次教他們同樣的詞句時就會馬上跟著我唸幾次。只是我發現弟弟的語言能力似乎比較強一點,因為通常都是弟弟先學以致用然後哥哥才跟進。例如日文的"atsui"是熱的意思,也可翻成"燙"。有一次兄弟倆和我一起站在電爐前煎鬆餅,弟弟看到鬆餅冒著熱熱的煙就突然脫口說:"atsui!",我回弟弟:"so desu ne。",結果哥哥就不干示弱的馬上開口說:"atsui desu ne!"。還有,我常催促弟弟趕快吃飯,我會說:"Haiyaku,弟弟!"(日文快一點的意思),然後弟弟就回我:"Rapido,rapido!"(西語趕快的意思),這個時候哥哥也來湊熱鬧用台語說:"咖緊ㄋㄟ!"。諸如此類的例子常常在家上演,就因為自己的孩子對多語的學習能學以致用,而且都正確使用,我才積極的和大家分享,鼓勵大家多多嚐試。只要把母語基礎打好,如同試吃新的副食品一樣,一天一點的接觸,在不知不覺下就會對不同的語言有基本的認識了。其實我會這樣同時教小朋友這麼多語言也是為了我自己,因為婚前曾經接觸過一些語言,但因久沒用都幾乎忘光了,現在拿出來教孩子也讓我想起了很多學過的東西呢! 前陣子,有一位我之前教過的鋼琴學生,來信和我分享在紐約市找到工作的喜悅。她告訴我有兩百多位應徵,就錄取兩位,而她就是其中的一位。她能脫穎而出是因為她會說中文和西班牙文,所以她很慶幸自己的父母沒有放棄和她講中文(她的西語是在學校唸的)。看了她的例子就更加奠定我對孩子多語教學的決心,因為多會一種語言就多一分競爭力。有了基本會話的能力再以人生經驗來加強談話內容的深度,這樣才不會變成一個說話不經大腦而被人看輕的社會新鮮人。這樣的想法不只是為孩子,也是為自己將來重回職場而努力喔!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