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解决中日问题需先解决中美问题!
2013/02/10 16:21:54瀏覽85|回應0|推薦0

解决中日问题需先解决中美问题

美国正纵容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 

日本政权更迭,但是,国内的问题依旧。自民党重新夺回政权之后,有足够的权力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但是,了解日本国内政治的学者都知道,日本自民党的党魁只不过是傀儡而已。不管日本自民党的党魁出身何处,也不管他拥有怎样的个性和政治抱负,在日本这样一个财阀政治环境之中,自民党的领袖很难恣意妄为。安倍晋三第一次登上首相宝座之后,立即访问中国,试图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但是,由于其政治纲领得不到经济团体的支持,所以匆忙下台。从约束政党领袖个人权利角度来看,这样的政治制度似乎是良性的,但是,从日本的政治结构来看,由于日本各个宗派势力相互掣肘,因此,日本政治领袖的无所作为将会成为常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美国占领之下,日本建立了类似于美国的政治体制。与美国不同之处就在于,日本保留了精神象征天皇。由于日本的政党政治受制于日本的经济体制,日本企业界领袖在日本政治选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日本政党政治实际上是传统宫廷政治的翻版而已。换句话说,从表面上来看,日本拥有完全公开透明的政治选举,但是,由于政治的聚光灯永远打在少数人的脸上,而这些人与日本的经济团体相互勾结,沆瀣一气,因此,不管选举如何激烈,最终选票总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上。由于日本自民党在日本政坛上长期耕耘,拥有了雄厚的实力,因此,日本民主党夺取政权之后,在日本政坛上很难长期扎根。经过短暂的政权更迭,日本政权重新回到了自民党的手中。过去日本自民党的领袖曾经试图地拉开与美国的距离,走独立自主地发展道路,但是,美国很快发挥自己在日本的影响力,将这些政治人物排挤出去。现在日本自民党的领袖上台执政,必然会与美国重修旧好,继续在美国的保护之下寻求突破。

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在亚洲长期驻军,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亚洲国家地区局势的稳定。但是,美国长期的军事存在,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现在朝鲜半岛的局势动荡不安,与美国在韩国的军事存在有着直接的关联。美国在日本长期驻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但是,由于美国对日本开放先进的军事技术,结果导致日本在现代化武器制造方面做好了准备。日本之所以出现了军国主义大规模复辟的浪潮,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已经彻底放弃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遏制日本军国主义的努力,正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利用日本国内极右翼势力,强化对中国的遏制。从历史发展规律来说,美国这样做是螳臂当车,如果美国继续纵容日本军国主义,对日本自民党政府提出的修改宪法的决议听之任之,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问题非常复杂,如果中国继续坚持对日友好的政策,对日本国内的政治局势发展缺乏有效的遏制手段,那么,中日两国必然会发生军事冲突。反过来,如果中国对日采取强硬的立场,迫使日本政府悬崖勒马,那么,有可能会给美国以强烈的政治错觉,以为中国正在以自己的经济实力挑战美国在亚洲的存在。因此,要想解决中日两国之间的问题,必须首先解决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

中国必须花大力气向美国阐述支持或者纵容日本军国主义可能产生的危害,让美国人真切地意识到,现在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蠢蠢欲动,如果他们左右国家的政权,走军国主义的道路,那么,美国将会深受其害。这不是历史的假设,而是不远将来可以看到的残酷事实。现在日本国内弥漫着一种挫败主义的情绪,他们认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正在面临来自中国的威胁,他们对失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倍感失望,他们对振兴日本经济束手无策。他们唯一能够做的是,充分利用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巩固日美之间的军事同盟,并以此来抗衡中国。很显然,美国人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希望日本人能更加紧紧地围绕在自己的身边,成为自己在亚洲地区实现战略布局的重要成员。正因为如此,美国虽然意识到了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复辟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但是美国饮鸩止渴,为了眼前的利益,已经不顾一切。

对于日本是否会发动战争,不要有任何乐观的估计。当年中国的满清政府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满清政府购买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特别是军舰曾经一度让日本的决策者感到恐慌,但是,他们很快地发现,满清政府的政治腐败以及社会结构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使得满清政府缺乏凝聚力。正因为如此,日本政府悍然发动了对清朝政府的战争,并且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回顾这段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的经济实力超过日本,但是,中国的动员能力以及整个国家的凝聚力不如日本。从表面来看,日本政坛一盘散沙,但是,日本是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国家,日本政府的无所作为与日本经济团体强大的执行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换句话说,现在领导日本的不是日本政府,而是日本的经济共同体。这些经济共同体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投入战斗。当年日本的经济体曾经成为日本政府发动战争的重要支持者,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日本经济企业同样会成为日本政府强化军事存在的重要支持者。日本钢铁制造、电力通讯等行业的经济财团早已掌握了现代化的军事技术,只要日本政府一声令下,他们随时都可以制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并且装备日本的军队。

中国可以选择自己的战略盟友,但是,却无法选择自己的邻居。数千年来中日两国的关系非常奇特,作为地区大国,中国似乎从来都没有认真研究日本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遭受日本侵略之后,中国政府终于意识到日本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国家。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中国很快陷入内战,因此,无暇顾及对日战争的遗留问题。正因为如此,现在日本民众普遍认为美国战胜了日本,但从来都不承认中国战胜了日本。正是这种错误的历史观,使得日本国内民众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叫嚣缺乏足够的恐惧,他们认为日本只要发动战争,随时都可以解决对中国的领土争端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日本的极右翼势力在正式选举过程中,不断的挑战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断地把中国作为假想敌,并且能够争取到足够的选票。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大国,正在日本政治选举中被彻底地丑化。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局面,让日本人真切地意识到,中国是一个敢作敢为的国家,而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国家,那么,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者还会更加肆无忌惮,挑战中国人的底线。

现在中国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第一,必须以正式的文件向美国说明纵容或默许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可能带来的后果,让美国人真切地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尽一切可能阻止日本修改宪法,建立所谓的正规军。只要美国能够成功地抑制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势力,敦促日本政府停止修改日本宪法的努力,那么,日本就不会重新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

第二,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中国应当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现在日本对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对于东亚地区的自由贸易区缺乏信心,中国应当积极要求韩国等一些国家重新讨论东亚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建设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要求美国加入东亚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因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日本经济发展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融合度,从而使日本的经济逐渐地走上正轨。自由贸易区实际上是一个多边的经济和约,其目的是为了营造正常的和平的经济发展环境,如果中日两国乃至中国与日本、美国、韩国的经济进一步融合,那么,日本要想发动战争就必须三思而后行。经济的高度融合不一定能够阻止日本军国主义,但是,经济的合作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分化日本国内的政治势力,从而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形成一种牵制的力量。

第三,中国在制定对日本战略方针政策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多管齐下,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发挥自己的影响力。现在中国和日本围绕着钓鱼岛主权争端,已经达到了白热化,中日两国的巡逻机在钓鱼岛附近不断地发生摩擦,擦枪走火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中国一方面要以实际行动捍卫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另一方面要积极地采取法律的措施,敦促联合国其他国家保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果实。现在中国已经向联合国提交了大陆架有关法律文件,对于中国在东海地区的正当权益表达了更加清晰的立场。相信联合国其他国家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的良苦用心,能够在国际法的框架内,协助中国共同对付日本国内的极端势力。

中国希望美国能够对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势力发出警告,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并不打算这样做。美国为了巩固自己在亚洲的军事存在,有可能会参与武装日本,因此,中国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现在美国政府已经公开表态,注意到中国政府关于日本军国主义复辟的言论,但是,美国政府认为历史已经发展,现在日本是美国的战略合作伙伴,美国政府将会竭尽全力地保护的日本。美国参议院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表态,就是一个具体的表现。

中国政府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局势,一方面必须采取坚决的立场,与日本军国主义展开斗争,另一方面也要防止陷入美国所极力营造的紧张气氛之中,大力发展军备走上军备竞赛的道路。中国的决策者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在遏制日本军国主义滋生蔓延的同时,通过发展现代化的军事装备,提升中国的军事技术,尽可能地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对日本的战略优势。中国绝对不能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军事装备制造生产之中,因为那样做就意味着被美国拉下水,中国的经济将会彻底变形。

对于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势力不能听之任之,但是,对于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应当听其言观其行。如果日本政府采取正确的立场,愿意与中国保持友好的关系,那么,中国政府表示欢迎。反过来,如果日本政府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强化与美国的关系,对中国奉行遏制政策,那么,中国政府必须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以更加强硬的措施处理中日两国的争端。中国不要惧怕美国,因为从本质上来说,美国是在利用日本,一旦日本成为麻烦的制造者,那么,美国将会与日本保持适当的距离。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nnywong1210&aid=729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