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平凡的基督徒。在我接受洗禮、領受聖靈的賜福之前,曾經有過意圖通過坐禪和苦行的方法,降低自我意識,並希望進入無我境界的經驗。在成為基
督徒之後,也曾以「無我」的概念,體會我是基督在內的我的信仰境界。這樣的經驗,對與具多有修行、禪坐學習過程的朋友而言,是共同的經驗。
所以,今天我們在這個共同經驗平台上,要用哲學、宗教、現實的角度,探討「我是誰?新時代台灣人的道路」這個題目。以下分為第一部分:我是誰?第二部分:「新時代台灣的道路」來討論。
第一、我是誰?
最近有機會,閱讀了妙天禪師所講授的「知慧禪學」與「成佛從修禪開始」講義。在「人生的轉捩點」一章中,發見很重要的提示。他說:「『印心禪
法』可以作宗教來信仰。因為從修行中,可以認清身體生命的結構現象,獲得健康以及生命的延長,更可以突破心理精神方面的障礙,開發本有的潛能生命和智慧,
找到本來真我。再從深定過程,破蛹發天,真光現前,自由來去,證得真如實相,佛陀世界或耶和華天國世界,證得來自天界的大能力」。這些極具啟發性的見解,
實在是發人深省。
又在「成佛,從修禪開始」一書中,提到「自我超越才是禪的真精神。」若有緣禪修,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肯定自己;另外,又提到法師教人念佛、禪
定的時候,都會要他們領悟「我是誰?」。妙天禪師在修行參訪中,遇到了一位啟蒙老師,他給了妙天禪師正確觀念。他說照目前一般人的觀念和修行方法,是不可
能見到佛陀或上帝的。由於都是「人」在修行,「人」在唸佛,「人」在持咒,「人」在打坐。完全是以人的「意識」,作為修行平台;因此,無論修行如何精進,
還是停留在「人」的境界裡,不能見如來。聽到妙天禪師所說的這些重要話,如「佛陀世界或耶和華天國世界」、「自我超越」、「肯定自己」與「人的境界」,大
家可能甚了解其中含義,以及這四項問題的互相關聯,但本人想進一步就另一角度來說明其重要性。鈴木大拙先生常說,聖經約翰福音第八章五十八節耶穌說:「我
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這個我就是真的自己」。這裡所說「真的自己」是什麼含義?很重要。然而,要了解「真的自己」的含義,從
「禪」入手,是很重要的方法。這就是妙天禪師特別強調的,自我超越才是禪的真精神。有一次,在與許多外國人的集會中,鈴木先生曾經問說,聖經創世紀第一章
第三、四節有記載:「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白天與夜間就開始。」,究竟誰看到此事情。聽說,當時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後來
鈴木先生說:「我說了,我在看著,這個我就是證人了」。臨濟禪師上堂云:「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從汝等諸人面門出入,未證據者看!看!」以現代文說
明,臨濟禪師上法堂說:「在你們的身體裡面都有一個無位真人,常常從你們的感覺器官中進進出出,還沒有自覺體認到的人,快看,快看!」。換句話說,在我們
肉體內,有一個不限定於是「佛」、是眾生、是神,還是人等的真的人存在。這無位真人,通過你們的感覺器官出入,你們所看、所聽、所思的所在,他都活潑的存
在,對此事不自覺者,應好好的看。鈴木先生所說的我,就是此無位真人。天地之初,神的創造,也是實存成立的,即今目前的事實,這就是有實在真相的如。
無位真人是無所不在的,所以要自覺體證(證據),就是禪的悟覺,初祖達摩所提倡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也是這個意思。對有「見聞覺知」作用的無位真人,無法證據(自覺)者,應好好看!對此真人的自覺,即是禪的入門。
佛道是自己究明的道,佛陀就是對此無位真人(超越個己的個體)自覺的人。真人就是個己中,能超越個己的人:超越個己的個體,表示禪的本質,就是
「隨處作主,立處皆真」,在平常生活中,開啟出高遠境界。其前提就是要有自信,不依賴外在的任何事物,而立足於自主性的覺悟。無位真人就是不是我的我。我
是誰?我是不是我的我。
我是一個基督徒,我所了解禪的真義有限,但由臨濟錄所了解的無位真人,對我來講不外是基督。所以我是基督在內的我。
存在主義式的敞開,起點在於追問「人是什麼?」在這個追問本質的過程中,人斷裂地超越自我,投向更高的可能性。自我的自然生命,在自我否定中,邁向超自然的「超我」(不是我的我),唯有如此,才能從虛無到達存在的境域,完成人置身世界卻超越世界的昇華。
現實地看,我提出「我是『不是我的我』」,不只解釋作為自己行動指針的思想基礎,也企圖為改造台灣人的心靈狀態(心靈改革)提出綱領。已經擁有
自由的台灣人要擺脫再次失去自由的惡夢,不能只靠形式上的民主實踐。台灣人要走出舊的歷史,從而開啟未來的歷史,必須要在民主實踐的同時進行內在更新,勇
敢地從事一切價值的價值轉換。反之,所謂的「維持現狀」,等於是無限期地延擱自己的內在求索,以閉瑣的心態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隨意漂流。這絕非當家作主應
有的認識。
但要成全新時代的台灣人,不單單是以外在條件自我定義而已,那是消極的。積極地,新時代台灣人更需要從自我更新做起,形成全體性的精神揚升與文明創新,把追求「超我」與普遍地催生「新時代的台灣人」當作並列的目標予以完成。
第二、新時代台灣人的道路
台灣的民主改革,是一個成功的故事,就像之前的經濟奇蹟一樣,引起世人的矚目。在民主化的過程中,本人領導國民黨執政,傾聽台灣人民的心聲,尊
重主流民意的意志,成為推動改革的主力。當時,在野的民進黨也主張改革,所以朝野兩黨雖然存有競爭關係,但在改革方面往往並肩合作。經過銳意改革,威權統
治逐漸解體,民主之路蔚為康莊大道。至於一九四○年代所形成的族群矛盾,也在民主化的調和下逐漸溶解。
二OOO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先生獲勝。不過,勝選的民進黨,在國會面臨「朝小野大」的困境,政策常受在野黨的杯葛。此外,民進黨施
政經驗尚未成熟,包容心胸也不足夠,導致朝野惡鬥,並重燃族群矛盾之火。令人遺憾的是,族群矛盾在新的政治生態之下,加上中國的統戰分化,惡化為國家認同
的衝突。為此,本人提出了以民主精神超越內部矛盾的「新時代台灣人」論述。
始於一九七○年代中期的全球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在二十世紀的最後十餘年輻射範圍涵蓋到台灣來。我們接受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洗禮後,以不流血的方式
完成「寧靜革命」,雖然社會緊張甚至衝突在所難免。台灣的民主成就,引起研究此一議題的杭廷頓教授(Samuel P.
Huntington)重視。不過,就像杭廷頓教授當年對全球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觀察,在「第三波」走向民主化的國家,並不一定就此一帆風順成為完全民主
國家。他曾經舉「自由之家」所做的「自由的比較調查」說:世界有一百一十四個國家被認定為民主國家,然而這些國家中有三十七個被歸類為部分自由的國家。他
認為第三波民主化到了二十世紀末期,已經面臨進行整編及鞏固成果的課題。
第三波民主化國家的威脅從何而來?據杭廷頓教授分析,那些威脅首先可能來自民主化過程的參與者,其次是具有明顯反民主之意識形態的政黨或政治運
動贏得選舉,第三是行政部門的擅權,最後一個是政府毫不遲疑地剝奪人民的政治權與自由權。當然,以上的分析是概括性的結論,這些原則要運用到個別國家,必
須檢討其具體的情形。
台灣有些政黨的確具有「反民主」的意識形態,他們以意識形態取代人民的自由選擇。但我要慶幸地說,這種政黨或政治勢力並沒有在台灣贏得政權。相
反的,他們連續失去兩場總統大選,其意識形態的信仰者也逐漸減少。可是,台灣的國家處境畢竟不同,在台灣海峽對岸的中國,一直企圖併吞台灣,不斷動搖台灣
的主體性。在這種內外的相互作用之下,台灣的國家認同遂變得複雜紛亂。
在亞洲,有些被視為第三波民主化的國家,其領導人依舊抱持亞洲價值的觀念,例如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亞洲的傳統並非一無可取,但是這些國家的政治
操作證明,標舉背離民主的所謂亞洲價值,已經為該國走向完全民主國家,造成嚴重的干擾。幸而,台灣的儒家傳統並不深厚,此一問題未曾發生。當前,台灣要邁
向完全民主國家,應先徹底解決者仍在於國家認同的分歧。
各種調查資料顯示,越來越多的台灣人民自認為是「台灣人」,或不否認自己是「台灣人」,這是台灣社會在民主中融合的寫照。遺憾的是,被多數選民
淘汰的政客,用政治手段撕裂社會和諧,在國家認同上挑撥是非。他們想利用威權時代用來鞏固政權的大中國意識,顛覆已經民主化、本土化的現代台灣。今天,他
們最大的奧援並非國內的選民,而是對岸中國的霸權論述、軍事恫嚇及經濟統戰。不可諱言,中國的總體國力仍在成長,這種「引清兵入關」(木馬屠城)的聯共制
台行徑,加深了台灣的危機。
台灣人民要克服這個挑戰,首要之務是強化對台灣的認同。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五十年前的台灣人民,五十年後的台灣人民,之間起了截然不同的「質
變」。過去,在外來政權的洗腦灌輸下,許多台灣人民不由自主地自認是「中國人」。現在,越來越多人的覺悟到,那根本是不符歷史與現實的虛構。實際上,二十
世紀最後十餘年的民主改革過程中,我們也經常追問自己:我是誰?我們是誰?杭廷頓教授的新書「WHO ARE
WE」也提到,目前許多國家都面臨認同的問題,雖然其形式與內容各有差異,台灣則正處於國家認同的崩解與重構(dissolution and
reconstruction)。
在此,我願意陳述本人長期以來的思考。從十五、六歲開始,我就迫切思索自我與死亡兩個問題。我發現,要了解自我的「死」,才能產生真正具有肯定
意義的「生」,至於自我「死」以後的我,就是自我提昇到存在的層次。從我作為基督徒的角度說,現在的我不是我,而是基督住在我裡面的我。正如保羅在加拉太
書第二章二十節所說的:「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自己,而是基督在我生命裡活著。」最近我常說:我是「不是我的我」,不是李登輝的李登輝,意即在此。
這種思考的淵源,是我年輕時閱讀的哲學著作。哲學家尼采有言:「現在最多慮的人總問:人如何可以自存呢?然而,查拉圖斯特拉卻是第一個且唯一一
個在問:人如何可以超越?」哲學家海德格在研究尼采時指出,「尼采並不認為生命的本質在於自我保存(生存競爭),而是在超出自身的提高中見出了生命的本
質。因此,作為生命的條件,價值就必須被思考為那種東西,它承擔、促進和激發生命的提高」。
哲學家沙特則說:「人由於命定是自由的,把整個世界的重量擔在身上,他對作為存在方式的世界和他本身是有責任的。」沙特提醒我們:「存在的東西
只有當它向著將來被超越時才能獲得其意義。」如果要做出一個註腳,我會說:追求「不是我的我」,就是隨時把生命更高的可能性放到自己前面。
講到這裡,我不免想起康德三大批判所建立起來的哲學體系。康德哲學給我的啟發是:人類必須了解自己的有限性,如此才能兼顧自立性與積極性,讓人
生變得更崇高、更可貴。如果再把思考提昇到整體的層次,康德所說的:「你應該這樣做,就是你的主觀原則常常能夠成為普遍法則」,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結論。
這個命題的現代詮釋,無疑是聯合國在一九六六年通過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與「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台灣人民應致力實現這些人權公
約所界定的國際人權標準,這是台灣人民對自己、對世界文明的責任。
新時代的台灣人,應該要有這些哲學省思,並且積極予以實踐。從「我是不是我的我」為出發點,每一個新時代的台灣人應該要從內在進行更新,以新的
生命內涵實踐「一切價值的價值轉換」(Umwertung aller
werte),形成全體性的精神揚升與文明創新。由此成全的新時代台灣人,不難基於自由意志、公民意識的結合,脫離被過去的虛構所束縛的狀態,對台灣這一
塊民主實踐的土地產生堅定的認同。在這個新的基礎上,才能以民主消解殘存的族群矛盾,讓「反民主」的政客無法為私利興風作浪,霸權的大中國主義的統戰也無
法乘虛而入。
透過民主的途徑認同台灣,是台灣民主最有效的保障。跟某些第三波民主化國家類似,台灣近年也陷入民主頓挫的焦慮,這是關心台灣民主發展的人不可
忽視的問題。未來,台灣在「第三波」取得的民主成果,會進一步鞏固,還是不幸走上倒退之路,在在攸關全球民主價值的擴展或退縮,值得大家密切注意。但我仍
要樂觀地預測,台灣民主的威脅並不是致命的,只要我們對民主價值沒有失去信心,只要我們的民主運作不脫離常軌,只要我們的法治秩序有效健全起來,二千三百
萬人終將把認同台灣視為理所當然。屆時,民主台灣將以更堅定的步伐,走向正常化國家的目標,最後成為一個完全的民主國家。
最後,我要特別強調一個理念,作為今天講話總結。「禪」道可能有許多不同的個己啟發途徑,但是其最終目的,絕對不是在為一己之念;在追求超越個
己之後,必當要為「群己」作出貢獻,才合乎「現代禪」的意義,所以禪不是消極的「出世」,而是積極的「入世」,這是所有學禪的人,應有的態度。這就是我今
天為什麼要從「我是誰」出發,再以「新時代台灣人的道路」作為結論的理由所在。換句話說,個己由「禪」入,最後當以群己「禪」出。以上粗淺報告,敬請參考
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