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烏克蘭局勢:美國重大戰略性失誤及其體制根源
2014/04/27 13:49:34瀏覽1120|回應0|推薦0
   烏克蘭局勢發展到今天,不管接下來走勢如何,都是美國國家戰略的重大失誤。因為它從根本上毀掉了俄羅斯和美國的關係,逼著俄羅斯加強與中國的聯盟。烏克蘭亂局給美國造成的最大損失不是讓它失去烏克蘭或者克裡米亞,而是讓它徹底失去俄羅斯。   美國現在最重要的戰略對手是中國。這種局面是如此的顯而易見而且迫在眉睫。中國的工業產值已經超過了美國,這是過去兩百多年來從未出現過的。再過五到十年的時間,中國的經濟總量就將超過美國。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四代戰鬥機和航母,還有兩艘正在建造中;登月和空間站建設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超高速導彈技術已走到了美國前面。而且已經在東海和南海地區不斷加強與鄰國爭奪領土領海的力度。作為有著獨立意識形態和戰略核武器庫的政治實體,中國也不像三十年前的日本那樣被可以被美國操縱於鼓掌之間,輕易打壓。美國最近才提出重返亞太的戰略,已經很遲鈍了。但在明確戰略方向以後,仍然為了烏克蘭這麼一塊“雞肋之地”和俄羅斯決裂,幾乎可以說是蠢到家了。   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以後,美國作為勝利者,乘勝追擊,在歐洲、中東、中亞、南亞、非洲等地區不斷的攻城拔寨,擴大勝利果實。從1992年的海灣戰爭開始,到肢解南聯盟,再到入侵阿富汗與伊拉克,以及最近幾年的中東和中亞地區“顏色革命”,基本上把原來和蘇聯爭奪的“中間地帶”全部變成了自己的地盤。   但是,美國的戰略家們顯然不能理解“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的中國式戰略智慧,也對“背水一戰”的道理不甚了了——也許他們知道,只是被過度的貪婪遮住了眼睛。不管怎麼說,烏克蘭是俄羅斯的“命門”。克裡米亞是俄羅斯面向黑海和地中海的咽喉,烏邊界距離莫斯科只有400公里,而且基本是一馬平川。烏克蘭之於俄羅斯,比朝鮮對於中國還要重要。把“顏色革命”的戰火燒到烏克蘭,犯了兩個“兵家大忌”,第一是在不能消滅對手的情況下把對手逼到死角,必然遭到最猛烈的還擊;第二是把戰場選在了敵人後勤補給線最短的位置。   在與俄羅斯隔著一個黑海的敘利亞,俄方的支持已經讓美國支持的反對派武裝們難以取得像埃及、阿富汗那樣的勝利。更何況這是在烏克蘭,在俄羅斯的眼皮子底下?所以當俄軍進入克裡米亞,封鎖烏克蘭海港的時候,美國的第六艦隊卻連黑海都進不去,只能在遙遠的地中海虛張聲勢、搖旗助威。   但這些錯誤都只是戰術意義上的。克裡米亞乃至整個東烏克蘭會不會併入俄羅斯,在當前的國際大棋局中,並不具有決定性意義。戰略對決的地點已經很明白,是中國的臺灣、南海、東海。在遠離主戰場的地方取得一點勝利還是失敗,其實無關緊要。   數十年前,當蘇聯的攻勢咄咄逼人的時候,美國人曾經不得不對如下問題作出重大的戰略判斷:如何處理與紅色中國的關係。他們先後做出了一個錯誤的選擇和一個正確的選擇。前者就是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直接威脅到了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糧倉,中國被迫反擊。最後的結果是美國損失慘重,而讓蘇聯在東歐和中亞地區贏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當美國最終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二十年,尼克森訪華,跟比蘇聯還要“左”的中國建交,這才是正確的抉擇。   誘發中美在朝鮮開戰的戰略失誤來源一個錯誤的認識:中國與蘇聯是鐵板一塊,都是紅色陣營。因此他們未加分析就認為北朝鮮進攻南朝鮮是蘇聯和中國聯合支持的,是整個紅色陣營向全世界輸出革命的起點,甚至是中蘇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徵兆。北朝鮮的攻擊剛剛開始,美國的立刻把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並在以後出動飛機轟炸中朝邊境。這種做法用中國人的話來說,就是“把事情做絕了”。   事後的證據表明,在對北朝鮮的支持上,中國與蘇聯之間存在深刻分歧。蘇聯試圖利用朝鮮戰爭把美國拖在東方,而中國實際上希望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來搞建設,並不支持北朝鮮出兵。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如果只是把反擊定位於將北朝鮮趕回三八線以北,通過摧毀平壤和北部經濟來實施懲罰,而不是佔領整個朝鮮,也不把這個事情跟臺灣問題聯繫起來,中國將會袖手旁邊,並且繼續發展與美國的關係。當時的美國戰略家們誰也沒有想到:紅色中國其實需要美國的説明來制衡蘇聯。   今天的情況與六十年前幾乎一模一樣。只是主角和配角交換了一下位置:在中國已經變得過於強大的時候,美國絕對不應該把俄羅斯逼到牆角,在烏克蘭燃起戰火。唯一正確的做法是:討好俄國,離間中俄。   在目前的雙邊國際關係中,中國最不能承受的就是中俄關係的惡化。這將使中國面臨嚴重的腹背受敵的境地,嚴重分散她在經濟建設上的精力——當年中國為了防止蘇聯的入侵,把許多重工業分散到內陸山區,主要國家領導人都不能同時呆在北京,造成了很嚴重的問題。   目前,中國與俄羅斯之間存在著某種同盟關係。但是,這種關係並不是鐵板一塊,甚至比當年的中蘇同盟更加脆弱。漫長的邊境線和歷史恩怨讓雙方互相猜忌。要想給中俄關係上點眼藥其實十分容易。   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中俄輸油管線建設。中國希望它能夠直通大慶,而俄國其實傾向於繞開中國,把輸油管線的終點放到自己在遠東的港口,這樣既可以把石油賣給中國,也可以賣給韓國日本等國,而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不必依賴中國。所以當日本表示願意出錢資助後一種方案以後,俄羅斯立即暫停了和中國的合作,普京也公開表態後一種方案更有吸引力。   與此同時發生了一件更微妙的事:俄羅斯石油巨頭、尤科斯總裁科爾多霍夫斯基被捕入獄。他此前曾公開宣佈要競選總統挑戰普京,他控制的媒體也以公開批評政府為能事。而尤科斯是一直努力促成向中國輸油的。國家利益和政治利益雙重因素都讓中俄輸油管線蒙上了陰影。如果在這個節骨眼上,美國淡化尤科斯事件,對普京示好,並且聯合日本為第二種方案提供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輸油管道改線是很有可能的。這無疑將嚴重惡化中俄之間的關係。   然而美國對此視而不見。西方媒體瘋狂炒作尤科斯事件,美國政府也反復向普京施加壓力要求釋放科爾多霍夫斯基,毫不客氣的給普京扣上獨裁者的帽子。至於小兄弟日本的努力,則沒有給予任何實質性支持。最終,俄羅斯下定決心,選擇了直通中國的輸油方案。   作為一個非常聰明和務實的政治家,普京其實一直努力想搞好和西方的關係。這在西方世界不斷對他本人進行各種人身攻擊——諸如沙皇、獨裁者、克格勃頭子……之後仍然如此。他不像查韋斯、卡紮菲這些人一樣,通過煽動對美國的仇恨來鞏固權力,而是儘量避免公開批評西方。主辦索契冬奧會和G8會議的努力,是普京向西方示好的重要舉措。為了讓索契冬奧會能夠廣受歡迎,普京為此在國內政策上進行了許多開明的改革,以使之更符合西方的標準。但美國政府好像吃錯藥一樣,反而認為這是提出更多要求的或者是羞辱普京的好時機,到處找些小毛病出來作為抵制索契冬奧會的理由。最後,西方主要國家首腦全體缺席索契冬奧會,讓索契成了中俄首腦表演親密二人轉的舞臺。   普京肯定對此很生氣。但作為一個真正的政治家,他不會將這些形式上的東西看的太重要。直到美國在烏克蘭煽風點火,用街頭革命的下三濫手段搞垮親俄政府,俄羅斯和西方的決裂才變得無法挽回……   儘管局面已經非常糟糕,但美國仍然可以選擇儘快取消對俄羅斯的制裁,承認克裡米亞的現實,取消對烏克蘭反對派的支持,允許普京建立一個親俄的烏克蘭政府……總之,就是來一次很丟人的戰略撤退。這種局面下,面子肯定是丟完了,但如果能挽回和俄羅斯的關係,仍然是值得的。   當前西方戰略的核心問題,就是把俄羅斯拉入懷抱,共同對抗社會主義中國的崛起。北約組織應該予以解散,徹底取消俄羅斯的國家安全顧慮,在俄羅斯周邊國家實現全面的戰略退卻,承認俄羅斯的勢力範圍,鼓勵俄羅斯融入歐洲經濟。普京完全可能接受這樣一個理論: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同行者,倒向西方是更加安全的。畢竟,美國離俄羅斯非常遙遠,而中國就在旁邊。   現在的俄羅斯政府,不像中國或者美國一樣,有獨立的意識形態支撐,它不過是倚靠俄羅斯的民族意識和一個政治強人來暫時維持局面。它有點像武則天的武周政權,一旦這個強人離開,它只能倒向某一邊。武則天如果選擇兒子做繼承人,唐王朝一定復辟;如果選擇武性家族做繼承人,繼承者實際上就不是她的後裔,她的王朝也傳承不下去。這個問題是武則天無法解決的,也是普京無法解決的。實際上普京應該也已經認識到——歸根結底,他最後只能倒向西方,因為他絕對不可能再把權力交還給共產黨。   如果美國的戰略家們,能夠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在歐洲和中亞給予俄羅斯足夠的安全空間,在東北亞正確調解日俄的領土爭端(在這方面連擁有重大領土利益的日本都表現得比美國更聰明),就有可能建立一個對中國全方位包圍的戰略同盟。這樣的局面將是中國崛起所不能承受之重。   但是,我們對此似乎完全可以放心。這樣的戰略美國早就有人提出來過,前幾天也有美國學者在媒體上公開發表了文章,認為美國應該為了遏制中國而放棄烏克蘭。還有更多的西方主流媒體也明白的指出中國才是烏克蘭危機最大的贏家。但美國政府仍然不思悔改。這不是因為沒有人告訴他正確的做法,而是美國的政治體制決定了它短時期內不可能實施如此長遠的戰略。用我們常見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歸根到底都是體制問題”。   新中國的政治領袖們似乎都喜歡從長遠的戰略的角度來思考對外政策。這一點基辛格在他的《論中國》一書中做了精彩的描寫。他把這種現象的原因歸結為中國悠久的歷史傳統。   但我並不贊同這個說法。我不是專門研究外交和國際戰略的,而是主攻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和地區經濟戰略。作為一個外交家,基辛格只能從外部觀察中國,而中國的戰略選擇只能從她的內部機制來理解。   中國的政治制度,我在《中國崛起的經濟學分析》一書中,稱之為是“一黨執政的職業政治家制度”,美國的政治制度,則是一種兩黨輪流執政的非職業政治家制度。一個長期執政的政黨,一群以政治為終身職業的政治家,不用過度擔心短期的戰術得失,所以天生的更願意從長遠來制定國家戰略。而輪流執政的政黨,則不得不從眼前來考慮問題。沒有哪一個美國的政黨或者總統,能夠承受短期內放棄東歐的政治壓力,真正將戰略中心轉移到針對中國上面來。特別是中國目前還沒有對美國產生很直接的威脅,而是始終在“玩太極”。這種情況下,向中國戰略轉移並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政績”,可以給中國某些具體的打擊。反之,對付東歐中亞的那些小國,則效果可謂“立竿見影”,逮住一個滅一個,可以很容易的表現出領導們決勝千里之外的魄力,贏得民眾支持,國內的反對勢力也很難挑出毛病。   在這種政治格局下,針對中國的長遠戰略佈局是很難想像的。特別是要為了對付中國而對俄羅斯做出很大的讓步,沒有哪個美國政治領袖敢這麼幹。所謂的“重返亞太”戰略,從目前的具體實施來看,並沒有動真格,不過是政客們為了顯示自己很聰明而喊出來的口號,當然也可以趁機增加軍費開支,讓利益集團們滿意。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對烏克蘭問題上的反應就很好理解了:表面上誰都不得罪,一投票就棄權,但實際上為俄羅斯提供支持。簡而言之,就是讓俄羅斯沖到第一線去吸引火力,替中國挨槍。中國在背後支持,但絕不出頭,繼續保持“人畜無害小白兔”的低調本色。一個擁有克裡米亞的、敵視美國的俄羅斯是符合目前中國國家利益的。它將能更好的把美國的戰略資源留在歐洲,為中國維持東亞地區的穩定局面創造良好的條件。這樣中國就可以更加容易的爭取十年左右和平環境。中國如果能按照現在的速度再發展十年,美國要想再來圍堵就已經基本不可能了。至於俄羅斯,由於它的政府缺乏獨立的意識形態支持,一旦普京離開,中央政府的權威就會迅速下降,出現嚴重的內部分裂,無力給中國製造像樣的威脅。因此即使它現在除了克裡米亞之外,還在東烏克蘭獲得更多的勝利,也不需要擔心。   當然,美國能夠贏得冷戰的勝利,也不是等閒之輩。它不會永遠這麼糊塗,當蘇聯入侵阿富汗,力量達到頂端的時候,它終於意識到問題所在,開始迅速尋求與中國結盟。等到中國已經強大到明顯無法遏制的時候,它還是會知道去討好俄羅斯的。對中國來說,目前的戰略機遇期非常寶貴,一方面要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局面,絕不容許出現內部的動盪,另一方面必須繼續堅持低調、低調、再低調的外交策略,在一些外部摩擦中盡可能保持克制,隱藏實力,盡可能的延長俄羅斯把美國拖在歐洲的時間。等到最後終於不得不亮劍的時候,已是重劍無鋒、獨孤求敗的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大國崛起之道也。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nnywong1210&aid=12845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