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烏克蘭是美歐同俄最後一次大決戰!
2014/03/04 15:57:57瀏覽424|回應0|推薦0

 

烏克蘭正陷入深刻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危機中。烏克蘭能否繼續保持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克裡米亞自治共和國320日舉行全民公決後是否會宣佈獨立?烏克蘭臨時政府日前宣佈的525日總統選舉能否順利舉行?烏克蘭東部地區是否也會通過全民公決而成立一個獨立國家?現在的烏克蘭是否會解體為烏克蘭西部、東部和克裡米亞三足鼎立的國家?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是否能夠避免大規模軍事衝突?連日來國際媒體對這些問題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分析家們認為,不久的將來,在這些可能性中,其中某一兩種也許會成為現實。烏克蘭人們為此憂心忡忡,世界上關心和同情烏克蘭前途的人們也捏著一把汗。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目前圍繞烏克蘭進行的大博弈,實際上是蘇聯解體20多年來美歐處心積慮經營的結果,也很可能是美歐同俄羅斯在歐洲大陸進行的最後一次大決戰,將改變歐洲的地緣政治版圖。

  蘇聯解體前夕,美國在烏克蘭加盟共和國背後推波助瀾、使烏克蘭成為壓垮蘇聯解體的最後一根稻草。蘇聯瓦解後,美歐對俄羅斯仍然很不放心,一直在利誘拉攏烏克蘭,唆使它疏遠俄羅斯,加入歐盟和北約。1997年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發表的《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一書,赤裸裸地暴露了美國的這一戰略。他寫道:“烏克蘭是歐亞棋盤上一個新的重要地帶。它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存在有助於改變俄羅斯,因此它是地緣政治支軸國家。沒有烏克蘭,俄羅斯就不再是一個歐亞帝國。少了烏克蘭的俄羅斯仍可爭取帝國地位,但所建立的將基本是個亞洲帝國,並且更有可能被捲入與覺醒了的中亞人的衝突而付出沉重代價……但如果莫斯科重新控制了擁有5200萬人口、重要資源及黑海出海口的烏克蘭,俄羅斯將自然而然重獲建立一個跨歐亞強大帝國的資本。烏克蘭喪失獨立將立即影響到中歐,使波蘭變為一體化歐洲東部前沿的地緣政治支軸國家。”近20年來,美國政府為達此目的做了大量工作,在烏克蘭資助建立了數以百計偽裝巧妙的“非政府組織”,為“顏色革命”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從2004年發動“橙色革命”到2008年烏克蘭申請加入北約,從2009年歐盟啟動“東部夥伴關係計畫”到201212月前國務卿希拉蕊發誓美國要阻止俄羅斯“借助經濟一體化方案重建新版蘇聯”,美歐始終把烏克蘭作為其外交的重要戰略支點,把支持烏克蘭成為一個親西方的“民主、自由國家”作為對抗俄羅斯的重要步驟。

  20131121日烏克蘭政府宣佈“暫停有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的準備工作”後,華盛頓惱羞成怒,啟動了推翻亞努科維奇總統的計畫。1130日,一萬余名反對派示威者在基輔獨立廣場附近的一個地方舉行集會,被員警驅散。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立即“譴責”烏克蘭政府的這一行動,實際上是鼓動反對派示威者進行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121日,眾多示威者湧到獨立廣場等地舉行抗議活動並衝擊總統辦公廳、基輔市政府等政府辦公大樓,造成數百名群眾和員警受傷。示威人群還在獨立廣場安營紮寨,在主要道路上設置路障,造成市中心交通癱瘓。1210日,美國助理國務卿紐蘭飛抵基輔並會見烏克蘭反對派領導人。1215日,美國參議員麥凱恩和墨菲參加在基輔獨立廣場的反對派集會並發表演講。麥凱恩對1.8萬名集會者說:“我們來到這裡,為了表達對你們這一和平進程的支援!”

  然而,美國對包括極端分子、暴力奪權者甚至種族主義分子和新納粹分子在內的示威者的支持以及對烏克蘭政府施壓,終於導致218日基輔數十人死亡、數百人受傷的慘案。

  曾記得,201111月,“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示威者在曼哈頓科蒂公園安營紮寨時,美國當局動用警力將示威者強行驅散。那麼對於基輔的違法者們,美國政府高官和國會政治家們為何要竭力支持呢?為什麼要採取雙重標準呢?

  西方媒體披露的美國助理國務卿紐蘭201424日同美國駐烏克蘭大使派亞特的電話通話內容,更證明了華盛頓對烏克蘭內政的深度干預。據報導,紐蘭同派亞特討論了同烏克蘭反對派領導人溝通的策略以及對一些反對派領導人的看法,指示不要讓反對派領導人之一—— 拳王克利奇科入閣,並暗示美國國務院更欣賞“另一位懂經濟的反對派領導人亞采紐克”。她在電話裡還指責歐盟斡旋行動“遲緩”,爆出了“去他媽的歐盟”的粗口。髒話被媒體曝光後,紐蘭只好向歐盟同事致電道歉。而亞采紐克則在227日被批准為烏克蘭新政府總理。

  美歐為了自己地緣政治利益而對烏克蘭內政進行的干預,不僅沒有克服烏克蘭危機,反而加劇了烏克蘭局勢惡化,把這個國家推到了戰爭和分裂的邊緣。當俄羅斯採取反制措施後,美歐又揚言要抵制在索契舉行的八國峰會和制裁俄羅斯。這很可能使歐關係進一步僵持,俄美關係雪上加霜,烏克蘭進入一個更加動盪和險峻的時期,整個國際形勢和地區熱點也將更趨複雜和升溫。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nnywong1210&aid=11499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