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凱瑟琳海達德─留德十載記事
2013/09/03 21:20:13瀏覽125|回應0|推薦0

 Catherine Haddad是一位在德國學習馬術10年的美國選手 

Training for The Team─After Ten Years in Germamny
http://www.usef.org/documents/athleteServices/TrainTeam.pdf 

  馬術的學習需要至少10年的歲月養成,雖不能夠鐵杵磨成繡花針,但是可因此擁有紮實的基礎。不少Dressage rider承認用許多年時間尋求正確的古典騎座,並且倚靠難騎的馬匹得到寶貴的經驗(Werth說她的第一匹大獎賽馬「什麼動作都會,不僅如此,還有嚴重的職業倦怠」,但是經由這匹識途老馬的教導,讓Werth一生受用)。最近在馬術比賽場上表現出色的Catherine Haddad慷慨地將她在德國學習馬術多年的經驗,透過網路與大家分享。文章內有一些她的建議值得參考,例如藉由「學德語」(或任何一種你要出去學習的國家語言)豐富學習與社交的深度與廣度,以及最重要的:「態度謙虛」。
  除了謙虛、努力,贊助者是成為馬術選手另一必要條件(以大獎賽而言)。Catherine指出在德國學習馬術基本上一年需要約新台幣170萬元(全球金融風暴前),若將匯率的漲跌與生活品質計算在內,準備新台幣340萬則較為保險──這是「純學習,沒有當groom」的狀況。邊當groom邊學習的工讀生有薪水收入,雖然不多,至少能貼補在外生活的費用。德國當地的生活水平高,物價高,所以最好不要空手前去,避免面臨急需時卻身無分文(例如感冒,很多留德學生為了省錢,找大陸的無牌中醫治療;除了省錢,另一個原因是德國醫生認為感冒不需要吃藥,只要多休息多喝水就OK,結果讓希望藥物舒緩症狀的台灣學生只能苦著一張臉,帶著腫脹發炎的喉嚨去找大陸同胞求救)。
  當然,慎選適合自己的教練是提昇學習品質的關鍵,畢竟克服種種困難,穿越千山萬水的異鄉,就是為了追求理想,攀上馬術運動領域的頂峰;若是選擇無法產生默契的教練,事倍功半。好馬是獲取馬術頂級階層的要件,不少知名的優秀選手無法再進入奧運會,關鍵點並非其技術,而是他(她)欠缺一匹好馬;能否遇見與自己搭擋完美的夥伴,要靠點運氣。Catherine提到一個馬術選手必需注意的事「漂亮的成績來自裁判對選手的熟悉程度」,馬術的評分極為主觀,參加比賽是得到實務經驗及讓裁判認識的重要途徑,所以,選手必須把握每一次比賽的機會,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給裁判,累積印象分數。Frankie Sloothaak本是馬術選手,因為評分的不客觀性,讓他轉往障礙賽發展,這種「主觀性」,不正是Rollkur盛行的原因之一?
  在馬術的世界裡,十年不是修行的終點,而是代表「另一個學習階段的起點」。以馬術為志業者,Catherine提醒「要擬定計畫」,莽撞的亂衝亂撞,只會拉長達成目標的時間。任何運動的精英份子,均非「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之輩,這點和所有行業一樣,努力與智慧是遠遠凌駕於運氣之上,成功的條件。在馬術網站上常可見到徵求groom的消息,如果你(妳)懂英文、德文、不怕吃苦,又會開車等等(反正在馬場工作的人一定要十項全能),可以去嘗試看看,給自己一個學習的機會。

2009/04/11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me19961112&aid=832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