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白樂崎專欄/解讀台灣
2010/09/27 13:26:53瀏覽184|回應0|推薦1

影音:美國國會列入重要歷史記錄的一次『台灣國獨立FORMOSA INDEPENDENCE的行動宣告』高雄228中樞,2009//記錄片,這是『普遍台灣人的心靈期望』/由林金其領軍,13位台灣人民代表一起做行動宣言。

-------------------------------------------------------------

白樂崎專欄/解讀台灣 台灣國委員會提旨:『歡迎美國 AIT前處長白樂奇先生受訪『解讀台灣』,謝魯力!,他釋放出來『民進當黨扶持中華民國舊制,阻礙台灣人民獨立國家』,更依《美國台灣關係法》讓台灣人民在和平無中國威脅中『自決前途』,他很高興『敢直接說要『獨立Independence』的台灣人民佔ˋ49.1%(遠見),另50%維持現狀──查『維持現狀者』據筆者以『台灣國委員會主席身份下鄉走遍草根組織訓練』,很藍的很多,包括『軍公教台灣人』,其『心中不敢說出來的就是──渴望獨立成逼個台灣國』。

---------------------------------------------------------------

轉載:自由新聞
白樂崎專欄/解讀台灣

首頁 > 政治新聞2010-9-27 字型: ∣看推薦∣發言∣列印∣轉寄∣分享:
白樂崎專欄/解讀台灣
要了解台灣的民意調查,需要洞見和知識,除了必須嫻熟台灣政治史,還得深諳該民調機構的政治傾向。在過去實施戒嚴的一黨時代,台灣的親政府刊物與政府機構,莫不以討當局歡心與獲得當局支持為宗旨。

一九八 ○年代末與九○年代初的民主化改變了這一切,但部分刊物仍保有其黨派立場;不過,許多民眾已不願意答覆政府機構的調查詢問,以免遭到秋後算帳——這是過去戒嚴時期的遺毒陰影難除所致。

因此,遠見雜誌民調中心與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等單位能夠發展出既專業又客觀的民調技術,提供對台灣民心更深入的觀察,確實令人一新耳目。

外籍觀察家在評論台灣問題時,總是愛說絕大部分台灣人支持「維持現狀」,特別是那些想證明台灣人民不想為了統一或獨立而「自陷險境」的觀察家。

當然,如果民調機構的問法是「你贊成維持現狀、獨立還是統一?」的話,逾五成受訪者肯定會選擇維持現狀,約三成三選擇獨立,支持統一者則不到一成。

遠見民調 七成反對終極統一

然而,遠見雜誌民調中心二 ○一○年七月的民調的問法,卻是是否贊成「台灣最終應該獨立」,結果有四十九.一%的受訪者表示贊成,三十四.四%不贊成;至於同樣的「兩岸最終應該統一」的問題,十五.六%表示贊成,六十九.九%持反對看法。

由此可見,台灣人民若能自由地做抉擇,會希望台灣被視為一名完整的國際社會成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目前仍阻撓此等自由選擇權,而另一項我們必須了解的重點是,國際社會看似毫無異議地接受了中國對台灣的論述。我認為,世人不該一直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待此事,而應以更中立與客觀的眼光視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向宣稱,台灣在一九四九年與中國分裂,雙方應該統一,若有必要不惜動武。但事實則不然:台灣在一九四五年以前是日本殖民地,稍後被國共內戰的戰敗方佔領。

美國政策 和平決定台灣未來

此外,對「一個中國」的闡述方式不同,也會產生混淆。「一個中國」經常被解釋為美國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實情並非如此:「一個中國」的意思是,美國承認只有一個政府代表中國。美國在一九七二年「認知到」中國的一個中國立場,但並未將之視為美方立場。美國在台灣關係法及其隨後聲明中強調,美國的政策是以和平手段決定台灣的未來,而且必須獲得台灣人民的同意。這就是民主自由的真諦。

倘若能撇開台灣是不是一個國家這種辯論不談,就能針對台灣未來的可能解決之道進行更有意義的討論。根據一九三三年簽訂之「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的國際法基本定義,台灣是一個「民族國家」,具備領土、穩定人口、政府以及與他國建立關係之能力等國家構成要件。

問題在於,台灣尋求的是哪一種身分的國際承認?過去國民黨時代尋求的是被國際承認為代表整個中國的政府,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在一九九一年將範疇侷限於代表台灣及其周邊島嶼的政府,但仍沿用「中華民國」稱號。儘管不少民進黨人主張以「台灣」之名尋求國際承認,但在李登輝之後上台的民進黨政府內仍奉行前朝舊規。

台灣究竟應該選擇哪一條路,端視台灣的民主動力而定;而國際社會必須確保的是,台灣人民能夠在不受到外來的中國脅迫下,自由地抉擇台灣的未來。

(本文作者白樂崎先生曾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現為本報團顧問。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白樂崎先生所著的一本攸關台灣民主與兩岸關係的新書業已付梓,相關資訊可參考 www.amazon.com)(國際新聞中心張沛元譯)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arblue&aid=4448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