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8/23 16:47:28瀏覽242|回應0|推薦0 | |
民眾所認知的「第四權」是指在行政、立法及司法權之外的第四種制衡力量「媒體與公眾視聽」,這種源於西方「國民階級」(estates of the realm)概念的媒體與公眾視聽所形成的「輿論」,除了代表著廣大的民意外,也進而產生監督與制衡執政者的力量,在這樣的觀點中認為,新聞界在憲法裡是一種非官方,但卻是中心的角色。它有助於社會大眾瞭解問題、發表民意見解,可以領導和成為對政府的一種制衡。但要達到這種功能,新聞界就必須獨立和免於受到審查。
當台灣輿論的影響力從傳統媒體走向網路媒體後,人人都可以藉由網路來發表意見,當網路聲量形成議題輿論後,除擴大了民眾對政府公共政策的參與及影響力外,更強化了監督政府的力量,但如果這樣網路聲量的背後,是由政府在背後黑手操控時,輿論就形成假民意,為政府護航,甚至掩蓋錯誤的政策。 民進黨在每一次的選舉中,為了獲取選票,選戰技巧不斷進化,發明了1450的網軍來引導輿論,也化身為酸民甚至吸收酸民來為選票、勝選、政策護航,甚至打擊對手,酸民是喜歡對事情發表尖酸刻薄言論,而不在乎事情對錯的網民,酸民言論酸如檸檬,酸中有苦也澀,卻沒有是非。 佛家說,眾生都有一雙智慧眼,能知善惡,能辨是非,今土雖淨,汝者不能見之,乃智慧眼未開也。在1450所刻意引導的輿論中,網路酸民能否辨是非、能否知善惡,能否不造謠、不毀謗、能否看穿執政者的謊言,能否網路的發言能對公共政策有正面的影響,能否酸中有道理、酸中有建言,在酸民言論酸如檸檬的滋味下,就看檸檬的眼睛是否開了智慧。 文/張俊明 亞洲經濟通訊社總編輯 京奇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財團法人虎尾科技大學文教基金會董事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