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可說的秘密
2009/12/03 12:44:34瀏覽201|回應1|推薦1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看過<<哆啦A>>這個日本漫畫吧!(二十年前的翻譯叫作<<機器貓小叮噹>>) 男主角是一個叫大雄的小男生,常常因為生活上的各樣問題而找他的好朋友哆啦A幫忙。哆啦A有一個幾乎是萬能的口袋,裝著各樣神奇特別的工具可以幫大雄解決問題,例如可以戴在頭上飛行的「竹蜻蜓」,可以到世界任何地方的「任意門」,甚至是可以回到過去或未來的「時光機」等等。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在這些充滿創意與驚奇的幻想中,哪一件物品,如果是真的可以實現,將會對整個人類社會帶來最大的改變呢?

 

        對我來說,這個問題其實是出現在發現到它的答案以後,在一間漫畫店裡。那時我還是小學五、六級的學生。有一次,大雄因為看到他所喜歡的靜香與班上最優秀的王聰明同學很要好,所以很緊張地求助於哆啦A,想知道靜香現在心中有沒有喜歡的人。哆啦A找出了一個叫「內心透視機」的東西。那台機器可以顯示出他們要問的人的影像,然後可以直接詢問他們想知道的問題。我現在只記得當大雄問機器裡的靜香她喜歡的人是誰時,機器裡的螢幕顯示出一片空白:表示對這個問題她心中還沒有想法。而接下去的劇情就完全不記得了。我當時對這個機器的印象非常深刻,好像跟哆啦A其他的奇幻機器完全不同。所以就一直把這個故事放在心中思想,直到後來才慢慢明白這背後所可能隱藏的一些意涵。

 

        基本上,哆啦A所有提供的新奇工具或機器中,絕大部分不外乎是為了使用者(大雄)能夠有額外的力量克服身體上的限制(如「竹蜻蜓」或「任意門」等)或改變週遭時空的安排 (如「時光機」)。也有少部分可以改變使用者或其他人一時的意志傾向。如果其中任何一項可以實現,當然都會對整個人類生活帶來極大的改變。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回想一下人類歷史上的種種發明,就會發現這類型的改變其實只是外表上的,而使用者(也就是人類)的本性或彼此間的交流內涵並未有根本的改變。舉例來說,長程大眾運輸工具(如飛機、輪船)的發明使得地球村得以實現,但基本上只是徒步旅行的延伸;電話和電子郵件的發明使溝通更加即時迅速,但人與人之間所談的內容卻也因此變的更為膚淺。由此觀之,「內心透視機」與其他幻想的機器之間有很大的不同;它代表的是一個人可以輕易地了解到另一個人內心裡「真正的」想法,同時是在那人所不知情的情況下(也就是說毫無改變防禦之力)。想想看,如果真有這機器,男女之間的感情還有甚麼可以捉模猜測的?大國之間的往來還有甚麼可以爾虞我詐的?人於人之間還需要甚麼禮貌儀式的?我想百分之九十九的世界名著大概也就可以不用寫了,投票選舉的過程也可以省了… 這樣一個底牌揭盡,毫無私密的世界,如果不是接近天堂,可就是真實的地獄了!

 

        如果再進一步分析,這種「想要偷窺別人內心的想法」真正的動機其實來自於人類內在的複雜性:以至於在彼此的交往中並不能真實地表現出自我,甚至更多時候並不認識自我;也因此就無法相信別人在自己面前所表達的心理狀態,而希望用類似「內心透視機」的機器或方法可以直取所需。所以我們可以說,在「潛意識」層面,這表示出一種相當普遍且深層的「迷失」與「不信任」。從這個面向來看,用各種方法來滿足這樣的「求知慾」本身已經是陷入這個陷阱之中──表面上看來這是很了不起的事,因為可以透視人心,但實際上自我的「迷失」卻因此而更大。同時,一個想要探知別人底牌的人看起來可以為自己預備了一個萬無一失的計劃,但其實卻凸顯出自己內心的害怕而「無法信任」別人。一但使用這種機器以後,他將更會依賴它而無法脫離,最終成為精神上的毒品。不信的話,看看我們現在青少年乃至大學生所沉迷的BBS, MSN, facebook, twitter或線上遊戲等等,它們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藉著吸引人群不間斷地在網路上逗留,發表即時而未經深入思索的言論,或滿足於某種角色的幻想,而得以經歷某種在現實世界所得不到的「坦承」與「真實」。許多家長或老師急於想要將孩子拉回「真實」的世界來,殊不知這個世界在我們孩子的眼中卻是充滿多少的「虛偽」。

 

        難道這代表著我們就完全不需要知道別人內心的想法?只憑自己的獨立判斷而不必顧及別人的想法?這會是最佳或至少最值得鼓勵的方式嗎?當然不是這樣。我們不能因為要逃避一個地獄而把自己送進另一個。但當我們把這兩個極端放在一起衡量時,就會發現一個有趣又無奈的情形。如果所有人類的內心都像天使一樣純潔無瑕(就算不像天使,與豬狗類似也可以),個人之間能完全的彼此了解雖然很棒,但也就相對地變的不那麼需要了。反過來說,正因為我們清楚的知道自己內心的軟弱自卑與邪情思慾,所以有時候我們需要有一個別人無法真正了解的空間來作為緩衝,免得在人面前羞慚地無處可躲。但又有時候,當我們調養好,使內心稍為有一些自信與思想時,又會很希望別人可以認識現在的自己或是可以開始認識其他人「真實的」內心世界。前者有出世的傾向,而後這卻有入世的情懷;他們同時存在於我們的內心。

 

我想我們大部分的生命與這社會上的人際互動都是在這兩者間擺動著:因「無法信任」而選擇出世躲藏,又因「迷失」而尋求入世連結。而來回之間的改變動力,說穿了,也只不過源於人心本身的荒謬可悲。難怪「存在主義」的哲學家會提出「生命是荒謬的」或「選擇結束自己的荒謬生命,自殺,才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決定」等驚世之言。如果這世界上沒有創造生命的上帝,沒有絕對的「他者」(the Other),沒有祂親自的介入,沒有通往永恆的盼望,沒有靈魂的歸宿,那當我們生命中這不可說的秘密被「內心透視機」翻開揭露之時,也就是這荒謬的遊戲該停止的時候了。

 

        會不會就是因為這樣,「內心透視機」,才一直沒有被發明? 這算是一個陰謀還是一個祝福呢?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