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水調歌頭〉(附詞牌與音韻分析補充)
2011/08/31 08:03:57瀏覽2674|回應0|推薦11

 

〈水調歌頭〉  (古體今韻)

                                                        王道維

長夜幾時盡,皓月問蒼天。

遠山北斗歸處,幽夢似無邊。

雲影空杯無語,岸柳戚風共舞,戀戀落花孅。

暗香偷人醉,蕭索恣心間。

 

點凝露,驅寒霧,展新顏。

今朝如媚,何再虛掩舊時簾?

莫道癡情如水,更願今生無悔,翼振九重淵。

殷盼此別後,遙會彩雲巔。

 

 

 

寫作心得:

 

此篇作品是受到蘇適同名的作品啟發,但也在心中醞釀數周才動筆。雖然都是因著月色(聽說中秋節快到了J)而發想,但想要表現的情感是略有不同的。總的來說,東坡受道家思想影響,將人生的悲歡離合視為月亮的陰晴圓缺,最終也只是自己更廣闊的宇宙心靈中之微小波瀾。而我則受存在主義與基督教思想的影響,相信在內心之幽深可以轉見日出的奇蹟,進而帶著喜悅的盼望超越有限的今世。這兩種生命信仰觀與其說是矛盾衝突,更不如說是互補成全,像是十字架上垂直與橫向的兩根木頭。

 

當然,我個人的拙作在文學藝術性上自是不能與蘇大文人相比的。這中間的差異在寫作之時於我內心更是清楚明晰的。但感謝格友封緋兄願意就拙作文字提出一些修改建議,提醒道維許多不足之處,特此感謝。

 

 

 

補充:詞牌與音韻分析:

 

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一韻到底。以毛滂詞、周邦彥詞為正體。此詞從蘇體,在前段第五、六句與後段第六、七句,間入兩仄韻。但我也只有壓後者。

 

◎⊙⊙◎● ⊙●●○ 

⊙○◎●◎⊙ ○●●○

⊙●◎○◎ ⊙●◎○⊙ ◎●●○

⊙⊙⊙○● ◎●●○

 

⊙◎⊙ ◎⊙● ●◎

⊙○⊙● ◎⊙◎●●○○ 

◎●◎○◎ ⊙●◎○◎ ⊙●●○

⊙●◎○● ◎●●○

 

平聲  仄聲 平聲韻 仄聲韻  仄聲可換平 ⊙平聲可換仄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寫長調(九十一字以上),才更能體會情感連接轉承在長篇作品裡更不容易的地方。此詞全文分兩大段,每段各有四小段。從詞牌很容易看出這兩大段的音韻重複比例很高,且有高度的類似性。但在比較一些前人的作品後發現以下幾點特色(這在寫詞之前是很重要的預備工作):

 

(一)後段中的前三小句顯然是帶來很不一樣的情緒感受(急切或輕巧),成為連接前段並開啟後段的重要橋梁。這使得此詞比一般重複的雙調詞(如〈浣溪紗〉、〈江城子〉等) 有更多層的情緒變化。蘇詞以此表現明月移轉光照的過程,而在拙作中則以此表現日出時分的光景。

 

(二)幾乎每個平聲韻腳(除了後段起首的三小句之外)都是以「仄仄平平(●●○)」收尾,這看來是很不尋常的安排,可能是因為原始的配樂之故,但目前似乎無法再去了解。這使得文句的變化難免有所限制,也加增填這首詞的難度。

 

(三)前後兩段四句都是可用起承轉合的方式安排,但是由於後段起首連三小句的音樂性,使得兩段的表現應有兩種不同的心境來對照,並且要作出差異化處理,讓兩種心境都能有合理的強調與內在的情感波折,卻又彼此能有高低兩種層次呼應。這是我覺得此詞最不容易的地方。蘇適在此處理的極為微妙妥切,讓人從個人的體悟超越到宇宙的情感,而我是以日出之景來作轉折,說服力上就有一些限制了。但我個人覺得,如果這個部分不能處理好,就算填得出來,就很難算是一首好的作品。

 

(四)兩大段的第三小段都是以兩句六字開始,但多半的處理方法會將後段的兩句作重覆加強,在於第三句作勾尾,製造懸疑與未盡之感。例如蘇適的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辛棄疾的「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 」或傅公謀有酒只愁無客。有客又愁無酒。酒熟且徘徊。然後才在最末段以畫龍點睛的方式收尾。所以於此我是用「莫道癡情如水,更願今生無悔,翼振九重淵。」來處理過去的情感。當然,這也是有點對蘇詞「高處不勝寒」的回應。所不同的是,我個人相信在彩雲巔處並非空寂,乃是對超越的世界有所盼望的欣然等待。

 

 (五)蘇適的詞中,他又在前段第五、六句與後段第六、七句,間入兩仄韻,很明顯是為了在相同的音韻之下再加強氣勢。但這似乎並非絕對必要,因為其他人的作品不一定在這兩處用韻。所以我只有在後段才用韻強化,而前段僅以對句的形式表現,免得落於僵化。

 

 ()蘇詞中很精彩的一部分是,全詞幾乎每一小段都與「月」有關,甚至包括「弄清影」、「瓊樓玉宇」等等。也就是說單單一個月夜就讓人如此多思,加以精巧生動的文字,遂成千古文章,此調之最。道維雖注意的到這一點,但文思實在不如,只能勉予在前段中環繞著夜中的遠景、近景,乃至內心蕭索幽暗的光景。而在後段中連接到日出的清晨與孤鷹展翅的意象

 

 ()最後,從蘇辛詞中我們可以看到後段第五句(如蘇詞的「何事偏向別時圓」與辛詞的「毫髮常重泰山輕」扮演很關鍵的角色,因為它要將後段開頭三小句的節奏用全文唯一長達七個字的句子來「減速」。這才會讓最後的五句話成為全文總結性的表達。所以這句話的語氣要有轉折,不能太順,才讓人有一些驚奇或反省,卻又不能被完全戳破的感受。這裡我是用「何再虛掩舊時簾?」表達,重點在「虛掩」與「舊時」兩詞。畢竟,我們在面對一個新氣象時,最直接的反應不常就是用舊有的習慣來阻擋,但內心卻又可能覺得虛空不實,若有所疑?

 

以下附上我最喜歡的兩首〈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 辛棄疾

長恨复長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

余既滋蘭九畹,以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

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 

人間萬事,毫髮常重泰山輕。 

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

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wweiwang&aid=5598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