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雄新主張
2008/11/29 16:39:26瀏覽423|回應0|推薦0

高雄市的過去確有其光榮的一頁,但隨著整體經濟環境的變遷與產業結構的調整,過去以工業重心的高雄經濟發展,在國內三級產業比重增加,遠超過一、二級產業下,再加上受到中小型企業外移、無填補僱傭缺口之企業進駐的影響下,使得高雄市總體競爭力下滑,高雄人平均所得鄉對於台灣其他對會區的排名也逐年下降。 

如何提升高雄競爭力,是我們一直關心的重點,也是不可迴避的挑戰。

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對外開放,是台灣必走的路,高雄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以其優越的地理環境,作為南台灣的門戶,結合高雄軟體園區、南科、路科,利用小港機場、高雄港、高鐵、國道1、3、10號道路的陸海空交通網,打造高雄成為成為南台灣七縣市之對外吞吐口,南台灣前進全球的營運總部。

我們認為提升高雄競爭力,必須進行以下工作:

 

一、   全球化的高雄新主張:

內部調整包括:「高雄市縣合併」、「高雄產業轉型」、「催生立法院通過高雄自由港市條例」,讓高雄產業轉型成功,由工業城市轉型為企業營運總部。外部競爭方面:則有高雄港應如何因應2010東協貿易區協定、與中國海西經濟區的競合關係。

二、   提升高雄轉型為第三類為主的產業聚落:

在鴻海集團決定南下投資高雄軟體園區後,大同與廣達公司亦表示願意跟進,厚實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的發展能量。我們認為,值此之際,政府應加速整合南部七縣市資源,以高雄港的天獨厚條件與區位優勢,由高雄市作為進軍大陸與國際市場的對外窗口,藉此提升高雄轉型為第三類為主的產業聚落。

三、   高雄市縣合併勢在必行:

包括台北、台中、高雄三大都會區之設定,係因應全球化發展趨勢,發展為國際大城市而設,且併入當地之國際海、空港,較有機會成為大生活圈都會之中心城市。高雄縣市一定要合併才有未來的發展可言。高雄市預算規模近高雄縣三倍,但面積不足,高雄縣有廣大的腹地,卻苦無經費,雙方互補性強,縣市合併之後可互蒙其利,強化區域的競爭力,達到國際都市水平。「夢有多大,城市就有多偉大」。站在全球化的浪頭上,全球化競爭是大勢所趨,高雄市必須面對此一競爭,必須有自己的利基與特色,保有自己的城市風格,呈現一個具有海洋文化與多元文化的城市。一個城市的營造,固然與主政者與公務部門的規劃相關,但更重要的是,必須要產、官、學、民間四合一,才能有效營造一個城市競爭力。讓我們一起為高雄的轉型而努力,加油!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vidkuo007&aid=2428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