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90209衰退,什麽樣的衰退?作者:袁劍
2009/08/25 13:58:46瀏覽293|回應0|推薦0


20090209衰退,什麽樣的衰退?作者:袁劍



  • 當下全球的衰退看上去更像是一種疑難雜症。也只有到了這一時刻,我們才能夠深刻體認,人類的智識與人類的欲望之間究竟有多麽大的落差。當然,也只有在這種知識困境的刺激下,我們的思想才能夠不斷成長。 


雷曼猝死之後,一句最流行的調侃是:現在,我們都是凱因斯主義者。但是,這只說對了一半。因爲,現在,我們也同時都是弗裏德曼主義者。君不見,在全球近乎歇斯底里的拯救行動中,各國政府不僅手腳並用,而且無所不用其極。其中既有標準的貨幣主義措施(美國一口氣將利率降到幾乎爲零),也有經典的凱因斯主義的大規模政府投資(這方面以中國爲最,投資規模占到GDP的大約15%)。



貨幣主義與凱因斯主義,雖然都是宏觀經濟管理的傳統智慧,但就其意識形態源流而言,卻多少是相互齟齬的。這一次,各國政府之所以能夠迅速掙脫意識形態的束縛,主要是因爲事情來的太極太猛。以至於情急之下,只要是可能有用的,都要拿來一用。就像一個人突然休克一樣,醫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讓病人活過來。然後再來細查病人究竟爲何休克。然而,就其可重復試驗的所謂科學性而言,經濟學顯然還大大落後於醫學。以現代醫學的水平,尚不能保證每位突然休克的人能夠醒過來,經濟學就更不用說了。

換句話說,即便我們採取了一切我們認爲可能有用的措施,我們也不能保證經濟這一次能夠馬上醒過來。如若不信,1990年代的日本可以爲證。在1990年代的泡沫崩潰之後,日本經濟在不死不活的狀態中,已經“虛度”了18 年的光陰。雖然到目前爲止,將美國(當然也包括全球)的經濟前景與1990年之後的日本相比的人還爲數甚少,但我猜測,這種類比很快就會成爲一種學術時髦。因爲,細查之下,今日的美國與當年日本的確有不少相似之處。



按照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先 生提供的顛覆性解釋,日本經濟之所以在1990年代之後長期處於植物人狀態,乃是因爲,宏觀管理當局完全開錯了藥方,就好像讓一個的胃病患者服用偉哥一樣荒謬。在最新出版的《大衰退》(中文版譯名)一書中,辜朝明不僅挑戰了傳統宏觀經濟學,也爲日本經濟1990年代之後的長期低迷找到了“真相”。在辜朝明看來,日本經濟的長期低迷,並不是因爲銀行敢放貸,而是企業根本不願意貸款。

換言之,不是資金的供給出了問題,而是根本沒有資金需求。其內在原因則是,在泡沫崩潰之後,由於大量企業的資産負債表受到重創,企業不僅不願繼續借款,反而不斷償還債務以縮小其負債規模。辜朝明認爲,在這個時候,微觀主體所追求的是負債最小化,而不是傳統宏觀經濟學所假設的利潤最大化。這個對每個企業看上去都相當理性的行爲,在宏觀上最終導致了日本經濟不斷收縮的合成謬誤。也正是
因爲忽視了微觀主體在行爲動機上的這一重要嬗變,日本才會長期陷入流動性陷阱,從而引發了貨幣政策的完全失效。

爲此,辜朝明爲日本1990年代的長期衰退發明了一個新名詞:資産負債表衰退。以這個角度觀察,今天的美國的確酷似當年的日本。雖然我們無法準確地瞭解美國企業的資産負債表在本次金融海嘯中受到損
害的嚴重程度,但其性質與1990年代的日本恐怕並無二致。所不同的是,美國家庭的資産負債表比日本可能要脆弱得多。其修復時間也可能要漫長得多。我們看到最新資料是,2007年美國家庭的儲蓄率已經是負數,在危機之後,負資産家庭更是達到1000多萬戶。毫無疑問,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美國家庭要不斷儲蓄以減少其負債水平。而其最後的結果,就是導致整體經濟的進一步收縮。果真如此,我們可能就要對這一次危機做更長期的準備了。



不過,今天的美國與當年的日本還是有顯著不同,最爲重要的不同可能是,在日本陷入長期衰退的過程中,全球經濟一直在強勁增長,這爲出口型的日本經濟帶來巨大的外部需求,也爲當時“一枝獨朽”的日本經濟苟延殘喘贏得了時間。但當下的情形則是,全球所有經濟體幾乎同時陷入衰退或者即將陷入衰退。如此情形,好像還是二戰之後的第一次。也正是因爲這一緣故,當下全球的衰退看上去更像是一種疑難雜症。

換言之,我們完全不知道我們所面臨的將是一種什麽樣的衰退,當然也就更談不上知道如何治療這種衰退了。於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想得起來的治療方法都用一遍,也就情有可原了。但是不是管用,只有天曉得。也只有到了這一時刻,我們才能夠深刻體認,人類的智識與人類的欲望之間究竟有多麽大的落差。當然,也只有在這種知識困境的刺激下,我們的思想才能夠不斷成長。
(原載於《中國改革》雜誌20092月號,原題:衰退,什麽樣的衰退?)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vid3549tw&aid=3256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