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9/21 15:46:19瀏覽735|回應0|推薦5 | |
日本下定決心對俄國言和,對英國開戰,除了受到《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誤導外,在國際局勢審視方面,日本當時堅信德國必將贏得歐戰,因而決定將自己的命運與德國捆綁在一起。然而,日本卻忽略了三個國家的動向:義大利、西班牙、土耳其。
松崗洋右穿梭在柏林、莫斯科之際,義大利的海陸空三軍精銳已在埃及、希臘被英軍、希軍摧毀殆盡,等待著德軍的馳援,這意味著德國必須分力承擔南方戰場;
土耳其傳統上一直親德,西班牙的弗朗哥政權更是依靠納粹的武裝支持而取得的政權,但此時此刻,無論德國如何軟硬兼施,土耳其、西班牙兩國卻始終保持中立,不肯對英國宣戰。如果德國真的贏定了,難道近在咫尺的西班牙、土耳其是傻子嗎?
西、土兩國政治立場的曖昧,義大利在軍事上的慘敗,卻未能給東方的日本敲響警鐘。
對於美國的《租借法案》,德國確信美國的參戰已只是時間問題,若要震懾美國,令其不敢參戰,則必須在一年內擊敗俄國,與日本一起囊括亞歐大陸;而日本仍竭力試圖讓美國認可西太平洋為日本的勢力範圍,南北美洲及東太平洋為美國的勢力範圍,以此達成日美間的和平。
1941年5月10日,希特勒欽定的第二順位接班人魯道夫·赫斯為報答希特勒的知遇之恩,隻身飛往英國,企圖與英國達成諒解,以使德國可以全力進攻蘇聯,免受兩面作戰之困擾,從而實現希特勒的理想。可惜,等待他的,是終身監禁。
1941年6月22日,320萬德軍兵分三路對蘇俄發起猛攻; 在6月22日之前,斯大林已收到來自多方面的情報,顯示德國將在6月中下旬對蘇俄開戰,但斯大林受到兩個月前《日蘇互不侵犯條約》的誤導,誤認為德國的行動不可能不事先通知日本,而日本也不可能與德國背道而馳。因此,德軍的閃電戰取得巨大戰果。 德國突襲蘇俄的消息傳來,日本再度目瞪口呆,剛剛在莫斯科簽訂日蘇和約的松岡洋右主張立即撕毀和約,配合德國的行動,立即對俄國開戰;首相近衛文麿則主張維持日蘇和平,繼續進攻東南亞的原計劃,同時以最大努力爭取美國的中立。
7月16日,近衛文麿將美國人所憎厭的松岡洋右解職,以表達日本和平之誠意;但美國並不領情,在美日談判中的態度日趨強硬,停止在中國的軍事行動也成為了美國的要求之一。
8月13日,美國與英國簽署《大西洋憲章》,幾乎等於對德國宣戰;
10月1日,美國宣佈《租借法案》適用於蘇聯; 此時,日本軍部認為石油儲備已相當匱乏,對美無論是和是戰都不能再拖延,主張以10月10日為談判最後期限,屆時若無結果,則立即開戰,否則日本將坐以待斃。 10月12日,日美談判無任何進展,海軍主和、陸軍主戰,近衛文麿和外相豐田貞次郎表示可考慮滿足美國的要求,從中國及越南全面撤軍;在遭到陸軍大臣東條英機的強烈反對後,近衛文麿內閣宣佈總辭職。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