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03 06:17:13瀏覽192|回應0|推薦4 | |
日本新人作家湊佳苗所寫的小說【告白】是一部推理小說,不是大堆頭的著作,她用了國中學校裡的老師、學生、家長等少少幾個人,對一個四歲小女孩《意外》身亡的事件,做了各個不同角度的心理探討。人物不多,情節也不算複雜,不過,湊佳苗在心裡剖析上,真下了些功夫,寫得很不錯。 看完之後,我與女兒的對話中有這麼一段: 這本書裡沒有絕對的壞人,也沒有真正的好人。 世界本就是這樣,我卻到了五十多歲才能真正體會這一點。有一些些悲哀,因為真正的世界與我半生來認定的那個體系其實是不一樣的。 女兒有個二歲的小兒子,從四個月開始,就配合工作,送小baby到托兒所去,不同年齡的托兒所,設備與人員都不一樣,那幼兒園都經政府單位檢驗、要求,因此環境與保育員沒有甚麼大問題。 這些天來,因為有機會再度朝夕相處,我感受到一個蠻頭痛的問題:小小孩非常缺乏安全感。 家人們幾乎都認同結論,原因呢? 我先教女兒,不要再送小孩去幼兒園了,每天早上讓他睡到自然醒,午覺不要強迫他睡,...... 許多生活作息重新調整一下,我們已經感覺到,小小孩明顯的轉變,夜裡不再哭喊,樂於與人打招呼、可以與陌生的孩子玩遊戲等等。 (二歲的小孩,表達自我是非常直接的,即使他有一點點心機,很容易被發現;周圍的人行為舉止語言談內容,抓得很快,模仿大人常常出乎意料。) 【告白】裡的主角─幾個中學生,幼年時各有不同的遭遇,導致成長後不同的行為與價值觀。父、母親的影響最大,湊佳苗試圖把人的犯罪意圖歸咎於童年階段家庭環境的種種影響 ─ 過於溺愛、過於疏遠、父母感情破裂等等因素。 果真是這樣嗎? 幸福的家庭也出過問題孩子,苦難的家庭也出過樂觀的孩子,艱難的時代容易培養偉人,這都是事實。家庭的狀況會影響人的性格發展固然沒錯,真正影響人至為深遠的仍是自己,不需歸咎於任何人。 自己把生活作息調整好,每天靜下來一些時間,與自己對話,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是最容易做到的。 但也是最難的,因為,往往,我們知道要做甚麼,卻沒有勇氣去做。因此,得一再、再三的呼喊自己,性靈的培養需要極大的耐心與毅力。 我們過去太容易去界定一個人是好,或是壞。不斷的追求自己當好人,不要犯錯,把自己綑綁在一個框架裡。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