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朽的星光 / 林良姿
2022/09/13 03:18:32瀏覽736|回應0|推薦33

*** 本文榮僑聯文教基金會111年度華文著述獎學術論著社會人文科學類佳作 ***

許多年前的一個深夜,偶然聽到電台播放一首歌曲:「Starry,Starry Night ……」溫柔的男聲輕喃吟唱,接著琤琤琮琮的吉他聲響起,非常動人。雖然我没聽清楚歌詞內容,但那優美而有些哀傷的旋律,卻彷如一陣春風撥動了心弦,又如清泉般沁入了我的心田,讓我一聽難忘。本以為是首情歌,後來找了歌詞細看,才知道這是一首紀念荷蘭畫家文森·威廉·梵谷(荷蘭語:Vincent Willem van Gogh)的歌曲。

這首膾炙人口名為文森(Vincent)的梵谷之歌,是美國創作歌手唐·麥克林(Don McLean)於1971年發行的單曲,收錄於美國派(American Pie)專輯中。他曾提及創作靈感源於他在1970年秋天時,讀了一本梵谷的傳記,心中有所觸動,決意寫一首歌獻給梵谷。他認為梵谷各種瘋狂的行為,源自於被所愛的女人拒絶。其實梵谷並不是個瘋子,而是如同梵谷的弟弟西奧(Theodorus van Gogh)般,得了疾病。於是他拿了幅梵谷的「星夜」坐下,在紙袋上寫下了這首歌的歌詞。

歌詞中描述著梵谷的畫作情景:繁星點點的夜、藍與灰的色調、樹、水仙花、山丘上的陰影、火紅燦爛盛開的花、漩渦似的雲、紫蘿蘭般的霧、琥珀色的農作物、佈滿風霜的臉……,並陳述著梵谷飽受精神病折磨及畫作在生前不為世人所認可的辛酸與無奈:「如今我才明白,你想對我訴說些什麼/當你清醒時是多麼痛苦/你努力嘗試著想將其解脫/但人們卻不想傾聽,也不知道該如何做……(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They would not listen,they did not know how ……」如詩般的歌詞,將梵谷畫作的意象和生平表達得淋漓盡致,可看出唐·麥克林對梵谷的崇拜、理解與認同。

這首歌曾成為英國單曲排行榜的第一名,並在美國獲得第12名。也是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中,常年播放的歌曲。我本來對梵谷濃烈色重的畫作没有特別的偏好,只知道他是後印象派的知名畫家,有精神疾病,一生潦倒,曾經在瘋狂時割掉左耳,後來自殺而亡。但因為這首歌,引起了我對梵谷生平的好奇心,便找了梵谷傳及相關資料來閱讀。

「梵谷傳(Lust for Life 又譯《渴望生活》)」是一本記實性的小說傳記,於1934年時由美國作家歐文·史東(Irving Stone)所著,台灣的譯著為余光中先生。書中的內容主要以梵谷和他弟弟西奧的往來書信為依據,作者為了考證,做了許多實際地田野調查。這本書以梵谷曾經待過的地方分為九個篇章:於倫敦揭開序幕,接著分別是礦區、艾田、海牙、努能、巴黎、阿羅、聖瑞米和奧維。該書於1956年改編成同名電影,由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飾演梵谷,安東尼·昆(Anthony Quinn)飾演保羅·高更(Paul Gauguin),片中敍述了從梵谷離開荷蘭,到後來在法國逝世這段期間艱辛的經歷。此片曾入圍數項奧斯卡金像獎,而安東尼·昆更在當屆頒獎禮上憑保羅·高更一角,贏得最佳男配角獎。

梵谷的父親是位牧師,而他本來也曾受訓成為傳道士,懷著悲天憫人的精神及對宗教的極度狂熱,在貧困的礦區服事,卻因投入太深,被福音佈道委員會認為並不適合擔任神職人員。從他幾幅農民的肖像,可看出他對中下階層貧民的悲憫之心。後來在他弟弟西奧的鼓勵下,他於二十七歲時才開始了畫家生涯,斷斷續續地進入一些藝術學院學習繪畫知識及技巧,埋首於繪畫創作中。他的畫作,色彩濃烈恣意,筆觸大膽,風格獨具,素材包括了人物肖像、靜物、風景、花樹、自然、田野、星空……等等。雖然畫了大約二千多幅畫作,但作品卻乏人問津,生前只出售過一張油畫「紅色葡萄園」。傳說連這幅惟一售出的畫,還是他弟弟西奧為了鼓勵他,拜託友人所購。他一生貧窮潦倒,困於精神病中,最後於三十七歲時身亡。

關於梵谷的死因,普遍的說法是他在麥田中舉槍自殺。然而在2011年時,普立茲獎得主史蒂文·奈菲(Steven Naifeh)與格雷高里·懷特·史密斯(Gregory White Smith)合著的《梵谷傳 (Van Gogh: The Life)》,卻提出了另一個觀點,書中指出梵谷不是自殺,而是被誤傷。他們認為,基於當今大數據技術和法醫技術得出的結論,梵谷不可能死於自殺。我也覺得梵谷的死因仍有爭議之處,因他曾寫過一句話:「我,不會特意尋死,不過一但死亡降臨,我也不會逃避。」可看出他雖能坦然面對死亡,但平常並没有自殺的動機。如果他真有心尋死,當天出門時不必帶著寫生畫具,中槍後也没必要返回旅館接受救治。所以我對他死於自殺的說法也心存懷疑。

日本視覺專家淺田一憲(Kazunori Asada)曾提出梵谷可能患有紅色色盲症,所以他的用色才會如此濃烈鮮明。他利用特殊鏡片分析梵谷的作品,發現如果去除掉紅、藍、黃三原色其中任何一色,梵谷的作品就會較接近現實的顏色,因此他大膽的假設:「去除掉三原色其中一色後,才是接近梵谷心目中的作品。」但我認為這只是一種有趣的推測,因昔人已逝,誠難考證。藝術創作,難免脫離現實,何況梵谷患有精神疾病,情感的憂鬱狂躁較常人強烈,凡人如我者,是很難去想像藝術家眼中的世界及所看到的色彩。

近幾年來,多媒體數位動態畫展相當風行。去年秋天,我期盼已久的梵谷沉浸式數位藝術展(Immersive Van Gogh Exhibit)終於來到達拉斯。雖然因疫情的關係,我儘量避免出入人群聚集的場合,但實在不想錯過這個展覧,遂於打了三針疫苗之後,選個人潮較少的週末早晨,前往參觀。

當天煙雨濛濛,上午九點二十分,我來到達拉斯光之屋(Lighthouse)藝術館,看到大門已開,便撐著傘進去買票。但售票員告訴我,十點才開始展覧,現在還没營業,叫我稍後再來,我只好先回車上休息。半小時後,我再次回去買票,售票員說:「很抱歉造成您的不便,所以我將您們的門票升級為貴賓票。」每人可獲得一張梵谷的海報,一支向日葵人造花、懸掛式名牌,及印著向日葵的椅墊。原本一張票價49美元,升級另加50美元,我們全家四個人,升級費就要兩百元,如今白白享有貴賓的待遇,可說是意外的驚喜。

多媒體的畫展視頻在三個廳室同時播放,視覺效果也因場地的陳置而有所不同。我們在最大的廳室坐下欣賞,座位間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這場融合了色聲光的多媒體數位藝術展,由義大利電影製片人馬西米利亞諾·西卡迪(Massimiliano Siccardi)設計構思,設置了五十萬立方呎的投影,六萬六百幀視頻,及高達九千萬像素的高端畫質,加上音效,帶給觀眾全新的觀感體驗。

影片初始,傳來令人不太愉悅的噪聲,黑色的螢幕上有些小蟲亂舞,象徵梵谷精神上受到疾病的干擾。接著四面牆上出現恣意綻放的向日葵,視覺效果非常強烈。然後梵谷其他的作品陸續登場,如肖像、靜物,及受到日本浮士繪影響的畫作及花卉,漫天爭妍。還有麥田拾穗、田野風光、山丘樹林、房屋、河流、吊橋、風車、鳶尾花、梵谷自畫像、臥室、夜間露天咖啡屋……等名畫,最後在金光粼粼的羅那河上,天空閃爍著黃金色的一簇簇光芒,我本來以為是絢爛的火花,其實那是梵谷眼中漩渦形光暈的燦爛繁星。

不停流轉變換的光影畫面投射在四面和地上,讓人目不暇給,原本平面的名畫,頓時立體鮮活起來,有時還讓人有種地板跟著浮動的錯覺。由義大利多媒體作曲家路卡·隆哥巴迪(Luca Longobardi)所負責的音效配樂,也為影片加分不少,讓觀眾隨著音樂徜徉於畫中的情境。

看完四十五分鐘的動態畫展,久久不捨離去,又到隔壁的小廳重溫一遍。之後到禮品店買了印有梵谷畫作的筆記本及鑰匙圈當紀念品。

想起余光中先生在梵谷傳的序中形容他:「才如江海命如絲,梵谷一生受盡貧困、病痛、屈辱、孤寂,但追求完美藝術的意志從不動搖。他的畫,生前沒人看得起,死後沒人買得起。」我也不禁為梵谷飽受折磨的坎坷人生感到不勝唏噓!

然而是金子總是會發光,在一百多年之後,梵谷的畫作已聞名全世界,躋身為最昂貴的藝術品之列。他的才情就如同名作「星夜」中的繁星,縱然曾經被烏雲遮蓋,但如今卻在人們的心中閃耀,永遠不朽。他在天上,若能得知後人對他如此推崇,應該也感到相當欣慰!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llasntcls&aid=17713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