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26 16:28:01瀏覽1994|回應1|推薦28 | |
葡萄牙的甜蜜滋味 雖然書上一再提醒,葡萄牙人上輩子是螞蟻投胎的(這句話好像也適用於世界上很多國家),但身上可能也有螞蟻血液的我,還是忍不住要嚐盡葡萄牙甜點,於是我在里斯本的幾天中,幾乎每天都向甜點店報到。 到達里斯本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搭15號電車去貝倫區(Belem),逛完傑羅尼摩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後,憑著直覺找到了最知名的貝倫蛋塔(Pastéis de Belém),藍底白字的招牌相當醒目,加上空氣中飄散的奶香,很容易就聞香而來,不管是觀光客或當地居民,這裡永遠有排隊人潮。
這家1837年就成立的蛋塔店,位於貝倫大街上,跟近在咫尺的修道院有著密切關係。19世紀初期,傑羅尼摩斯修道院的修士及修女,為了增加經濟來源,開始在街頭販賣修道院的傳統甜點蛋塔(Nata),後來一位商人Domingo Rafael Alves買下這個獨門秘方,開設了這家貝倫糕餅店,至今已有170幾年的歷史了。 雖然這家蛋塔店頗負盛名,但售價並不貴,一顆蛋塔0.9歐元,一杯拿鐵0.95歐元,還有賣鹹派、各式糕餅及酒類。一開始我們不太瞭解點餐程序,後來才知道不管是內用或外帶,都是先在右側點餐付帳後,再拿單據去旁邊的櫃臺領餐,然後自己去後頭找位置。 這家店整理的相當乾淨,看起來實在不像是百年老舖了,牆壁上都是葡萄牙特色的藍色拼花磁磚,還可透過透明玻璃看到蛋塔的製作過程;從門口往內看,兩個店面僅有幾十個座位,但經過透明廚房轉個彎,才發現別有洞天,後頭已經跟其他房子打通了,有上百個座位,大得像是學校的食堂一樣,完全不用擔心找不到地方坐。
我們在靠近櫃臺找了桌子坐下來,蛋塔看起來跟台灣賣的沒有什麼兩樣,充滿期待的咬了下去,內餡充滿奶香,外皮則比台灣或澳門的稍硬,如果加上肉桂粉,或者搭配咖啡,蛋塔的味道會較有層次感,整體而言算是水準以上啦,但我個人倒沒有特別驚豔的感覺。 比較有趣的是,如果是外帶的話,他們會把蛋塔裝進一個六角型的長條盒中,避免蛋塔不受擠壓,而店裡的面紙盒也是長那個樣子。 我們一人吃了兩個蛋塔,還是覺得意猶未盡,因為發現鄰近的客人很多都點酒,後來我們又加點蛋塔及波特酒(Porto),這種搭配我個人覺得有些不習慣,波特酒可能要搭配鹹派會比較適合。
其實,里斯本市區也有很多年代久遠的糕餅老舖,有天晚上我隨意挑了一家,選了書上推薦的蜂蜜蛋糕(Pão-de-ló)及類似雙胞胎的東西,但感覺平平,後來有些失望,還好後來在無花果廣場(Plaça da Figueira )轉角發現了一家氣氛挺棒的糕餅店,才又恢復一點對葡萄牙甜點的信心。
這家比貝倫蛋塔店還要老的Confeitaria Nacional,成立已經超過180年,保留了老店的裝潢。我在下午四點多來到店裡,被一整排的甜點及巧克力吸引,但這家老店生意太好,而且也沒有什麼排隊的動線,反正就隨意找一位有空的店員點餐,我東張西望等了五分鐘才有人幫我服務。
這個時間應該是他們的下午茶時間吧,奇怪的是來買東西或吃東西的幾乎都是歐巴桑,中間有穿插一些觀光客慕名而來,但有些也是不知如何點餐,後來沒有耐性就離開了。 我點了拿破崙及拿鐵,加起來才兩歐元,站著把它吃完了,但拿破崙的酥皮有些乾硬,我想起那天吃的蛋塔外皮也是如此,自己得到一個結論是,或許葡萄牙人比較喜歡這種口感吧。 隔天早上我們又來這裡吃早餐,這次想要好好坐下來享用,點了巧克力蛋糕、類似豌豆製成的小糕點、蔬菜及培根麵包,味道都只能說平平,但店裡氣氛還不錯,咖啡也在水準以上,稍微可以彌補一下。
在里斯本旅行時,也挑了一天到郊區的辛特拉(Sintra),當我們從可愛的佩納宮(Palacio Nacional de Pena)下山後,就在熱鬧的市區閒逛,隨意找了一家店進去吃下午茶,意外發現這裡有賣書上介紹的辛特拉甜點--起士派(Queijada),於是開心的坐下來享用。 我們點了起士派、鮪魚派及蘋果派,起士派的口味有些「清爽」,沒有很濃的起士味,跟我想像中有些落差,這種起士派如果要外帶,同樣也是用跟蛋塔類似的六角型長條盒裝;雖然口味平平,但裝潢及氣氛都還不錯,我們在這座山城悠閒了一下午,後來發現有好幾家賣起士派的店,生意也都不錯,哪一家是正統老店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吃了幾天下來,我腦海中一直有個疑問,究竟是烘焙技術有差,還是口味不同,葡萄牙甜點始終不能讓我的味蕾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我不禁又懷念起精緻的法式甜點了,巴黎的聖母磨坊(le moulin de la vierge)令人驚豔的大馬卡龍及拿破崙派,目前還在我的甜點記憶排行榜中,穩居王座。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