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05 21:33:20瀏覽942|回應0|推薦8 | |
過度寵溺孩子 影響未來社會運作 台灣由於少子化,也使不少家長成了「孝子」,有孩子念到小六還不會綁鞋帶,有高中生吃葡萄要媽媽剝皮,還有大學生連拌麵都不會,學者指出,這種「生活白癡型」的孩子愈來愈多,與家長過度寵溺有關。 少子化、過度寵溺、職業婦女變多,都是造成「孩子長不大」的主因。 由於少子化,孩子都是寶,父母提供最好的物質享受給孩子,嬌生慣養的結果造成孩子「使性又不知感恩」、「好吃又懶做」;在學校由於缺乏人際互動,人格發展易產生偏頗,影響在學校受教的態度及待人處世的素養,進而會影響未來社會的運作。 在雙薪家庭方面,父母都在工作無暇教育小孩,忽略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加上補償心理,過度溺愛小孩,不認為自己小孩不會做壞事,即便小孩做錯事,也不會嚴厲教育,讓小孩誤以為可以做,一而再再而三錯下去,演變到不可收拾。 學校教育也出了問題,現在老師愈來愈不敢管教學生,只要稍微體罰,或言詞責備稍嚴厲,小孩會回家訴苦,家長就去學校,動不動要告老師、學校,卻不想孩子是否犯錯?如此惡性循環,老師愈來愈不敢管。 在少子化家庭中,孩子集寵愛於一身,父母也重視教育品質,然而,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核心,也是影響學校教育品質的關鍵,如果學校實施適性教學,家長不宜過度干預;不過,學校也應整合資源,讓整體教育發揮效能,例如校舍與師資若閒置,應辦理課後輔導,讓雙薪家長無後顧之憂。 要言之,必須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雙管齊下,才能教好孩子,家長尤其需警惕勿寵溺孩子,小時候不教好,長大了就很難改正。 經濟不景氣,為了保住飯碗或維持生計,無法陪伴子女是父母的無奈,但也要充分利用資源與管道,幫孩子尋找合適的去處,如果把孩子送往不當場所,那就是不盡責的父母,畢竟孩子年紀小、判斷力有限,要孩子能「出淤泥而不染」恐怕是癡人說夢。 如果家長真的無法撥空陪伴子女,又不想將孩子放在安親班,還是有許多管道可安排孩子去處,既免費又安全,一定會比讓孩子待在廟宇、網咖這些出入份子較複雜的場所好。 如像學校雖處假期間,當大都有課輔或才藝課程,家長便可多加利用;此外,現在各鄉鎮市區的圖書館,除了環境舒適又安靜外,還附設影音光碟的借覽,孩子在此既可以完成假期作業,還可看課外書籍及影片,對孩子也有幫助。 暑假期間,父母仍然要上班,孩子在家沒事就整天沉迷於電腦網路,暑假才過了一個月,不良事件已經陸續發生,促使教育部出面緊急呼籲。 沉迷網路第一個壞處是對身體不好,台中市陸續出現三名才十一歲的學童,椎間盤突出,他們每天打電腦上網超過兩小時,一個月下來坐姿不良導至椎間盤突出必須開刀治療。此外如肌腱炎、手部腕隧道症候群、肩頸症候群等,都是經常性的傷害。 電腦當然也對眼晴非常不好、傷害免疫力、肝功能、各種慢性病、影響生育力等,都已是常識。最近更出現一種叫做「電腦族皮膚症候群」的新病症,手部長期接觸鍵盤會長水泡、溼疹,就連臉部的皮膚,也會因為螢幕粉塵或幅射,長出丘疹,甚至膿包。 第二個壞處是情緒上的影響。現在所謂的網路成癮症,就因為上網成迷,導致人際關係疏離,情緒上往往沒有電腦就感到空虛、憂鬱、不安。尤其是孩子們過於沉迷於網路遊戲,情緒一直過於亢奮,容易暴躁易怒;有些遊戲往往血腥殺戮,心理學家早已引以為憂,所以孩子過於沉迷,就得當心網路成癮症上身。 第三個壞處是游走法律邊緣,例如亂購物、參加網路賭博、盜竊遊戲寶物或武器、非法下載音樂或影片、瀏覽色情網站等。尤其是到網咖更要小心。 最讓人擔心的是網路交友,小孩子喜歡利用網路交談,或是從遊戲中認識新網友,一起組隊殺怪。教育部就表示,最近不少孩子因網路交友,與網友約見而發生非行事件,才請家長暑假期間費心觀察孩子使用網路狀況。 如今距暑假結束還有一個月,對於教育部的呼籲家長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無法完全避免孩子上網,但是一方面要控制孩子上網的時間,不能長期在電腦前;另一方面要教導孩子正確知識,明白網路對身體的傷害;也要注意孩子的行蹤,以免長期流連在網咖。 其次,要注意孩子都上些什麼網站?上網做些什麼事情?父母可以介紹一些好的網站與孩子分享。如發現孩子有網友,經常瀏覽、駐留於網路聊天室,甚至有與網友約定見面時,應跟孩子討論可能存在危險,教導孩子了解網路的虛擬世界,提醒孩子避免與陌生人單獨會面,以避免遭不良網友傷害。 最好是替孩子規畫良好的暑假計畫,參加各種夏令營、佛學營其實是很好的選擇,或是安排旅遊、安排閱讀計畫,總之要設法讓孩子不要一直黏在電腦前,要走出去。 孩子上網,是無法遏止的趨勢,尤其是暑假家長最難管制,但是網路陷阱太多了,父母絕不能束手不管,教育部公開呼籲家長關心孩子使用網路,苦口婆心,全國的家長們可聽到了嗎?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