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特別強調「專注力」與「執行力」
《禮記‧大學篇》中談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段先人的智慧話語歷經千百年,至今讀來,仍讓人受益良多,尤其「定、靜、安、慮、得」五字,更可以作為人生座右銘。 「定」是平、穩的意思,一般人常說的定心、定力、定志都能涵蓋其中,說得更明白些,就是要能專心一意、心無旁騖,不要心志不定,甚至想一步登天。「定」不只是人生的品格修養,也是我們都應學習的生命功課。人生不過短短數十寒暑,沒有太多時間可浪費,但現在卻有很多大學生,因害怕面對社會競爭而選擇延遲畢業,即使踏出校門,也不清楚自己的人生志向,常左右搖擺,不是在公司待不久,就是抱著「騎驢找馬」的工作心態,辭職、轉職,缺乏定力,自然無法深耕,以致工作了三、五年仍所獲不多,相當可惜。 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管理學學者大前研一一再強調「專注力」與「執行力」的重要。許多成功企業家,如比爾‧蓋茲、王永慶也都是從零做起,從原點不斷累積、往下扎根,從耕耘過程中淬煉出豐沛能量。 因此,我常告訴年輕人不要急著換工作,而是該學習如何當一塊海綿,屏除雜念,專心練習如何蹲好馬步,才能累積競爭力。此外,「定」還包括不好高騖遠,讓自己「志有定向」,學習一步一腳印,才不會因投機取巧而摔得更重。 企業主管或國家領導人,也都需具備「定」的涵養,才能引領公司成為永續經營的「百年企業」,帶領國家長治久安。尤其教育等重要政策是百年大計,更不能短視近利。一個政策的執行,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帶來的影響可說遍及好幾十年,甚至好幾個世代,不能不謀定而後動。 「定」看似簡單,但意義深遠,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