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孫越 把每天當最後一天
2008/06/04 14:47:25瀏覽759|回應1|推薦8

孫越 把每天當最後一天

1970年代孫越事業處於巔峰,一年軋六部戲,曾有兩年拍兩百部的紀綠,名利皆得,卻少有人知道他內心的痛苦,他自認跟機器沒兩樣,曾經有三次動過自殺的念頭。

1981年陶大偉帶他去教堂做禮拜,成為基督徒,人生丕變,跟宇宙光機構「送炭到泰北」,也跟周聯華牧師去北非,與志工醫生護士深入蠻荒服務弱勢,體會到助人的快樂。去泰北之前他生病,提著導尿管上路,在崎嶇路上走著走著,竟然身體病痛逐漸消失。

回台灣後他決定一年只花四個月拍戲,其它八個月做公益。1989年59歲時更宣佈,正式結束40年演藝生涯,白天宣導戒菸、捐血、捐贈器官、饑餓三十救非洲、推動安寧緩和醫療、探訪受刑人、愛滋病人與腫瘤病人等公益活動。晚上時間全給家人,一定6點到6點半進家門,全家一起吃晚餐。

他說,自從聽到周牧師說自己抱著心情「每天都是最後一天在過」後,大受震驚,花了一些時間自省,決定從此也每天當最後一天過。

首先,一定要把每天過得很好,正向看待每件事情,盡可能接收正面訊息,不看媒體的任何負面消息。

2007年夏天女演員鍾楚紅的先生過世,八卦記者就趁機擠進安寧緩和醫療基金會與電影「東京鐵塔」的記者會,希望孫越講一下他對鍾楚紅的「呼籲」,孫越完全不掉入圈套,反而鄭重呼籲媒體多報導正面消息。

不要抱著遺憾結束生命

其次,他開始修補關係,不但要對家人更好,也去連絡一位交惡多年的老友重修舊好,「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猝死,豈不是抱著遺憾結束生命?感謝基督的信仰,幫我明白什麼是愛,在愛裡有勇氣,勇敢面對朋友,請他原諒。」

然後他發現台灣大概95%的弱勢團都是由女性負責,「男人都到哪裡去了?」他追究發現很多男性常用「養家」、「責任」當「理由」說,「等我退休後我一定樣怎樣」。但孫叔叔認為,很多機會是不等人的,「如果我們每天都當做生命最後一天,就會清楚自己生命中,什麼是最重要的,或許,你就不會再『等』了。」

他說,因為覺得「這個活在當下的想法積極,就開始迎向很多事情,」比如,人都會死,這是個事實,就要去面對它、接受他、認識他。

於是將近20年前他展開一個計劃。他問老伴:「總有一天我們兩個人會一個先走,一個後走。」

孫媽媽說:「要死我先死,你比我堅強,」

「但如果到時候上邊的老闆叫我先走呢?」

孫媽媽想了半天說:「那我會每天哭,不吃飯,不出門,不……。」

「算了,算了,我看還是你先死吧,」他不改喜劇演員本色。

孫叔與孫媽找出聖經研究,從信仰來討論生死,逐步有了共識。

接下來,他也開始常利用看電影、電視的劇情當機會,跟妻、兒、朋友聊,如果有一天我要走了,就要怎樣做,要穿什麼衣服、追思禮拜要有二首歌,誰唱指定曲,誰唱自選曲……,。

他認為,嚴肅的話題要輕鬆談,被交待的人會嚴肅聽,「我要把禁忌打破,也是一種呼籲,活的時候把每天都當最後一天,享受愛人與被愛,不要等到不行時才做人生最後的交待。」

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在他處心積慮的謀劃下,孫媽媽、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孫子們,全都明白家人總會分離,總會有人要先去一個有盼望的地方(天國)。

兩老也就在2000年,孫越生日那天立好遺囑(與時俱進常修改內容),以及簽署了三份文件當做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分別是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預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從此自在心安,了無牽掛了,」孫越說。

演戲的歷練,加上常去探訪病人,看著躺在病床上的別人,孫越就常對生死之事思索排練,想到意外、無常不可免,所以預立醫囑、指定女兒做醫囑行代理人;另用寫遺囑的思考過程來調整自己如何每天當最後一天。

我們會紀念跟你的第一次

影響所及,孫子們雖然年紀小,卻也都了解爺爺(外公)跟他們說過的生死話題。2006年夏天孫家去體驗摩天輪,內孫與外孫們才小學六年級,蘿蔔頭們開會商量後,就去找孫越,「我們要跟你一起坐一部(摩天輪車箱),」孫越很訝異,問他們為什麼,孫子們說,「如果有一天你不在了,走了,我們會紀念第一次坐摩天輪是跟你一起坐的。」

換做一般人,多半會責備孩子胡說八道、觸霉頭,但孫越卻說,「我聴了很高興,因為他們了解到我總有一天會離開,會消失,」他把這樣的「髙興」,「歸功」於「平時就有跟他們以及他們的爸媽們談過很多花花草草自然現象的話。」

2007年1月17日,孫越因為做反菸宣導活動而檢查肺部,意外發現肺腺癌(他戒菸23年,但之前從17歲開始已抽了37年)。開刀前夕全家聚在病房話家常,他跟孫子們說明天早上開刀會有哪些程序,然後「可能一切順利,也可能會出些問題,如果爺爺走了,你們哀傷是可以的,但你們還要回頭看,在你們成長過程中我是怎麼陪你們的,怎麼跟你們說了哪些話的,」不希望他們鑽牛角尖。幾天後他出院,復原情況良好。

孫叔叔說,別說孫子們十一、二歲聴得懂,即便是四、五歲的幼童也能了解,反而成年人或老人因為過去這方面的教育不夠,反而忌諱談論。

不說氣話,要說真心話

依他二十年多安寧病房、愛滋病房訪視病人的歸納,若不能及早體悟、面對死亡、重新安頓人生.最後還是麻煩到自己。例如他看見,在最後的時光裡,家人之間互相在演戲,失去親人在一起真心交談的機會,家屬跟病人撒謊說,「醫生說愈來愈好起來了,」病人卻告訪客說,「不要告訴孩子啊,我其實什麼都知道。」

孫越感慨:「這些家庭沒有在這個區塊中做夠事。」

今年他77歲,年初的肺腺癌手術一點都沒看不出影響,最近出現在他所主持的電視節目「銀髮熟年,孫越與他的老朋友們」,他說從40歲起他就盼望「享受老年」,走出家門為人服務,交了很多朋友,這十八年是人生最快樂的歲月。

單國璽的告別之旅-發揮我最後的剩餘價值

「癌症是天主給我的恩賜,」單國璽形容,「我就像是要回家,已經走到家門口,應該很高興,因為穿過死亡的隧道之後,就到達柳暗花明,馬上就會見到天主,進入無限永恆的大愛,再也沒有痛苦。」

最後的告別當生命漸至終點

除非是意外、無預警的離開人世,通常死神不會突然降臨,而是一天一天緩緩逼近。當生命漸至終點,「怎樣知道病人不行了?要怎麼處理?」是家屬最常忐忑憂慮的部分。

最好詢問醫護人員,了解病人進入瀕死階段可能會出現的症狀與跡象,預作準備與調適,才不會在碰到時慌張害怕,倉促做決,定而在事後留下遺憾。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0594885&aid=1930122

 回應文章

湖映~ 一盞忘塵茶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同感!
2008/06/11 03:02
帶著一種"隨時都可以走的感覺"...是如此的輕..安..無牽掛....很巧合的我最近的一篇文章...遇見死亡...也是談論這個話題...掛在嘴上...還不是我的...用在生活上...才是呢!
謝謝慧@的真心分享...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