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公園綠地上,空氣清新,枝頭鳥鳴盈耳,常可看見老人家或站或蹲,身體時而抖動,做著外丹功運動,開始活絡一天的筋骨。
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呂萬安說,比起氣功,外丹功似乎更加複雜,練習者必須藉著一系列抖動和振盪招式,配合深且慢的呼吸,集中精神,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使內臟充滿能量,達到身心平衡。
外丹功有十二招式,動作看似簡單,但每個招式都有竅門。呂萬安舉例,練習時會有所謂的「先天氣」,即會感受到氣流在身體流動的感
仙人托天按地功 |
另外,練習需計數九個數字,即默念數字一到九;招式裡也常看到「掌按趾翹」,意指凡手掌有向下的動作,都可向下按壓,同時腳趾翹起來,把重心放在腳跟。
醫界對外丹功的觀察,呂萬安指出,過去,成功大學電機研究所教授毛齊武及資訊研究所教授張永年,曾以數位影像尋找外丹功的「氣流」,發現練外丹功者以自身自然頻率彈抖,可減少血流阻力。
陽明大學急重症醫學研究所與傳統醫學研究所也曾合作,從練習外丹功的人來看他們自律神經變化的狀況,研究結果發表在「美洲中國醫學期刊」。
迂迴轉帶大妙功 |
結果發現,有練外丹功者,在練功前的交感神經活性,比沒練功者有活力;且練功者在練完功後的半小時內,副交感神經活性明顯提高,整個人都處於放鬆狀態。
郭正典指出,自律神經是調節身體內臟的活動性,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功能可使心跳加快、排汗增加、肌肉變得有力,讓身體處於警覺,以應付外界緊張狀況;副交感神經則使心跳變慢、排汗減少、肌肉放鬆,使
迂迴轉帶大妙功 |
郭正典表示,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必須維持平衡,但現代人壓力大,常常是副交感神經被壓抑,導致失眠等身心失調。
呂萬安指出,外丹功是和緩運動,在東方傳統運動中,算是特別的項目,頗適合老人家和慢性病患者平日養生。
翼臂足翹一妙功
目的:促進手腳協調,四肢筋骨柔軟
方法:兩手伸直平舉,手心向上,十指張開,兩腿直立,兩足尖往上翹一翹,兩手掌向上按一按,默數九個數字;停止後,靜待先天氣在兩手蠕顫抖動,通過手、胳膊、肩臂,似電流
雙手合十安神功 |
仙人托天按地功
目的:調和肩臂活動,疏導心胸開朗,加強眼力
方法:左右二式,左手開始,抬左手由左側(五指張,手心向外)舉起,順著左肩高舉過頭伸直胳膊,同時右手按地,心中默念九個數字,每默念一字,上下兩手「掌按趾翹」一次,上下兩手先天氣會顫抖,時間30秒;之後換右手做同樣動作。
迂迴轉帶大妙功
目的:帶是帶脈,帶脈圍腰一周,運轉帶脈,調和腎臟與脊背活動
捧珠入覲安魄功 記者:林承樺攝影/示範:呂萬安醫師 |
雙手合十安神功
目的:調和十指活動,疏導心臟通路,舒展肺活量
方法:下蹲15度,提二肱(肘至手腕一段)交叉於胸前,兩掌上立,十指尖與手腕垂直,二肘下墜,十指張,默數九個字,每數一字,「掌按趾翹」一次,九字數畢,靜待先天氣,從兩手及肱,肩臂顫抖,由微波擴大如電流,時間30秒。
捧珠入覲安魄功
目的:調和肩骨胯活動,暢通氣血,促進新陳代謝,情緒穩定
方法:左足跨出半步與外肩齊,下蹲25度或45度,兩胯拔開,雙手平端二乳上(手心向上)十指張,兩手如捧端明珠,將頭向左右各扭三次,心中默數九個字,數字畢,靜待先天氣顫動,逐漸由肩臂通達全身30秒。
迂迴轉帶大妙功
目的:帶是帶脈,帶脈圍腰一周,運轉帶脈,調和腎臟與脊背活動
方法:雙足與外肩齊,下蹲45度或25度,手心向下,指尖與腕平,心中默數九個字,每默數一字,「掌按趾翹」一次,數畢,立刻向左轉帶脈90度後,再向右側迂迴180度,而後再向左側轉帶脈180度,左轉右迴各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