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1/25 16:39:05瀏覽257|回應0|推薦1 | |
一起定期交流的作家朋友問我,你是先遇到生活中的原型才動筆還是先下了筆再在身邊尋找人物? 沒有靈感我很難憑空想像,而生命中遇到各種人,有時候某些人忽然就刺激了腦裡的靈感。所以我是先遇到了人才決定動筆,而且當時寫下的東西今天一個字都沒有用,經過一年的掙扎反思,許多的情緒波動困在那裡動彈不得。放棄吧覺得很可惜,放棄一萬七千多字的原稿,同一些刪掉幾百萬字的作家比並不算什麼。但每個人不一樣,我喜歡將所有句子都深思熟慮後無法擺脫才寫下,其中還兼顧學舞蹈和陶藝,思路經常被迫打斷。所以,今天的每個字都是重新寫,那原稿的調子語氣都同這篇不一樣,雖然文字上自覺很抒情還是無法接過來。不過,經過前一篇的思考,這一篇感覺順利一些,思路開闊清晰一些。 扔掉前一篇,除了覺得很不甘心之外,還覺得一向思考了很久的一些課題其實在前稿裡已開始跑到人物對話裡了,開始出現答案的雛形了。這是我從來未在自己作品裡實施過的寫法。我一直只會隨性寫,不會刻意嵌入大道理,這次卻在放棄一萬七千字前一稿後重新寫時,這些哲理比前稿更自然地跑進文字裡了。 好奇怪,有些人令你思考了很久的問題忽然變得簡單了。他們就有這種力量,學歷金錢,外型或相貌好像都沒有關係,也沒有一起共事很久,但遇上後便有種無形的東西在悄悄改變身邊的人,令人檢討一向自以為正確的想法,開始學會以另類思維去理解不同的人和事。
太空人經常讓人覺得他們分開久了婚姻一定出現問題。但很少有人會想,選擇過這種生活之前他們之間有沒有問題。也許就是相處不下去了才選擇這樣生活。有時候不離婚除了為孩子外,可能還因為兩人並沒有地方投靠,對於教育水平高的一代要找到精神上情緒上能投契的親友並不容易。 這是不是有種宿命的東西在裡面? 這些道理寫論說文很容易,但穿插在故事裡卻是很辛苦的創作。所以香港作家胡燕青說過,讀文學的人去唸研究院寫論文是一定寫得成,因為不需要創作,按格式規矩查找資料就行了,但那就避開了寫小說必須經過的思考消化再創造的過程,另外寫出來不一定能被接受被肯定時帶來的挫折感也是需要勇氣面對的。 所有創作都面臨這種過程,製陶上釉時我都喜歡混合兩種顏色,但每次相同的組合出來的效果可以很不一樣,無法預料,而樂趣就是這種不穩定帶來的挑戰感,以及等著出爐那一刻的驚喜。
|
|
( 在地生活|北美 ) |